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关东秋叶 > 第十二章 江南难行12-3
    12-3冬过黄山

    早晨,宽银少爷来向表妹告别。快过年了,苏州各个戏园子的折子都排好了,这宽银在苏州已经小有名气:“这挂出戏牌子,就不能不演。”宽银自打解除了与少寨主的婚约,心情好多了。“来看看,我们总还是亲戚吗。”进了少寨主的房间,宽银还是如坐针毡,眼睛低着,浑身发抖:“表···妹,我···我···,回去了,你···就好好的,养病吧,然后···早点,回家。”说罢,抬腿就跑,效罗在院子里看见他,问道:“你这是···?”寬银说:“去和表妹告别,我要下山回苏州了。”“那跑什么?”“哎,我还是害怕呀,我姥姥早已过世,可屋里就活生生的坐着一个,一模一样的老太婆,我能不怕吗。”说罢,扭头就跑了。

    这几日,泰山的少寨主完全是在另一个世界里。她只记得和那东瀛妖女厮杀,剑闪刀鸣,那妖女一会儿化成美女,一会儿变成青面獠牙,噢···炸药,一洞的炸药!人们在跑,跑···,啊,在躲我,大家都指着,我就是那妖女,看自己,啊,青面獠牙!我被那妖女变成了她的摸样!怎么办?少寨主忽然看见自己站在泰山的玉皇顶上,“啊,飞起来了。”在那云里,在那雾里,回头看,啊···牛魔王,不,是韩三代,是他背着自己在五彩的云雾里飞翔。靠在他的背上,多温暖呀。忽然,韩三代不见了,她感觉从空中在往下掉,······看到了,那下面全是刀剑,我···不行了,救···我,救···我,扑通,少寨主睁开眼睛,是韩三代正抱着她轻轻地往床上放呢。她想说,可张不开嘴,只能用眼睛向他笑:“我的牛魔王,我的夫君。”看到周围的人,和听他们说话,她知道了:“这里是黄山,是姨夫家。”她怕见到姨姨,姨夫。“我这样子,谁也不要见吧。”虽然看不见自己的脸,可那身体,手臂,少寨主知道自己的变化。每天她最想的,就是韩三代来给她喂药,别看他五大三粗的,喂起药来还挺灵巧的。迷迷糊糊又见到了表哥,虽然长大了,还是那样懦弱,走起路来还是那样扭,那手还是兰花指···,“怎么他害怕成这样,我有那样可怕吗?”···总算和他把过去的事了结了,少寨主心里想:“三代真聪明,事情办的也好,我也不用和他解释了。”

    这几天,少寨主已经完全清醒了,身体也在恢复,两个丫头扶着她在地上走了好几次了。保镖丫头高兴地说:“小姐,象这样,不要多少天,我们又能骑马打仗了。”韩三代来告诉少寨主:“从今天开始,要到汤池洗浴,第一个安排是十天。”韩三代很认真地对少寨主说:“汤池在紫石峰山腰上,离仙源大寨有四十里,我陪你去,每日必须泡足三个时辰。”两个保镖丫头忙说:“小姐洗浴,要你来陪?”韩三代笑了:“我是陪着去保护,哪里说陪着洗了?”

    一九一零年的腊月,大家感觉似乎并不太寒冷。从二十四那天起,山寨里就开始杀猪,还做些火腿和腌咸肉,放到夏天吃。人们都在准备着过年,鸡年的时间大部分已经过去了,等着迎接狗年的到来。年三十大清早,黄山大寨里就张灯结彩,红红绿绿的条幅,挂满了大寨子的里外。大寨里的灶房一早就按当地传统做起了煮粥捞饭,然后用下尖上圆的木桶,把那米饭堆得高高的,摆在忠义堂的供位上,以备接天地之用。忠义堂里里外外摆了几十张桌子,中间穿插架起了好多火盆,宽寨主要在年三十晚上大宴群朋。

