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夫人定然吸取了上次鸳鸯的教训,来之前做足了功课。从人,才,家,势,各方面分析的头头是道,鞭辟入里。
讲真,从长辈的角度看,这实在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姻缘了。黛玉如果不是黛玉或许就答应了呢?
身份,地位,条件,能力,等等等等,父母们看待婚姻首先想到的都是这些,他们只知道对等,只知道交换,只是遗忘了感情。可是,年轻的妙龄少女哪个心中没有一个少年郎?物质和精神,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从古到今,未有改变。
看到黛玉始终闷闷地不做声,邢夫人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和预想的又不一样,别是又和上次鸳鸯那样吧?不可能啊,这世子可是香饽饽,她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是害躁吧?
“要不我们摇头不是,点头是?”
“你有何不满意的,你且说说?”见黛玉头摇的像波浪鼓一般,邢夫人也着急了。
“颦儿年幼无知,从未敢有儿女情思。”
“你且给我个准话儿,女孩家家的,可别只顾着害羞,这婚姻大事还是要看仔细想清楚了,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你写个简贴儿吧,我带了给你大舅也算有个交代。”
黛玉闻言即刻提笔向纸上写了交给邢夫人。
邢夫人本是信心满满而来,奈何黛玉抵死不点头,只得作罢,再不敢似鸳鸯事件那般用强。
且说邢夫人扫兴而归,回府后向贾赦如此这般一一道来,又把黛玉的简贴儿拿出来给贾赦,只是感慨“这般好的一桩姻缘,这黛玉偏偏就不愿意!唉,若能摊到惜春也好。”
却听贾赦笑道:“你被外甥女糊弄了,女孩家脸皮薄,那好当面应允?这简贴儿可不是答应了!”
敢情黛玉也像崔莺莺一般,写情书还装模作样地瞒着红娘?这是欺负邢夫人不认字啊。邢夫人忙道:“都写了啥?”
“厌浥行露
岂不夙夜
谓行多露”
(竖行)
“切,认识两个字,就掉书袋,到底什么意思?”
“清早道路上有很多露水,为什么不早早地赶路?难道怕被露水打湿了吗?”
“那是什么?怎么又扯到露水啥的?”
“你不知道,才子佳人都喜欢说半句留半句的,意思就是叫平安洲世子连夜赶快来,不要怕被露水打湿了。”
“哈!就这么急不可耐吗?这还叫脸皮薄?”
一个月后,平安洲世子亲自来到京都,在平安洲的驿站驻所住了。虽然贾赦把黛玉的意思有向平安洲转达,但也没这么个快法,这会儿信还在路上呢。人家平安洲根本就没管你同意与否,直接就安排世子来相亲了。
当然了,世子亲自过来,一方面体现了平安洲对女方的尊重,毕竟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嘛。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世子的自信,大大方方地来到你的地头,任由你相看,听凭你审查。“好怕怕哟,我何润东亲自来到非诚勿扰,不会被当场扑倒吧?”
世子在顺天府邸亲眼见到了黛玉的答复,不管他是否真的知道,懂得,那贾雨村是肯定知道《诗经.国风.行露》这个典故的: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贾雨村甚至可以想见当时的黛玉:含羞带怒,决绝地写出这三行字来,跺脚,扭头,转身,头也不回地奔出去……
坚贞女子不畏豪强,绝不屈从的誓言!居然被贾赦解读成了“别怕清早露水多,快快连夜赶路过来!”
真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平安洲世子知道黛玉的真实想法之后,却不为所动。仍按既定安排,次日便让官媒到贾府送庚帖求娶黛玉。
一下子在贾府就炸开了锅!贾母待送走官媒,急忙召集贾赦夫妇,贾政夫妇以及贾琏夫妇商议。大家左右坐定,贾母便把官媒送的庚帖交给他们传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节度和你们父亲一起共过事的,自打他们家坏了事,搬出去京城去到平安洲,两下里渐渐地就少了来往,怎么突然之间就要来挖我的心头肉!
