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超级壮丁 > 第十一章 逃生之路挹江门5
    .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play:none;visibility:hidden;}

    下午五时主要是为了等俞济时,他五点钟才赶到唐生智召开师以上将领会议,部署撤退行动,下发撤退命令及计划。命令简洁的让人不敢相信,只有两张纸。其计划基本设想是各部均从正面突围,只有少部随卫戍司令部从下关渡江。但是只规定了各部队的撤退时间、顺序、撤退方向。至于渡江的交通工具……对不起,司令部没有,用碗用盆,还是效法达摩老祖那样一苇渡江,司令部管不着。

    卫戍作战命特字第一号(地名参看三十万分一图)命令:

    12月12日15时于首都铁道部卫戍司令部

    一、敌情如贵官所知。不解释

    二、首都卫戍部队决于本日(12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第七战区各部队刻据守安吉柏垫(宁国东北)、孙家铺(宣城东南)、杨柳铺(宣城西南)之线,牵制当面之敌,并准备接应我首都各部队之转进。芜湖有我第76师、其南石炮镇有我第6师占领阵地,正与敌抗战中。

    三、本日晚各部队行动开始时机、经过区域及集结地区,如另纸附表规定。

    四、要塞炮及运动困难之各种火炮并弹药,应彻底自行炸毁,不使为敌利用。

    五、通信兵团,除配属外部队者应随所属部队行动,其余固定而笨重之通信器材及城内外既设一切通信网,应协同地方通信机关彻底破坏之。

    六、各部队突围后运动务避开公路,并须酌派部队破坏重要公路桥梁,阻止敌之运动为要。

    七、各部队官兵应携带4日炒米及食盐。

    八、予刻在卫戍司令部,尔后到浦镇。

    右令。

    计附表第一、第二两纸。

    附表第一为“首都卫戍军突围计划”,其内容为:

    (一)74军由铁心桥、谷里村、陆郎桥以右地区突围,向祁门附近集结。

    (二)71军、72军自飞机场东侧高桥门、淳化镇,溧水以右地区向敌突围,向黟县附近集结。

    (三)教导总队、第66军第103师、第112师所不部门自紫金山北麓、麒麟门、土桥镇、天王寺以南地区向敌突围。教导部队向昌化附近集结,66军向休宁附近集结,103师、112师向于潜附近集结。

    (四)83军于紫金山、麒麟门、土桥镇东北地区突围,向歙县附近集结。

    以上各部队突击时机为12日晚11时后开始,但83军为13日晨6时。

    (五)第2军团应极力固守乌龙山要塞,掩护封锁线,于不得已时渡江,向六合集结。

    (六)36师、宪兵部队及直属诸队依次渡江(另有渡江计划表),先向花旗营、乌衣附近集结,但36师应掩护各部队渡江(后),然后渡江。卫戍司令部突围计划的基本精神是大部由正面突围,一部随司令部由下关渡江。

    撤退计划下发以后,唐生智为了替蒋委员长保存一部分中央军嫡系精锐部队,又以口头形式发布了补充令令:87师、88师、74军、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可用轮渡过江,向滁州集结。谁都知道坐船过江比正面突围安全,谁都不愿意成为殿后部队。淞沪会战的殿后部队可是全军成仁的。于是唐司令自己亲手给南京守军又挖了个大坑。

    唐司令不知道的是,开会之前撤退计划就走漏了。国军的保密意识向来比较扯淡,这和国人爱面子好朋友有关。南京保卫战打响前,每个师都在司令部找到了关系,人托人、人小找人,几个关系一找,几顿小酒一喝就算认识了,两圈麻将一打就成了朋友,红包、金条、大烟土一塞就成了亲兄弟。会议没结束,有些得到消息的部队先行就离开了阵地,不少腿长的溃兵已经涌到了挹江门。一来法法不择众,二来大家都知道下关有船,三来谁都没有信心能抢到渡船去江北。

    有的部队长听说要撤退,便借口上厕所,让门口等待的随从赶紧回去通知人准备撤离。

    更大混乱是发生在撤退会议结束之后。71军军长王敬久、87师师长沈发藻没有回指挥部,直接奔了下关,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回到指挥部将撤退事宜告之参谋长邱清泉后就脱离部队,先行乘车赶往下关,而教导总队第2旅旅长胡启儒不等会议结束就以先去下关与36师联系为由只用电话通知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自己先去了下关。很多部队失去了控制,军心彻底散了。

    也有部队是尽忠职守的,比如36师。驻守城门的还212团没接到取消戒严的命令,没有卫戍司令部符号命令的都不准出城。87师和88师等其部队退下来的官兵愤怒的和他们吵闹着,撤退部队中有军官愤怒的举枪朝天扳动扣机,四周不断传来零乱的枪声。