    效罗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就操练起送金队的三十几人,他让士兵们每个人把自己的马匹装具整了又整,天天亲自看着给马上料,宽寨主给每人加了一件马甲,还把他去年在江面船只上缴获的英国马靴每人送了一双。那黑黑锃亮的高统牛皮马靴,把这些小伙子高兴的晚上睡觉都穿着。总之,送金队又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

    爷爷歇了这些日子,体力全恢复了,他红光满面,还是凌晨三点起身练武。效罗看着爷爷,心想:“只要爷爷一切都好,我就没辜负亲人们的嘱托。”

    骆神医这几天有些心事了,看着少寨主一天天恢复起来,他有时坐着发呆。“想家了?”效罗关心地问:“不全是。”“还想关外?”骆神医点点头。“过几天就下山了,你不就回家了吗。”骆神医的样子,使效罗想到:“哎,这人在世上,有多少牵挂啊,象这神医,江南家乡东北从军,那亲情友情两边拽着,心会碎的。”他看着骆神医,叹着气,摇着头。

    到掌灯的时候了,黄山大寨的旗杆上高高飘扬着《宽》字大旗,为了年节的喜庆,宽寨主特意用土炮放了三响:“砰,砰,砰”那炮声在山中回响着,“轰,轰轰。”也不知从哪儿请来的吹鼓手,“嘀哩哇,嘀哩哇,”就吹起来了。按照宾客主次,山寨坐次,官兵分桌的规矩,人们依次坐好。效罗环顾四周,黑压压的都是人。善空法师,骆神医,效罗,韩三代,和山寨的大,二,三把手坐在第一桌上。去年看来这宽寨主收获颇为丰厚,效罗看到他的寨兵个个手持洋枪,心想:“行,起码这装备是管用了。”宽寨主站起身来,说了些吉庆话,就开杯了。骆神医回过头来对善空法师小声讲:“今天是过年,按习俗这桌要上的是十碗八,就是徽州人过年喜事都必须要有的十种特产和八样大菜。”果然,那伙房的灶头边端边喊:“今夜过大年,八碟十大碗。”骆神医解释:“十碗八是十碗八盘的简称,一般由八只冷碟、十道大菜组成,这说法不同,什么八碗八,九碗六,十碗八,有钱人还要更多,无非加减而已。”宽寨主忙说:“神医说的是,这徽州讲究在节庆摆大碗。诸位走南闯北什么都见过,也请尝尝我这山上的妙味儿啊。”说罢吆喝伙房,头桌再配加四盘瓜子碟。效罗和韩三代加上那些北方来的士兵,早就饿了,抻着脖子等饭。原来,这徽州山区,粮食产量低,当地人习惯两稀一干,就是两顿稀的,一顿干的。有的是干稀稀,有的是稀干稀。这黄山大寨对这北方来的金队人员特意加了一餐干饭,可那些二八小子,还是吃不饱,天天饿的肚子咕咕叫。

    这冷碟上来了,只见那拌米粉,糖排骨、酱猪肝,猪耳朵、松花鸭蛋,笋尖,河虾,中间摆了一盘“毛峰熏鲥鱼”。这菜一上来,就引起一片“啧,啧”声。那骆神医一直在“哎呀,哎呀”,嘴里不停的说:“二十年都没有见过鲥鱼了。这鲥鱼是长江里的鱼,每年四至六月在江中摆籽时偶或能打得到,这鱼是放干了,然后又用毛尖茶熏烤出来,能在黄山上吃上鲥鱼,真乃仙家品上之品。”凉菜上齐,自然是举杯相庆,善空法师举茶道谢,那宽寨主真是海量,就那大海碗,连着干了三碗。紧接着后面那十道大菜就来了。那炖菜都是原锅原上,还喊着菜名:第一道“火腿炖甲鱼”,第二道“清炖马蹄“,第三道“黄山炖鸽“,第四道“石耳炖老鸡”,第五道“腌鲜鳜鱼“,第六道“红烧果子狸“,第七道“徽州毛豆腐“,第八道“徽州桃脂烧肉“,第九道“清香炒悟鸡”,第十道“清汤肉圆”。这菜上来,满寨子香,人人都是嘴角流油,推杯碰碗,正所谓“低头只识饭菜香,无语双杵夹肉忙。”效罗端着酒碗,拉着韩三代,“你把那碗菜拿上。”两个人走出忠义堂,就在这堂门口,效罗和韩三代跪下来,他们要祭奠那些和黑龙会战斗而死去的弟兄,两人念着:“弟兄们,西天之路走好。”说罢,把那菜碗和酒碗扣在地下,三代拉了拉效罗:“回去吧,弟兄们能收到的。”

