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斗破三国 > 第一百一十三回 龙凤斗襄阳
    徐睿见庞统与诸葛亮的过节居然被自己一言说中,当下不禁好奇之心大起,一路之上软磨硬泡,不从庞统口中套出个来龙去脉誓不罢休。庞统被逼无奈,只好答应半夜驻军之时,私下无人的时候,再与皇帝私聊。

    徐睿心中算盘得逞,当下满口答应,其实诸葛亮与庞统之间有什么过节,二人与黄月英之间是否有三角恋,徐睿并不太在意,只是想打探一下孔明的情况,盘算着如何把这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全部齐聚在帐下,既然眼下知道了诸葛孔明的行踪,怎么能放过?

    大军向前再行三十里地,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距离柴桑尚且还有一百多里,徐睿只好传令扎营休息一晚,明日再赶回柴桑。

    夏天的营寨不似冬天那么厚重,而且没有敌军,所以扎起来很快,在赵云与沙摩柯的指挥下,两万大军用了半个时辰便扎起来一座营寨,营寨顺着驿道扎下,一直绵延了三五里地。

    众人用过晚饭,徐睿聚集了庞统、陈宫等一干谋士,与赵云、沙摩柯的一干武将到自己的御帐,分析了下目前的军情,做好了到柴桑之后的战略准备,众人一直谋划了半个时辰,徐睿方才宣布各自回帐休息。

    众人各自离去,庞统走在最后起身正要离去,被徐睿一把扯住道:“先生日间答应朕的事情还没说那,此谜不解朕是寝食难安。”

    庞统叹了一口气道:“想不到身为人君,居然也有这样探听别人私密事情的嗜好,罢了,罢了,免得被陛下误解我庞统不忠,我只好把自己的一番糗事端出来供你做笑料吧。”

    二人当下在案前对坐,庞统正要开口讲自己是如何与诸葛亮产生过节之事,忽然想起一事,又转了话题问道:“陛下先回答我是如何得知孔明之名的?莫非孔明的大名真的是如雷贯耳,传遍四方,就连陛下这位九五之尊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徐睿心中暗道:不要说诸葛亮,就是这三国里的一般武将的名字我也知道,可是话又不能告诉庞统,却不知道庞统是否认识徐庶?当下胡诌撒谎道:“先生可认识徐元直?是元直先生告诉朕的。”

    庞统听了霍然站起道:“原来元直在陛下这里做事,怪不得我一直寻找他不得,却连个消息不告诉我,真是太无情无义了,嘿嘿……见到他我可要好好的敲他竹杠。”顿了一顿,又问道:“不知道元直在陛下的麾下任何职务?”

    徐睿一笑道:“目前元直正在我军中担任军师一职,朕大军出征荆南之时,由他暂时代朕总督柴桑一切事务。”

    庞统大笑道:“呵呵……我与元直在私塾的时候就曾是相识,每次私塾先生出的试题,他都败在我的手下,看着到了柴桑之后,元直还好意思再我面前自称军师。”说完不禁沾沾自喜。

    徐睿听了不禁心中惊讶道:原来庞统与徐庶是儿时同学,只是不知元直因何不向我推荐庞统?又问道:“难道先生与军师自幼便同在私塾读书,军师也不知道先生的容貌?”

    庞统道:“私塾先生便是我叔父庞德公,庞统幼年丧父,一直跟着叔父,从七八岁之时便被叔父命令带着面具,所以便是亲密如元直也不曾见过我的真容。”

    徐睿摇头叹息道:“看来做任何事情不付出努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想不到你小小年纪便被戴上面具,如此一番凄苦,别人又怎知?”想想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将自己的真容隐藏在面具之后,除了不能以真面目示人之外,还要饱受哪面具戴在面上不透风的折磨,徐睿不禁为庞统的毅力折服。

    庞统显然是看出了徐睿的意思,轻轻地把面具摘了下来,露出了那张俊美的面庞,庞统把手里的面具递到了徐睿面前道:“其实,这面具是我叔父做的,我叔父不禁学问好,奇门遁甲,四书五经,样样精通,尤其善于易容,做的这面具又薄又细,戴在脸上,根本觉不到发闷,陛下的担忧是多余的,如若不然以后让我叔父为陛下做一副面具戴上试试。”

    庞统的一席话倒是提醒了徐睿,当下徐睿追问庞统道:“既然令叔有这样的奇能,先生何不把他找到朕的麾下,朕绝对会让令叔大展才能。”

    庞统摇头道:“家叔已经六十有余,早已经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了,不会再出山了,陛下还是不要枉费心机了,我看陛下一直套问庞统的过去,心中莫不是在盘算着将诸葛孔明收在麾下?”