颦儿在这内宅后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平安洲远在千里之外,怎么就认准颦儿了呢?”
“你不知道黛玉打小的启蒙老师,唤作贾雨村的,现在平安洲任了个大司马之职。”贾政上前解释道。
“什么雨村风村,这个人太过势利,你们也都远着他些,他不是在顺天府做府夷吗,怎么又成了什么大司马?”
“这还是子腾保荐的,平安洲那里不过是叫着玩罢了,他还是顺天府夷,前个儿还为着薛家侄儿的事来了一趟呢。”贾赦也跟着说明。
“平安洲世子到了婚配的年龄,放出风来要在京城各豪门大户中寻一门亲。可巧的被那贾雨村知道了,便想到了外甥女,只说模样好,才华好,门第又相配......”贾赦接着说道。
“你又如何得知?敢情你们都商量过了,就瞒着我老婆子一个人!”贾母容易迁怒,这地图炮无差别攻击,一竹篙打落一船人。
一时间众人都惶恐不敢应。唯有王熙凤出言解围:“老祖宗也别怪罪大家,要怪只能怪外孙女生得太优秀,一家有女百家求,这不,几千里外都有人来求了。”
“我也是被气糊涂了,你们也都说说看,这门婚事如何?该怎么回?”
“这节度世子算得上是青年才俊,和京城的纨绔子弟不同,人又生的相貌堂堂,模样,才气和外甥女也都配得上,门第更不用说,原是我们高攀了。”贾赦当然投的赞成票。
“倒也是门当户对,但是一个是距离太远了,倘若嫁过去一辈子怕不能再有几次相见了。二一个有负妹夫临终所托,外甥女身子娇弱,还是我等就近照看为好。”贾政比较能揣摩贾母的心思,投的反对票,或者说是坚定的不支持吧。
“我这一辈子所亏欠的唯有敏儿,可怜就舍我去了。就留下这么一个骨血托付于我,我老婆子拼着自己性命不要,也不能让她受半点委屈。”
“老太太心疼外孙女,大家都看在眼里呢,可是“女大不中留”,女孩子终究是要嫁人的。”邢夫人开口话总不那么顺耳,但是说的其实也在理。
“什么不中留,两个玉儿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是现成的一对璧人吗?我只说她们还小,不方便明说,挑明了两边都尴尬,反不知如何相处了。”贾母索性摊牌,不再藏着掖着打哑谜。
“宝玉的婚事还需得请宫中贵人的旨意。”王夫人是打定主意不开口的,黛玉的婚事?最好能就此嫁了才好!可是说着说着怎么扯到了宝玉身上了?这可不能就由着老太婆的主意,婆婆虽然不能忤逆,但是我可以拿贵妃压她。
“在说黛玉的亲事呢,怎么说到了宝玉身上了,现在对平安洲的求亲要如何答复?”贾政不好说母亲,但是老婆的话头还是可以拦一拦的。
对宝玉的婚事贾政一直头疼着呢,一头是母亲,一头是贵妃,双方僵持,他也不知道要支持哪一方。黛玉是好,但是身体娇弱,就怕不能陪宝玉久长。可是,如果选择了宝钗,那又如何向林家交代?
“只不知道林妹妹是怎么想的?与其我们在这里瞎琢磨,不如直接问她自己的意思。她若愿意,还真应了“女大不中留”的老话;她若不愿意,随便找个理由推脱也就罢了。”贾琏曾单独陪黛玉回姑苏办事,知道黛玉是有主意的。并且,这话既支持了自己老子娘,也顺了贾母的意思。
“这成何体统?”贾赦心里是有底的,当然也赞成去问黛玉的意见。却故意要反着说,知母若子,以贾母对黛玉的心痛在乎劲儿,必然要由黛玉自己来做主自己的婚姻的。
“你别吓唬他,就依琏哥儿说的,先问问颦儿的想法,你们这会儿都散了吧。”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