    宽寨主看大家进餐极有兴致,心情舒畅,他对大家说:“我为这除夕之餐,特意从山下池州徽帮菜馆请来头把灶爷,这十道菜,那就是这徽州菜的顶牌了。”骆神医把每一道都品尝后,点着头,称赞着:“家乡之美不仅在于身外,还有那嘴里呀···,”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宽寨主这个绿林好汉还是一个地道的美食家,一说起这徽菜,眼睛都放亮:“要说起徽菜的起源,那还是南宋康王泥马过江以后的事了,这些源于皖南民间的民宴菜肴,也就上了富贵人的大雅之堂。它是炖、炒、煨、焖、蒸、氽七法皆用,在口味上以咸鲜为主、突出本味,在烹调技法上以烧、炖、焖、蒸见长。徽州人做菜,重油,重色,重火功,火候掌握是很重要的,文火、武火交替运用,才是真功夫所在。”骆神医接过话来:“宽寨主所言极是,徽州菜系主要是擅长烧、炖,讲究火功,大多习惯用火腿佐味,以冰糖增鲜,善于保持原汁原味。那《徽志》上有记载,南宋时期,流传于皖南的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已是官家宴饮的大菜了。它不少菜肴都是用木炭火单个煨炖,单火支靠,原锅上桌,这才体现了徽州地方的古朴典雅。”骆神医一番话,更勾起了宽寨主的谈兴。韩三代用胳膊肘碰了一下效罗:“我看这宽寨主以前一定是个炒菜的师傅。”效罗小声警告他:“你可别瞎说,这可是你的姨夫呢。”宽寨主也不知是听到了他们的话,还是话赶话,他说:“我打小就在池州的菜馆里帮工,这上灶炒菜那是我的爱好,整天价就想往伙房里钻。后来我拜了师傅,也就拿了勺掂了锅,当年还真有点名气哪。”看见效罗他们都愣着神听着他说,干脆就放开讲了:“你看这名叫撅鱼,其实是桂鱼。你们北方人开始一定闻不惯,可细细品一下,味道还不错。这里有一个故事。桂鱼多从远地运来,百年前,有一徽州人用船贩桂鱼到南京,行至半途船坏而鱼渐臭,那贩家无奈,为减少损失只好刮鳞去鳃,掏尽内脏,抹上食盐,想以干鱼出售。塾料无人问津,那船只好逆流而上,回到徽州家中。这贩鱼之人自己用徽菜烹调技艺,加之重料,再用小火红烧,家人食之肉质细嫩,且醇厚入味。此人遂自开菜馆,因其口味奇特,生意大火。大家纷纷仿效,传之下来,就成了江南名菜‘臭桂鱼’了。”热热闹闹的到了半夜,天色已晚,宽寨主酒多被人搀扶回屋。效罗因出行在外,没有心思熬夜过年,他把爷爷送到房里,安排好金队的夜岗,自己也去歇息了。

