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天,北风呼呼的刮着。一个穿着锦衣的少年。正坐在一块石头上面,手托着腮帮,静静的看着远处的梅树,浑然不觉得冷,额头上的火龙映象,忽影忽现。
梅花伴着雪花在空中起舞,一红一白,刹是好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首“雪梅”从少年口中缓缓念了出来。没错,这个少年就是王聪。来到东汉已经快五个年头了,自己也慢慢熟悉了这里的一切。王聪心里想着,自己的老爸居然是东汉末年,大名鼎鼎的王允,王司徒。那个历史上,用“美人计”除去了董卓,董大魔王的人。也或者是三国历史上最美的女人——貂蝉的义父。天呐,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聪也很吃惊,不过很快就适应了下了。毕竟上一世是农村的孩子,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虽然,这一世有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作为21世纪的青年都知道,东汉末年可是个混乱的时代。连自己的老爹,都因为西凉军攻破长安,被逼无赖的小皇帝把他拉去顶岗,结果纵楼而下,死于非命。一生忠于汉室江山,最后落得人才两空。何其悲哀?!
所以王聪早早就开始为自己谋划,自三岁记事起,能跑能跳的时候,就时常偷溜进王允的书房,看书简。春秋、论语……凡是能助长知识的书,王聪都会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兵书。其中就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
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在院子里跑步,跑完步就蛙跳,俯卧撑……
有一次,王允发现自己的孩子做这些奇怪的动作。就问他,为什么做这些。然而他莞尔一笑,“父亲大人,孩儿只是想强身健体……”
渐渐的大家也就不奇怪了。
“母亲,母亲进来可好?”王聪进来给王氏问安,一副恭敬的模样,俨然一个小大人。不看外貌,哪里像是五岁的小男孩呢。
王氏知道自己的孩子孝顺,可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或许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可自己的孩子,从生下来,俨然就是一个小大人,很少和自己撒娇,从不惹事。
要是让王聪知道自己母亲的想法,还不得一阵捧腹,开玩笑,自己上一世活了三十六岁,这一世又活了五岁,老子现在可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当然这话,他是怎么也不敢说出口的。开玩笑,说出来,还不得被人当成老妖怪。
“来,过来,为娘看看,我的孩儿又长高了,身体也壮实了,哈哈……”看得出王氏很疼自己的孩子,开玩笑,这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不疼,疼谁?“母亲很好,天凉了,我儿要注意身子。”王氏答道。
“知道了,母亲,孩儿会注意身子的。”王聪又道:“母亲,孩儿想出去游学。”
这话一出,可是把王氏大大的吓了一跳,虽然知道自己的孩子聪明,懂事,可是毕竟才五岁。
突来的问题把王氏给急哭了,“我儿可是听到什么话,外面的孩子六岁才开智,也是请先生,哪里有去求学的?”一边抹着眼泪,“可是谁的主意?要把我儿从母亲身边夺走?”
王聪看见的母亲哭的伤心,心里想着,靠,怎么把这事忘了,老子才五岁。看来是自己心急,而且是身逢乱世。于是改口道:“母亲,孩儿觉得自己应该读书明理的,所以才……”
王氏一听,还以为自己误会了王聪,曾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耍了一个滑头。想想也是,哪有五岁的孩子那么妖孽的。
听到王聪的解释,王氏脸色才好看了些:“为娘是昏了头了,既然我儿想读书,等你父亲回来,为娘和你父亲商量一下。”
这时王聪连忙绕开话题,深怕惹得王氏误会,伤心。笑到:“母亲,你可真好看,笑起来就更好看了。哈哈……”
王氏一听,也不曾多想了。脸上一红,笑骂道:“你个臭小子,居然敢拿你母亲开玩笑了。看为娘不打你……”说着就站起来,要朝王聪的小屁股拍去。
谁知王聪似乎早有预料,也笑着跑开了。很快就逃出了屋子,还不忘回头答道:“母亲,孩儿晚点再来看你。”
王氏也很开心,毕竟自己的孩子很少和自己撒娇,这一刻王氏母亲的光辉,耀然于脸上,是那么的幸福,满足。
第二天,王允把王聪叫到了书房,问道:“我儿,昨日,你母亲曾言你欲外出求学?可是为何?”
王聪整了整自己的衣冠,俨然答道:“父亲,孩儿今年五岁,也懂得些许道理,就想像父亲大人一样,饱读诗书,泛阅经传。”小小的拍了一下王允的马屁。
王允一听,心里也很高兴,笑到:“我儿可想学些什么?”
王聪一听,有戏。答道:“孩儿想习文习武。文能安邦定国,武能开疆拓土。”
王允看了看这个充满信心的少年,他可是自己的孩子。果然,王允一听也很高兴:“我儿有大志向,待为父好好想想,我儿要拜谁为师,才最好。我儿先回去吧。”
“诺。”王聪转身走出了书房。到现在,王允还不知道王聪也已经把他书房的兵书,都给看了个遍。毕竟王允也是世家子弟,存书还是很全的。
又过了几天,左慈突然登门拜访。
王允一家都来到客厅。得知是左慈,王聪心里可乐坏了,这可是三国时期三大仙翁级人物。《太平要术》那可是本神书。
但是王聪不愧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人,早已经在这个时代,做到喜不形于色,怒不行于表。
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这个仙风道骨——左慈的表演。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