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关东秋叶 > 第十三章 北镇省亲13-3
    13-3王屯认亲

    额娘跑上山来了,二惠对英才说:“少爷,亏得早了一点,要不这二额娘一急一哭,我们就不知该如何办了。”额娘耳尖,还真听到了,她转着大石头找二惠,骂道:“好你个二奸臣,这几年当兵当的成了滑头,学会油嘴滑舌啦。要我来做,可能早就把人救上来了。”二惠嘻嘻哈哈的躲在英才身后喊着:“二额娘饶命呀,二奸臣不敢啦。”

    来到王屯,天色将晚,效觉的家里人早举着灯,在门口等上了。效觉被抬到后院,英才母亲和英才,二惠,被迎到房里。效觉的父亲王觉武在客厅里不断地施礼:“谢谢救命之恩,小女无知,给诸位惹下如此麻烦。”英才母亲不愧是大户人家的太太,说出话来,也大大气气的:“哪里,哪里,路遇险情,理应相帮,先生切切不要谈谢。”“敢问夫人,你们可是上山烧香的?”“也是也不是。”“哦,此话怎讲?”“来这北镇,是要谢那二十年前的恩人和见那二十年前的亲人。”“噢,是来这青岩寺上还愿的啊。”“是,是来还愿的。先生,可否打听一下,你这里可是王屯?”王觉武回答:“确是,确是,我这一庄全是王姓人家。”“这屯里可有那青岩寺里善空法师的子女?”“这···我们就是,请问,你们是如何得知的?”英才二额娘一下站起来问道:“你家可有公子是一八八七年,就是光绪十三年正月初一那天生的?”“我家效罗就是那年那月那日出生的,这是怎么回事?”这时,从那屏风后面跑出一人,喊着:“哎呀,我那亲家姐姐,你可来了。”原来,效罗的母亲,听说女儿为自己采药,差点送了性命,不顾一切地从床上爬起来,走到后堂。又听说是救了小姐的母子两人在客厅里和老爷说话,正好就听到这几句问答,她断定:“是她,就是那姐姐。”这姐妹俩可就在大厅里哭天抹泪地喊起来了。

    当晚,王觉武两口子说什么也不让英才母子回北镇:“远天远地的来了,咱们是亲戚,哪能走呢?留下留下,住几天,一定要住几天。”晚上,两个母亲说一阵,哭一阵,然后又是笑一阵,唠了足足一夜。天大亮,那姐妹俩四目互望,全是一对黑眼圈,两个老太太互相指着,哈哈大笑。这一聊就是两天两晚上,什么家常里道的,儿女亲家的,该说的,都说了。就是遗憾没见到爷爷和效罗。效罗母亲这病也好了,两三天没睡好覚,说话嗓门大着呢:“咱爷爷,年龄大了,老想着去看看东海普陀山,效罗就陪着去了。千山万水的,算时间一来一回也得半年,这不,走了四个多月,也快回来啦。”“没有什么信儿吗?”英才母亲担心地问:“好像他们过山东时挺顺利的。”“那我们今年秋天再来吧,到时候,把你一家子都拉到黑家窝铺去。”“好,好。”那两口子满口应承。英才母亲叫英才过来认了亲,英才跪在地上:“义父,义母在上,孩儿不孝,迟来二十三年,今后必年年叩见二老,全进孝心。”英才母亲叫人把礼物送来,熊掌鹿鞭人参飞龙,这大包小筐的,堆了一地,还有那自家酿制的叶赫老酒,也有几坛。“姐姐,你看你,来就来了,还带那么多的东西干吗!”话是那么说,可这王家,准备的东西就更多了。最后只好派了一个家人,跟着英才马队,把礼物驮着,送回黑家窝铺去。

    临走时,两个老姐妹,又抱头痛哭,英才向效罗父母磕头作别。二惠羡慕的直掉眼泪:“少爷,你真有福气,这爹娘到处都有,我就那一个亲娘,从生下我,还没见过呢。”

    你说效觉怎么没来送客人?要说还是救命恩人哪!嘿,她啊,还真是病得重了。那天,效觉跑出去采药,姑娘实在是心痛母亲。本来,姑娘这几天肚子疼,浑身不舒服,其实也就是那女人们月月有的事。这回在山上,又受了风和惊吓,回来后就爬不起来了。

    因为这内外有别,英才走的时候没见到效觉,也不便打听,就再没问姑娘的事。可姑娘是身子和心里都坐下病了。

    效觉这一躺就起不来了,把额娘心痛的叨叨上没完:“你说你这孩子,冒那么大的险,上山顶采药,要不是英才那孩子救了你,额娘也就随着你去了。”效觉只是在炕上点点头:“我知道了,”就再不言语了。郎中来了几次,向效觉母亲说:“无有大碍,慢慢就好。”效觉身体渐渐的恢复了,可是眼见得小姐却越来越不爱说话了。女儿的样子,和上山前简直是两个样子。效罗和爷爷走了几个月,还没有消息,急的这老两口,真是老话说来那叫:“刚刚得喜,这又犯愁啊。”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