    徐睿摇头苦笑道:“先生真是慧眼如炬,什么事情也瞒不过先生的双眼啊。”当下把紫虚上人所说的集齐卧龙、凤雏幼麟、冢虎方能振兴汉室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当然把该隐瞒的事情也只字未提。

    庞统听完一笑道:“呵呵,其实白天庞统所说与诸葛不两立的事情皆是玩笑,我游历各地数年,奇人异士遇上的不在少数,真正能值得我庞统佩服的还只有这诸葛孔明一人。”

    不等徐睿问话,庞统又道:“孔明我三月以前已经认识了,幼麟周瑜也有一面之缘,只是看那人羽扇纶巾,以风流倜傥自诩,庞统生平最不屑这样的人,估计不过是个声色犬马之徒,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罢了。”

    徐睿想起历史上记载庞统曾经游历东吴,为孙权所厌恶,执掌三军大权的周瑜也不喜庞统,因此庞统不喜周瑜也在意料之中,只是庞统能如此称赞诸葛亮,实在是让徐睿喜出望外,既然二人认识,说不定是惺惺相惜,即是对手,又是朋友,若是如此,便让庞统前去襄阳招揽孔明,岂不是卧龙与凤雏一下子都招到了身边?想到这里徐睿心情大为舒爽。

    庞统又道:“只是不知这冢虎又是何许人也?不过这位上仙道法通玄,既然如此夸赞这个冢虎,此人必有非凡之处。”

    徐睿趁热打铁道:“既然先生与孔明乃是旧识不知道先生能否去一趟襄阳,替朕把这个卧龙先生拉拢过来,若是能够如此,先生乃是我大汉光复的头号功臣矣。”

    庞统摇头苦笑道:“唉,本来想远远避开这个难缠的家伙,看来这辈子注定是摆不脱这卧龙了,既然陛下如此说,我只好为陛下走一趟试试了,不过这个卧龙是个好高自大的家伙,才搬到襄阳北三十里地,便为所在的地方取名为‘卧龙岗’,整日吟诵《梁父吟》,时时以管仲、乐毅自比,只怕不会卖我庞统这个薄面啊。”

    徐睿转念一想庞统说的也是,当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亲自三顾茅庐,才请得了一番隆中对,最终天下三分,若是诸葛孔明这么容易被收至帐下,那还算是孔明吗?当下此念只好作罢,只是缠着庞统要听与诸葛亮的那段过去。

    庞统摇了摇头苦笑道:“看来这个好奇之心是不论身份的,无论高居庙堂之上的天子重臣,还是匍匐在下的庶民百姓,都有一颗好奇之心。”当下君臣二人对坐,庞统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其时正是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桃李芬芳,天地间万物方才复苏,一片欣欣向荣。

    庞统正游历江夏半月刚刚回到了庞德公的寓居之所,庞统一脚跨进家门就吩咐仆童命厨子做饭,一边嚷嚷着快要饿死了。

    不大一会功夫,仆童端着做好的饭菜送到了庞统的面前,庞统看看叔父庞德公不在,便问童子叔父去了何处,童子道:“老先生去了黄家拜访黄承彦老先生去了。”庞统点了点头,径自吃饭。

    傍晚时分,庞德公骑着毛驴在一名仆人的护送下回到家里,庞统上前见了叔父,二人闲聊了一会天下时世,又谈论了天下豪杰,庞统正要准备告辞去洗漱休息,却听庞德公拍了一下大腿道:“光顾着与你闲谈,几乎耽误了大事也!”

    吓了庞统一跳,问道:“什么天大的事情让叔父做出这副表情?”

    庞德公拍着腿道:“快去,快去,明天士元你就速速去黄家提亲,要是晚了就迟了。”

    庞统愣了一楞道:“什么?提亲?叔父不是常教导侄儿,天下不安,大丈夫何以安家吗?今天怎么一反常态,催促着侄儿去提亲?”

    庞德公道:“此一时,彼一时也,这黄家的女儿心慈手巧,知书达理,通晓诸子百家,所学甚至不在你我之下,这样的奇女子千古难见,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这个店,今天去黄老头家里做客,听黄老头说遇见了一个叫做诸葛孔明的人,人称卧龙,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黄老头对这年轻人非常爱慕,决定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你若不快去,只怕晚了就没你的戏了。”

    庞统一下子想起别人说的黄承彦家里那个叫做阿娇的女儿,黄头黑色,面有斑点,心里忍不住“咯噔”一下,心道:最好,最好,赶紧让这诸葛孔明把这黄家的丑女娶走为好。

    庞统心中所想,如何能瞒得过庞德公,当下庞德公大怒道:“叔父一直教导你不要以貌取人,难道你忘了为叔的教诲了吗?明日若是不能把这门亲事定下来,休要再进我庞家门!”甩下一句话,说完怒气冲冲的走了。

    庞统无奈之下,次日只好准备薄礼赶往二十里之外的黄家。

    进了黄家的大门,庞统献上薄礼,道明来意,黄承彦命仆童上茶好生款待。

    庞统坐在客厅之中隐约看见院子西边有一排房屋,房屋里面好像是养的蚕,屋里隐然有个女子的身影正在采撷着摘来的桑叶喂蚕。

    庞统硬着头皮道:“听说老先生的千金胸罗万象,只怕庞统学识浅薄,不堪相配。”

    黄承彦呷了一口茶道:“实不瞒贤侄说,若是你晚来一步,小老儿便已将女儿许配与卧龙了,不过贤侄既然来了,也许与小女有缘也未可知,更何况小老儿还需卖庞兄一个面子,估计一会那卧龙先生就要到来,便由小女在二位之间选择一个吧。”