    大年初一,黄山下起雪来,飘飘洒洒,四周都雾濛濛的。效罗早早起来,给马加料,查点金队的人员,顺便把每一个人的金带摸了一遍,告诫大家:“这路途遥远,小心无大错。”宽寨主邀请大家上黄山主峰观景:“难得一见黄山雪景,那主峰离我这大寨三十多里,山下到山顶有七八里地,老法师坐滑竿上去吧。”韩三代照例护送少寨主去汤浴,于是善空法师,骆神医和效罗就随着宽寨主出发了,大家在雪中骑马登山,都感觉别有一番情趣。宽寨主自言:“我虽粗通文墨,但确实不是吟诗和歌之人,这黄山之美,我是道不出来了。”马到半山,雪就停了,宽寨主领了七八个寨兵从马背上取下滑竿,抬着善空法师,几个人从北面向顶峰走去。骆神医回头对效罗笑笑:“这黄山我熟悉,还是我来给你们说说吧。这徽州原只有黟山,黟字从字面上看即黑多,就是乌黑的意思。只因那山石黝黑泽泽放亮,史书则记载为黟山。到了唐朝,唐明皇看了一本关于道家的炼丹之作,其中有轩辕黄帝黟山炼丹,升天为仙的故事,于是便命人将黟山改名为黄山,以纪念始祖,自此,这徽州就和黄山结合在一起了。在中原,三山五岳几千年就矗立在中华大地上,唐朝诗人李白赞颂黄山的诗句,用仙境之容罩住了黄山,人们并不知道这黄山到底有多美,直到明朝那背包行天下的徐霞客,才把这黄山险峻奇绝的面纱揭开,才有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一说。纵观黄山其美有四,就是云,松,泉,石。人们常喜用‘四绝’一词,也是说她的美已至绝顶。在黄山,你才能感受到:

    石为山之骨,

    泉为山之灵,

    松为山之眉,

    云为山之魂,

    的四绝真谛。”下马之后,离山顶还有一半的距离,山高雪滑,宽寨主提议小憩一下。众人回头看那座座山峰,银装素裹,宛如神女聚会,山顶上的棵棵松树,象仙女发髻上插着的头簪,悬空垂延,点缀得恰到好处。“黄山之美,非人间之美啊,”效罗感慨着。骆神医手指着远处:“李白诗曰,问余何必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悠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虽然说的是夏天,可这黄山不分四季,都是人间仙境啊。”中途歇息过后,善空法师坚持余下的路程自己去走,所以宽寨主让几个寨兵围着老法师,效罗在前面小心地拉着爷爷的手,向光明顶攀援。骆神医也不顾登山气喘,又将黄山溪流飞瀑泉水汤池夸了起来:“这黄山峡谷众多,遍布泉瀑溪涧,就不说那远近闻名的汤口灵泉,只这远山飞瀑从天而泻,那气势磅礴就震人心魄。在这山上,你会时时遇到半山溪水欢欢而下,嬉戏喧闹,在那山间蹦跳畅流而去。再细细近观松边瀑布如银缎淅泻,水花细溅,也似那风吹丝线断头,望远看近皆为壮观。这泉是山的灵,有了泉,山就有了灵性,就活蹦乱跳,就年轻啊。”正好走到一处溪流断崖,小瀑边缘已结冰凌,骆神医说:“你看,这冬天的溪瀑,那冰凌流水刚柔相济,阳光映照彩虹相间,这都是那黄山灵动的感觉。”效罗哈着手,掰下一柱冰来,放到嘴里,“咯呲,咯呲”就嚼起来,“真甜,冰糖一样甜,不信你尝尝。”拿起来就往骆神医的脖子里放,两人逗来逗去,“山高路滑,不可不可。”老法师连忙劝说,效罗吐了吐舌头,又老老实实地护着爷爷上山了。

    走到一处缓坡,这里山上已不见雪,坡上山树丛丛,就见雾凇挂满了树枝。雾凇是这山里的雾,雨,雪凝结在树枝上的冰挂,犹如珍珠脂玉垂挂,满眼银帘。山风偶来,枝挂撞击,树动叮当有声。

