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在山上把每一块旱地都查看了一遍,发现山上旱地的庄稼竟然不次于水地的庄稼。
李泰洋洋得意道“刘寺卿,怎么样本王研究出来的水力送水道不错吧”
刘源坚定地点了点头“当然是很重要的发明,可是魏王下,天下土地甚多,可不是所有地方都有一条河流可以借用的”
李泰的笑声顿止,他也开始发愁,对呀,天底下的地那么多,不一定每一块山地山脚下都有湍急的河流,如果没有湍急的流水为水车动力,又怎么送水
“还有啊,这水力送水道,虽然不费人力就可以送水到山上,可是,如果山地与水流相隔很远呢水道是以木板铺就,不是每一个农庄都有这么多的木匠的”
李泰嘴角的笑容完全消失了,这这还真是一个大问题啊
刘源见李泰萎靡不振,改口说“不过,这种发明已经很不错了,魏王不必如此介怀。”
“刘寺卿,你觉得本王会介怀”
萎靡了一阵子的李泰忽然又抬起了头“师父说过,物理一道,最开始是熟悉物体的特,方便人们趋利避害,后来则是纳万物为己用天下好多没有河流,可是你敢说有一个地方没有风
本王一定要用流水作为动力源吗木板水道推水确实废木头,可是麻绳这东西可是家家都有,哈哈哈哈”
李泰背着手大笑而去
刘源有些摸不着头脑,风这事儿跟风有什么关系
李承乾想了想,忽然一拍脑袋“风车”
李恪也明白了“就是那个风一吹转的飞快的玩具青雀儿脑子真好使”
刘源思考了一下,也不得不佩服魏王那颗七窍玲珑的心
就在李泰伏案画图研究风力的时候,阎立本钻进来了。
“魏王下,您在研究什么”
李泰见阎立本来了,大喜,在他认识的人里面,只有阎立本给他一种“知己”的感觉,研究水力送水道的时候,他和阎立本的想法经常不谋而合。
李泰说“司农寺卿刘源那家伙说咱们研究的水力送水道离了湍急的河流就没用了,还说木质水道费时费力费工,百姓们用不起。
{}/李恪拉了拉弟弟的衣角说“青雀儿,这种大螃蟹海边有很多的,就像咱们山上的飞鸟一样多。只不过大海离长安太远,加上只能走水路,才会如此珍惜。等什么时候咱们去攻打高丽,三哥带你去海边吃个够”
“真的海边这东西就像飞鸟一样多”
李泰嘴角的口水流下来了犹不自知
大海,对大唐人来说是个仅次于阎罗的地方,每年出海遭遇海难而死掉的海商不计其数。
就是千年后蒸汽船出现,海难的事件还层出不穷,更何况现在这个船材料均是木头的年代呢
蒸汽船啊没有橡胶作密封材料,蒸汽机就成了蒸汽的机器,橡胶起源于美洲,可是在海船不能越洋的现在,只能琢磨通过白令海峡。俄罗斯、美国大陆之间
想要经过那个快要到达北极圈的地方,防寒是必不可少的,防寒怎么也需要棉花。
棉花现在在高昌就有种植,可是高昌人可恶得很,棉花可以卖,棉籽就是不给
李世民也讨厌这个几次都蠢蠢动的邻居。
尉迟恭的战报被李世民扔到了一边。
吐蕃强大,他们侵略也就罢了,你高昌一个国居然也敢这么放肆
打开惊雷司的库存账簿,李世民看着上面的数字也很难受,难道就不能再快一点吗
能
阎立本搭上最后一个机关,水车从流水处的动力立刻开始传递,经过连接、力矩组、滑轮组后,那个需要十几个壮汉才能抬动的大铁柱一上一下地动了起来
嘭嘭
铁柱开始砸击下方的铁板,看样子力道十足
早晨发的章节说今天爆更我本打算中午放出两章的,可是存到本地的草稿没了,手机莫名其妙地删除了吐血
本章完
手机站: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