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艘是在煤气气球的基础上添加蒸汽机动力装置改造而成。1852年之前,人们已经能够乘坐氢气球或者热气球升空,然而却不能自主控制气球的飞行方向。人们纷纷进行动力控制的常识,终于在1852年,法国人吉法尔德(Giffard)发明机械动力推动升空气球改变方向的技术:他在气球底部装一台3马力的蒸汽机,带动风扇叶片旋转产生水平推力。此的尾部带有一个方向舵,用以调整飞行方向。
根据参考资料[2]第20页的注释,这艘的浮升气体用的是煤气,即大部分成分为甲烷的可燃气体。大家也许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太危险了。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最初的大量使用可燃气体尤其是氢气作为浮升气体。氦气是在1907年才被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的,1920年氦气在美国第一次用于。到“兴登堡”事件发生之后,全世界才普遍规定浮升气体不能使用可燃气体。
次大战前研制出第一艘,大战爆发,在德国动用100多艘飞船担任空中侦察任务。德国最先在上配备了火炮、机炮和炸弹,对敌人进行攻击和轰炸并可执行侦察和预警任务。
19世纪末,齐博林制成硬式,用汽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性能比其它好,装载量大。
从1910-1914年齐博林制造的多种型号共飞行了274万KM,运送旅客35000人次而无一伤亡,使其风光一时,名声大振,并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开来,在各国兴起了热。当时欧洲就有5个国家制造了近40艘各式,并用来建立各自国家的部队,其中法国12艘,德国11艘,俄国4艘,英国和意大利各6艘。
20世纪最初30年是的全盛时期。1929年夏,超豪华巨型LZ-127“齐博林伯爵”号完成了载客状态下的首次环球飞行,此壮举比民航飞机的环球飞行早了12年。“齐博林伯爵”号长236m,最大直径30.48m,气囊容积110450m³,艇上装有5台412kw的内燃发动机和5副螺旋桨,最高速度128km/h,艇上可载客20~35人,艇上工作人员40人,此外可搭载15t货物。比“齐博林伯爵”号更为巨大的“兴登堡”号全长248m,庞大的吊舱内设有酒吧、餐厅、卧室、厨房、吸烟室以及三步走廊,甚至还配置了一架大三角钢琴。到1937年4月底,“兴登堡”号安全往返于大西洋上空56次,成为联系欧美大陆间的主要空中运输工具,1937年5月6日,由于氢气被电火花引爆造成“兴登堡”号爆炸,造成97名成员中35人的死亡,也造成航空史上时代的结束。
德国于1854年创造了第一艘德国,而中国创造性的。将其用于轰炸方面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