    城门口的官兵和难民们越来越多,突然城门前的枪响了,士兵们一边咒骂一边隔着铁丝网互相开枪,双方一度动用了轻重机枪、迫击炮,最后撤退的坦克部队也参加进来了。

    撤退部队人多,守门的部队有工事,双方一时僵持不下。212团的团长看着越来越多的撤退人群,他意识到可能真的在撤退,可是撤退怎么他妈不来个人传个命令,在更要命的是,宋师座去司令部开会了,家里谁他妈都不敢拍板。严连长估计赵诚天安有可能是真撤退了,连忙劝说顾团长赶紧联系卫戍司令部,多请示一下没坏处。

    执班的军官一听到挹江自己人打起来,一路小跑报告给了唐生智。唐司令闻讯大惊失色,连忙亲自给挹江门和浦口挂了电话,渡口戒严解除,请守备部队官兵务必维持好秩序云云……此时的挹江门,死伤的散兵已经倒了一地。

    挹江门左右两个城门洞已经被堵死,只有中间的一个城门可以通行。卫戍司令部解除戒严的命令下达之后,212团迅速组织士兵撤除铁丝网,把沙袋往城门外搬。才疏通了一半,大队人马蜂拥而上,全乱套了。恐惧引发了混乱,混乱加剧了恐慌,维持秩序的官兵瞬间被推翻在地,引发不少人被践踏而亡。212团团长下令鸣枪,可是向前逃命的人流连稍微停顿一下都没有。晚上五点半,宋希濂好容易到了挹江门,爬上城楼往下一看,他长叹一声:“南京,完啦!”

    宋希濂下令,各部留下必要的部队断后,用掌握的小船向浦口撤退。

    …………………………………………

    当挹江门前开打的时候,赵诚正在从防空洞里搬东西。21挺捷克式轻机枪,60个上满子弹的备用弹夹,五十支步枪,迫击炮弹、子弹、手榴弹搬了好几十箱。重机枪搬了一挺就决定放弃,太重了。总有愿意和日本人拼命的人,他们会需要这些的。

    看到卡车被弹药箱堆满了,赵诚还是不甘心,又搬了两箱手榴弹扔进车里。赵诚搬了几箱迫击炮弹堆在防空洞的洞口,从车上提起一桶备用的汽油,打开盖子先给炮弹箱浇了些,又一路倒退着把汽油浇在地上。发动汽车以后,给自己点了根香烟,狠狠的抽了一口,然后把剩下的大半根烟扔进地上的汽油里。

    天色暗了,路上逃难的人群越发多起来。穿军装的往往直奔挹江门,拖家带口多数在往安全区跑。

    赵诚停下车,借着汽车的灯光又连拍了几十张,忽然一队衣衫破烂的士兵跑过来,领头的一个矮个老兵看见赵诚戴着德式头盔、风衣里面穿着中央军的军装,黑暗中看不大清军衔,但是知道是肯定是自己人。矮个老兵壮着胆子上前,先给赵诚敬了个军礼:“长官,我们是第十一补充团的,刚才长官宣布撤退命令的时候叫鬼子的炮弹给炸死了。请长官给弟兄们指条活路。”说完老兵居然跪了下来,后面的士兵也有的跟着跪下来。赵诚愣了:“起来,都他妈起来,都是当兵的下什么跪!”老兵突然哭了:“长官们都跑了,说是叫弟兄们各自突围,三面是叫鬼子都围死了,剩下的那年是长江,当初过江坐大轮船过来的,现在几十万人要跑,上哪里找船去,什么他妈的撤退,这不是叫弟兄们等死吗!”看见矮个老兵虽然衣衫褴褛,但是身上背着的老套筒确是擦的很干净,赵诚故意问道:“被子、水壶都扔了突围的时候怎么没把枪扔了?”矮个老兵愤怒了:“当兵的扔了枪那是逃兵,我们川军穷,可我们还是兵。”

    赵诚哈哈一乐,各部队在南京的补给是分等级的。江北的胡宗南部第17军团(实际只有第一军)最好,他们坐镇江北,没有战火威胁,不但能随时有补给,还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和肉类。第二位是教导总队,打仗前光是香烟就准备了一房间,还买了不少活猪活羊改善生活,加之原本就驻扎南京,家当齐备,日子过的有滋有味。第三档是中央军第七十一军王敬久部、第七十二军孙元良部、第七十四军俞济时部、第七十八军宋希濂部,这是防守南京的主力,又是委员长的嫡系,委座战前接见的时候都私下给了红包,所以日子也能奔小康。第四等是第二军团徐源泉部、第六十六军叶肈部、第八十三军邓龙光部,原本都是坐镇一方的诸侯,日子也能凑合。至于其他部队那只能是看自己的造化了。

    赵诚站在卡车对上下面人说:“只要大家信的过我赵诚,我就和大家同生共死,如果老天非要留大家在南京,我们就和日本人拼个痛快。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成不成大家给个痛快话!”

    中国兵不怕死,只要有人愿意带他们去死!

    矮个老兵猛的站起身来:“弟兄们,横竖都是死,大家干脆跟着赵长官赌一把。我刘富贵愿意听长官命令!”

    有了带头的,除了几个人犹豫去找了大部队,剩下的四十二个都同意听从赵诚指挥。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www.zhulang.com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