    终于登上光明顶了,和山下不同,这里阳光灿烂,云海茫茫,宽寨主向老法师讲道:“观云海冬日最好,因这雨雪天气较多,致使山谷底层水汽充沛,雨雪过后极易形成云海。晴天,风小,云海稳定,有时能持续长达数日之久,可说是奇绝壮观。这云海四面要从几个地方去看,那玉屏楼前观南海,清凉台上看北海,排云亭望西海,白鹅岭看东海。而我们到这光明顶,就是要看天海。”大家站在山顶上,看云海如同平畴沃野,在阳光的照耀下缓缓流淌。云涛雪浪中,三座主峰犹如东海蓬莱仙境中的仙山神岛,在那云的海洋里展现。正赶上今天雪后风和日丽,谜一般的云海使峰林奇绝再现,山中巧石更显玲珑,古松更加苍翠。黄山的云海,一天四时变化莫测。呼的一下山风骤起,云海泛起了波涛,远处的山峰和身边的松,石都在雪浪中若隐若现,云雾升腾翻滚象那万马齐奔。近处的云海被撕开一个裂口,把那三座高峰展现在大家眼前,抬头远眺云海茫茫,低头看那轻云薄雾萦绕在山谷之中,人们此时领略到了“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神奇境界。善空法师双手合十,对效罗说到:“佛法无边,我佛慈悲。那延绵空远的云海,似真似幻,渺渺茫茫,是对空与无的独到演绎,蕴含着博大的玄妙哲理。”半晌没有说话的骆神医吟出一首诗:

    “缥缈离奇峙碧空,

    浑疑云外复云中,

    杜鹃开向春光后,

    烧遍峰头万树红。”

    他接着说:“这是江南才子程之的云外峰,正好说这云海变化的。”效罗这时突然感悟到:“这云是山的魂,山有水它只是灵动了,可它有了云,那就象人一样的活了。薄云轻雾那是大山在了望和伸展自己,云海弥漫那是黄山在沉思和休息,阴雨绵绵那是黄山在伤心哭泣,黄山象人一样,它是有魂魄的。”这番感悟,引来大家齐声叫好。宽寨主招呼众人:“我等外出时间不短,也该下山返回。”善空法师忽然想歇歇,效罗把旁边的大石板掸了掸土,把腰上系着的布条解开铺好,扶着爷爷坐了上去。这时,天空上出现了五彩光环,宽寨主叫大家快看,“那是佛光,看还有佛影那。”果然,在那红黄兰绿紫的五色光环的中间,有一个老人团坐在中间。效罗一看,这不和泰山一样吗,“中间的佛是爷爷。”大家似乎不信,效罗请爷爷起身,再一看,光环依然还在,佛影却没有了。宽寨主登时就傻了眼:“这善空法师,那佛影···,”爷爷又坐下了,五色光环里又出现了一尊坐佛。“啊,活佛,活佛。”几个寨兵跪在地上就磕头,善空法师笑了,“佛光而已,何必当真。”一会儿,佛光就消失了。大家沿山而下,边观边行,那几个寨兵,非要抬着善空法师下山,他们紧紧围着,每一步都走的那样小心,效罗看着他们的样子,心想:“爷爷,现在就是他们心中的活菩萨。不过,说起来,在我心里爷爷不也是神吗。”

