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铁血将军 > 第334章:大饼子不好对付
    李冠魁的讲话很简单,首先,向战士们表达了一下谢意,感谢战士们在夫人和女儿被土匪绑架之时,出手相救。然后,又向战士们表达了歉意,因为他的到来,本该吃中午饭的时候,战士们却在列队欢迎他,早知道这样,应该早来会儿了。

    战士们本来就对李冠魁有好感,听了李冠魁的几句调侃,当时就被逗乐了。之后,李冠魁扭头征询了一下赵聚先和周伊坪的意见,亲自下令,让战士们解散吃饭、休息,休息好了把最好的本领拿出来给他看看。

    随着李冠魁的一声令下,各连长把部队带开,分别给战士们讲了几句话。讲话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既然李司令想看看大家的本事,希望战士们不要辜负李司令期望。之后,就让战士们解散,抓紧时间吃饭去了。

    眼看战士们都解散了,李冠魁、刘远鸿和方占元,才在赵聚先和周伊坪的邀请下,来到了大队部,围坐到了饭桌前。饭桌上准备的东西很简单,炒了盘鸡蛋,炖了几条鲫鱼,炸了个花生米,还炒了盘大白菜,除此之外就是主食了,有大饼子,还有馒头和油饼。

    这样的饭食放在方占元的面前,根本就入不了他的眼;但是,放在李冠魁面前,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而放在游击队战士们的面前,那可就是极大的改善生活了。

    政委周伊坪的解释是,战士们平时的饭桌上是没有这么丰盛的,但是,偶尔打打牙祭还是没问题的。鸡蛋是战士们养的鸡下的,鲫鱼是从河沟、水湾里抓来的。至于花生米和白菜吗,也都不是什么稀缺的东西。

    看看饭桌上的大饼子、馒头和油饼,李冠魁心里非常清楚,作为裕兴县长的他,平时为了节省一点,都要吃杂面馒头,游击队的战士们更没有白面馒头吃了。之所有馒头和油饼,是游击队特意为他和方占元准备的。有心不搞特殊,又怕辜负了赵聚先和周伊坪的一番心意,稍加思索之后,当即做出决定,既然准备了那就吃吧。

    “赵队长,周政委,既然你们准备了,我也不拿自己当外人,可就不客气了。来,方参谋长,给你一个。”

    李冠魁说着话的工夫,拿起一个馒头递到了方占元的手边上。而方占元呢?死不死的却还非得装装样子。声称,听了李冠魁的教导之后,这段时间一直在吃粗粮,吃来吃去,还真是喜欢上吃粗粮了。说着话的工夫,随手拿起了一个大饼子,咔嚓咬了一口。

    既然你非要吃大饼子,看来想拦也是拦不住的。于是,李冠魁、刘远鸿等人也就不再谦让,一人拿起了一个馒头,有说有笑的吃了起来。眼看大家都吃馒头,方占元心里那个后悔啊!不过,话已经说出去了,饼子也已经拿在了手中,后悔也晚了,不吃也得吃了。

    李冠魁、刘远鸿等人吃的挺高兴,这下可苦了方占元。啃了一口大饼子在嘴里,嚼来嚼去就是咽不下去,只能皱着眉头,装出一脸的假笑,一点点的慢慢往下咽。

    方占元费劲把火的吃了两口之后,也总结出了经验。面对难以下咽的大饼子,不能大口大口的吃,只要少吃饼子多夹菜,吃起来就不会感觉那么难受了。于是乎,饭桌上的几个平时入不了方占元眼睛的菜,成了方占元主攻的重点。特别是那几条鲫鱼,更成了方占元的最爱,刚刚从河里抓来的鲫鱼,炖出来的鱼汤果然鲜美。

    尽管方占元总结出了吃饼子的经验,但是,吃饭的速度还是很难提起来。眼看方占元磨磨唧唧的吃,李冠魁等人为了照顾方占元的面子,也特意放慢了用餐的速度,并且,把菜几乎都让给了方占元吃。这么做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感化方占元,希望方占元能够真正改变思想,以后,不要再做贪官污吏了。

    以方占元八面玲珑的脑子,自然知道李冠魁、刘远鸿等人为什么放慢了吃饭速度。为了配合李冠魁、刘远鸿等人,方占元大饼子就菜,连吃带嚼的加快速度。终于,在消灭了大部分菜之后,总算把一个大饼子全都吃了下去,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总算等到方占元吃饱了,李冠魁、刘远鸿等人把最后一口馒头送到了嘴里,夹了一筷子菜,结束了午餐。作为聪明人,方占云略带歉意的自嘲了一句,说他本想表现一下,跟着大家一起吃个大饼子呢,没想到,大家都不吃大饼子,而这大饼子也真不是那么好吃的,害的大家一直等着他,真是有点过意不去。

    方占元如此一说,李冠魁当即乐呵呵的表示,方占元平时很少吃粗粮,能够吃下一个粗粮饼子,已经是非常不错了,非常值得表彰。有了李冠魁的一声调侃,刘远鸿等人也纷纷发言,对方占元勇敢挑战大饼子行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现场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勤务员收拾好了桌子,几人的谈话也随之步入正题,应李冠魁的提问,赵聚先和周伊坪先后发言,发表一下个人对当今战况的看法,以及对未来战场发展的预测。

    赵聚先认为,南北两线战场上,日军军队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把国民党军队打的节节败退,除了日军的武器装备优势之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我军的士气低迷。听闻日军军队来了,未经交火先惧怕了三分;战斗一打起来,眼看日军火力猛烈,就萌生了退意。再加上各部队长官都有保存实力的想法,眼看手下手下部队遭受了损失,就不愿意打下去了,退守、再退守,成了他们保存实力的唯一选择,才造成了兵败如山倒的颓势。

    虽然说,从战报上来看,国军的伤亡比例非常高,貌似全军将士都在浴血奋战、用命搏杀。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国军的伤亡,只有少部分是和日军血战造成的,大部分伤亡都出现在了撤退的过程中。日军依靠机动性的优势,一路追着国军猛打,国军跑得不如日军追的快,你越跑日军打的越凶,造成了更大的伤亡。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