    庞统心道:如此甚好,当下急忙施礼道:“原来如此,庞统学识浅薄,相貌丑陋怎堪与黄公千金相配,既然有卧龙先生前来,我岂会不知进退,这就告辞。”说罢起身要走。

    黄承彦急忙挽留道:“唉,贤侄何必谦虚,早听庞兄夸奖过贤侄,今日卧龙、凤雏同聚一堂,蓬荜生辉,怎能放贤侄离去,更何况小女发黄肤黑,姿色也是丑陋,说不定与贤侄乃是绝配。”

    黄承彦越是如此说庞统越是执意要走。

    二人正争执间,忽然黄宅院外响起响亮的歌声,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家,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哪歌声嘹亮,中气十足,似乎直冲天际一般。

    只见一个身高八尺五寸,年约二十,相貌俊伟,器宇轩昂,一身青色鹤氅,里面套着白色衬服,足蹬朱屐,头戴黑色纶巾,手摇白色羽扇,踏歌而来。

    望着来人俊美挺拔的身姿,不禁使庞统有些自惭形秽,正低头间,黄承彦已经在外面雨哪青年寒暄完毕,将那人迎进屋内,男子进来对庞统微笑施礼道:“在下南阳诸葛孔明这厢有礼!”

    庞统听了起身回礼道:“在下襄樊庞士元回礼。”

    黄承彦看了面前的二人一笑道:“既然二位贤侄都是来娶亲的,小老儿便打开天窗说亮话,小女已经芳龄十八,今日谁能赢得小女的芳心,便择日即刻完婚,只看二位贤侄谁与小女有缘了。”

    诸葛亮胸有成竹,手握羽扇对庞统一拱手道:“孔明对小姐仰慕已久,说不得今日只好得罪庞兄了。”

    庞统心里乐道:不得罪,不得罪,最好你今天把黄家的小姐娶走,我改日一定请你大喝一场,一醉方休,庆祝你娶了这十里八乡闻名的丑女。

    庞统打量着面前器宇轩昂的诸葛亮,心念忽然一转道:此人生的如此相貌堂堂,为何要娶黄家的丑女?依我看此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莫不是他贪图黄家与刘表的关系,想攀龙附凤?

    原来这黄承彦之妻乃是荆州名士蔡讽长女,刘表后来娶了蔡讽次女为妻,便是蔡夫人,掌管荆州军权的蔡瑁便是刘表与黄承彦的大舅子,蔡家的权势在荆州可谓只手遮天。庞统据此判断面前这个诸葛亮极有可能利用黄家的这层关系来攀龙附凤,当下不禁略露轻薄之意。

    黄承彦当下命人唤女儿来与二人相见,不大工夫,只见走进一个身穿粗布衣裳,虽然身姿婀娜,但是头发褐黄,面貌虽然端正,却是肤色黯黑,脸上生了密密麻麻的斑点,正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

    黄月英来到二人面前施礼道:“小女丑陋,承蒙二位公子不嫌弃,前来求亲,也知道二位乃是大名鼎鼎的‘卧龙’‘凤雏’二位先生,小女也不敢轻易抉择,只问二位公子一个谜语,二位公子谁能答对,小女子愿意持帚相随。”

    孔明与庞统均点头同意,黄月英轻启朱唇道:“既然二位一位卧龙一位凤雏,小女便斗胆以两位的雅号出个谜,谜面是‘入洞时龙,出洞时凤,凤生百子,子字成龙’,二位写在手掌之上吧。”

    诸葛亮“呵呵”一笑道:“姑娘才思敏捷,孔明佩服。”当下几步出了正房径直去了黄月英喂蚕的偏房,庞统已经知道诸葛亮立即猜出了谜底,心中虽然不想娶面前的这个黄月英,可是也不想输给诸葛亮,要过纸笔,在手掌上写下一个“蚕”字。

    庞统将手掌反过来之时,诸葛亮也手里端着一条蚕走了进来,当下庞统与孔明对视一笑。

    黄月英为难的道:“二位均是一时奇才,只怕三天三夜也分辨不出高下,我便不弄些对联、猜谜的俗人做的事情了,只问二位一个简单的问题,谁能答对月英即嫁为妻。”

    诸葛亮手摇羽扇微笑道:“姑娘所出之题必然使惊世骇俗,孔明洗耳恭听。”庞统心道:我就让他孔明一次好了。

    黄月英浅浅一笑道:“二位公子实事求是的讲,月英的相貌究竟如何?”

    庞统本来不想回答,听了黄月英所说,心中生出一股闲气,心道:你若是说别的,我庞统只管卖傻,不吱声就是,你却问你的相貌如何?简直是自找难堪,当下抢着道:“请恕庞统斗胆放言,姑娘若是只用一个字表示,丑!用两个字表示,很丑!三个字,你很丑!”

    黄月英听了不但不怒,反而捂着嘴“格格”直笑。

    PS:今日已经万字了,泣血求票!还有一更!

    ,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