    下到山的中间,大家又骑上马匹,回头望去云层遮顶,那山,高不可攀。骆神医向老法师讲:“当年李白把黄山描绘的高之又高,你看他的诗,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焰金芙蓉。”老法师笑了笑:“诗圣言之山高,乃自比渺小,此心胸老身无可比拟,这自古以诗明志,人人尽用夸张手法而已。”越往下走,路边松树渐少,有一幼峰山顶长一松,那悬空伸展,树冠平整茂密犹如伞盖,“这是黄山独有的松树,它石隙为家,坚韧挺拔,笑傲风雪,孤魂独绿,可谓绝世风景。恰似美人的一道秀眉,有了提睛之美。”宽寨主也开始咬文嚼字。“关于这松,还有一段故事,相传唐代僧人岛云,云游黄山,随行小徒不慎被山风吹下山去,数日后小僧回到岛云身边,言及落到山间平顶巨冠的松树上,才保住了性命。后来老和尚又带着徒弟,返回到山上到那棵松树前跪拜,还将它命名为蒲团松。”宽寨主特别佩服骆神医,不仅是他的医术现在还有他那文采:“神医对这黄山了如指掌,敢情是自幼就多来登山了吧?”“哪里,我是一次都没来过。”宽寨主眼睛大睁:“那你是如何想起来说这些的?”骆神医把他那舅舅数次神游黄山,洋洋万言文章大作,自己自幼就多读神想,直到现在还背得滚瓜乱熟全部说与宽寨主,宽寨主不由地点头:“如此说来,骆医官真乃文曲星下凡也。”大家说着笑着,就回到了仙源,上了黄山帮的大寨。

    大年初一的晚饭,还是那样丰盛,宽寨主心情特别的好,他向大家说:“大年初一登黄山,佛光普照,今年我们还是万事大吉,今天来他个一醉方休。干,干。”效罗和骆神医他们都不想再喝了,骆神医想起前些时,在关外黑家窝铺赫连英才的婚礼上对诗的事,马上有了主意:“宽寨主,这新春佳节就是要高兴,那喝酒是武的,咱们今天也来点文的,赋诗黄山,以文对武。凡是对不上来的喝酒,怎么样?”宽寨主连声叫好:“好好,这个办法好。”黄山二三当家的甘拜下风,举着碗:“我们喝酒就是了。”头桌就剩下宽寨主,善空法师,骆神医,效罗和韩三代。三代忙说:“那少寨主虽不上桌也算一个,一会儿写好诗让他们拿来,也显显咱女中豪杰的文才。”骆神医提了规矩,就黄山的“四绝”石,泉,松,云,每人用四种体裁各自表叙,“五言,七绝,古词,楹联。各一首,体裁不对,答不上来,排行最后,就要罚酒一碗。”宽寨主一听就直咋舌,“啧,啧,一首还不行?怎么这么多呀。”骆神医低头思索一会儿,就喊道:“取那纸墨来,我想好了。”这时宽寨主也高喊纸墨,只见那龙飞凤舞:《松》

    “高山飘绿袖,

    傲雪迎寒风,

    恰似美人眉,

    黄山万年松。”

    宽寨主挺得意,回头一看,人家骆神医三首诗全写在纸上了,正琢磨楹联呢,“呀呀,咱又落后了。”再看,那老法师刚拿起毛笔,效罗也刚刚想好,韩三代跑去和少寨主商量着写去了。“这骆神医真是个大才子啊,得,我也赶快想吧。”宽寨主提着笔又回去思索他的诗去了。

    骆神医铺开纸张,让人贴在忠义堂的墙上,其后是善空法师、宽寨主、效罗等人的。人们纷纷围着看,三诗一联跃然纸上。先是骆神医的:《石》五言

    黝黝紫中黑,女娲手中堆,

    补得天上彩,映得黟山辉。

    《松》七言

    玉女秀身发中钗,仙人圣手山中怀,

    翡翠婀娜龙凤舞,世人都晓仙客来。

    《云》词—采桑子

    徽山娇美无所替,

    清晨暖絮,

    午后飘逸,

    黄昏细雨蒙纱丽。

    秋黄冬白波涛起,

    何人赏析,

    彩虹艳聚,

    升腾翻滚万马驭。

    《楹联-泉》

    山泉流泉热泉冷泉高泉低泉直泉绕泉泉泉尽是有路可走,

    飞瀑流瀑大瀑小瀑宽瀑细瀑清瀑浊瀑瀑瀑皆为居高临下。

    后面接着就是善空法师的:

    《松》七绝

    万年黄山千年松,迎客晨暮寒风中,

    谦恭之中情常在,依稀辩的佛修行。

    《石猴》五言

    万年修行座,人间解困惑,

    成山终忘我,行善变佛陀。

    《咏泉》词—卜算子

    观音瓶中柳,

    点滴变清流,

    阴雨飞瀑浊水过,

    我自涧中游。

    山间溢沸水,

    洗去人间愁,

    汇聚成河江中走,

    从善方如流。

    《楹联-云》

    轻云缥缈彩云映照云浪若现云涛翻滚云海茫茫都是黄山美景奇云;

    七彩祥云五色红云莲花瓣云朝云暮云朵朵白云皆为佛祖解难仙云。

    效罗少了古词,只因不知其规则,应该如何去写。他不好意思的说:“小时贪玩,只识练武不愿读书,家中屡劝不听,现在方知爷爷当年教诲之深。”

    《松》五言

    云涛身边舞,

    朝阳万箭峰,

    绝顶支华盖,

    九天架神弓。

    《石》七绝

    天上围棋聚众仙,黑白对弈战火掀;

    不慎墨子几番落,飘飘洒洒成黄山。

    《楹联-泉》

    黄山溪流涓涓垂流姗姗合流款款汇流淹淹涌流欢欢入江宽宽直奔东海;

    莲花细泉滴滴小泉溪溪鬃泉急急游泉溢溢动泉聚聚归河徐徐流向普陀。

    四,宽寨主,

    《松》五言

    高山飘绿袖,傲雪迎寒风,

    恰似美人眉,黄山万年松。

    《云》七绝

    朝登山顶观云海,白云茫茫翻滚来,

    昨夜寨中屋被薄,扯来云絮巧手裁。

    《石》词—西江月

    黄山巨石垒峰,峡谷不见人踪,

    仰头山顶又招手,喧闹原在山中。

    不顾气喘攀登,鸟飞鹿跑熊奔,

    登上峰顶回首望,妙石装点云松。

    《楹联-泉》

    莲花山泉紫石灵泉九华流泉高山仰泉小山溪泉都是黄山仙泉;

    峰顶流水半山泻水雾气沸水悬空浊水天庭雨水尽为徽州神水。

    这时韩三代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拿着两张纸,“少寨主的诗,那是无人可比,也给你们润润眼睛。”

    五,少寨主,

    《泉》七绝

    妙泉云雾山中流,半山石隙松回头,

    俏石沸水汇江去,袅袅轻烟入云头。

    《山》五言

    黄山九九峰,俏女在其中,

    常依莲花背,不枉过此生。

    《石》七绝

    黄山仙石过人间,泰山彩石云水边,

    污石不弃三江暖,难得长白雪中岩。

    《松》

    词-清平乐

    山中筋骨,展绿迎寒风,

    恰似神龙攀玉柱,伸臂朝向天宫。

    彩云捧来霓裳,晨暮钟声飘荡,

    嬉戏雾罩华盖顶,风中笑声回漾。

    《楹联-云》

    轻云踱步紫云漫步闲云信步浓云缓步祥云止步山顶接天留步;

    晴云展眉阴云皱眉雨云锁眉彩云开眉薄云舒眉厚云掌眉远望。

    三代只拿来了两首五言七绝,他笑着说:其余诗词楹联,那“全在肚子里,只是不想出来而已。”

    六,韩三代,

    《泉》七绝

    黄山灵泉五色行,四季寒暑映彩虹,

    沸水浓浓依人在,清风过后又朦胧。

    《松》五言

    石中千年孕,万苦山中存,

    寒暑不落泪,只为迎客宾。

    人们观后,纷纷鼓掌喝彩:“好,好。”骆神医细心琢磨,善空法师也点头称许:“神医高手,寨主诗圣。”宽寨主说:“要是以先后论,自然是骆神医独占魁首。”骆神医大笑:“虽然诗句有多有少,可像那三统领说得一样,都在每人的肚子里。大家赛成平手,人人一碗。”人们欢呼,杯碗相行。是夜,山寨热闹非凡。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