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第97章 :娄夫人书信惹愁思
    大公子高澄走进来,他头发束得极利落,只插着一根素面玉簪子。身上一件极普通的黑色常服,一副自在闲适的样子。他依旧是容色绝丽,只是眉宇之间去了浮躁气,添了斯文气。若不是深知他的人,此刻根本看不出来,大公子也是嗜杀成性,剑出必见血的大将。

    “不许说。”里面隔着帘子传来元仲华又急又窘的声音。

    阿娈笑着看了看低垂的帘笼,走上来在高澄耳边低语了几句,便辞了出去。

    高澄面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变化。但是阿娈转述的,母亲书信里的意思他是完全听明白了。

    阿娈一出去,屋子里隔着帘笼里外都静了下来。山风过处,只听到屋外的松涛阵阵。高澄慢步走过来,一点没犹豫地掀开帘子走进来。一眼看到那一抹娇俏的淡绯色背影。元仲华正背对着他立于窗前,听到夫君走进来的声音,元仲华立刻转过身来,满面的惊惶,不知所措地看着高澄。就在她转身之际,插在发髻上的一支金流苏也跟着划过了一道漂亮的弧线,拂在元仲华鬓边,惊艳了高澄的双眼。

    元仲华看到高澄一双极美的深绿色眸子不愠不火地瞧着她,倒好像自己被烫到了一样,又赶紧转头去瞧屋角一只陶瓶里那几朵淡紫色的菊花。两个人都心知肚明娄夫人的意思,只是元仲华因为讶然而仓促无措,不知如何面对;而高澄却准备顺水推舟,就便行事。

    和正室夫人元仲华圆房,这肯定是早晚的事。既然母亲这么吩咐了,又殷殷相盼他能有一个嫡子,这也未尝不可。高澄心里当然知道这个嫡子的重要。既然他已身负驱逐天子的恶名,那么和元氏帝裔无疑有了裂痕。如果身为帝裔的冯翊公主元仲华,作为正室夫人生育嫡子,必然会修复裂痕。这个嫡子与如今的大魏皇帝元善见有甥舅之亲,也必定会让他与元氏宗室重新修好。而这样一个嫡子的份量,在他的父亲大丞相高欢心里也一定是不容忽视的。若论对大丞相高欢的了解,当然是嫡妃娄夫人最知深他。

    娄夫人的一封书信,这本身也表明了她的态度。娄夫人是希望她的长子复位的,希望他将来会作为父亲的继承人执掌高氏到手的权柄,继续把高氏推上更高的的是谁”高澄有点不敢置信地问道。

    “杨愔,从邺城来。”小仆又回道。

    “不见,不见。这是读书的安静处,不见外臣。”高澄立刻吩咐道。

    “是。”小仆又是极平静地领了命,却并没有走,又侃侃道,“杨愔说若是郎主不见,还请回禀,他少年时也曾在晋阳腾龙山茅舍中读书。此番回来凭吊故人,仍居于此处。盼与大公子切磋学问,好向大公子请教一二。大公子若是今日不见,不敢奢求,只在茅舍中候见。”

    高澄挥挥手,小仆去了。

    看来杨愔早知道高澄不会见他,所以也并不痴心渴求。

    杨愔出身弘农杨氏,也是北朝的世家大族。父亲累积至司空,只是杨氏被尔朱氏灭了族。幸存的杨愔深得大丞相高欢的喜爱,况又学问极好,所以几番波折又被大丞相接到邺城,刚刚升了太原公开府长史。

    关键之处在于杨愔和此时风头正炽的二公子太原公高洋一直往来密切,况他也算是高洋的人,何必舍近求远地来晋阳见高澄呢

    “杨愔这个人,城府极深,他到晋阳来见郎主,究竟是什么意思”没有外人在,崔季舒说话很放得开。这个问题是在场三个人心里共同的疑问。只是崔季舒的语气显然是偏乐观的,他确实就是这样的人。

    “管他什么意思,回乡凭吊故人,不过是恐过门不入失了礼数,与我何干”高澄不留痕迹地撇开了。

    “大公子这里是清静处,确实不该让外人沾染了。”崔暹也淡淡道。

    崔季舒没再多说话,其实他心里早就开始想别的事了。现在郎主的心意如何,他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只恐他日后又左摇右摆,不如现在他重生妙计,试探试探,顺便帮着郎主一举定了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