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天下儒功 > 第四章 世俗王朝
    自从孔圣人率领门下七二弟子入世,带领天下儒道修士匡扶大周王室于危难之际。

    则使得大周王朝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统一全部人类疆域。昆仑山以南,“三气长城”以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真真正正地成为三气大陆上唯一的人类文明王朝。

    修真星球的大周王朝,有别于地球中国古代秦、汉、三国、两晋王朝的江山更替。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同的是,大周王朝自周武王开朝以来,姫姓便是天下共主,江山便已经连绵不断延续了二千年不倒。

    大周王朝在结束战国之乱,统一江山之后,重新将天下将按地域划分新的九个大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潮州;每一个大州辖下又统一设郡三十六个;每一个郡辖下又统一设县一百零八个;每一个县辖下又是统一设乡九个;每一个乡辖下的自然村庄则无统一设定。

    因此大周天下几百年来,都是固定是九个州;三百二十四个郡;三万四千九百九十九二个县;三十一万四千九百二十八个乡;以及数百万计的村庄。

    大周王朝的都城也正式从原来的镐京,迁往中原之地的王都洛阳。

    洛阳城位于长江中上游位置,呈正方形的建筑布局。城墙长宽各约五十里,高约十丈,全部由整块的花岗岩砌成,固若金汤;四周城墙之处,开挖有宽三丈,深丈之护城河;东西南北的四个方位,则分别开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座城门;由驻扎在京城的十万禁军负责守卫京师。

    洛阳城内的中央区域正轴心位置上,历时四百年方才建成的大周王宫,富丽堂皇、规模宏大;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极尽奢华;大周王宫同样是开有东西南北四座宫门,对应直道通往四座城门,由锦衣卫负责守卫;大周王宫的左边,则是肃穆庄严的朝廷内阁、六部、三法司的办公衙门;右边则是都城禁卫军大都督府及锦衣卫指挥使营地。

    洛阳城内的次中心区域,则大周王朝的国子监、太医院、提督府以及无数王公贵族的生活聚集区。

    洛阳城内的最外层区域占地最为广阔,则是平民百姓,三教九流的生活聚集区处。客栈货场、青楼妓院,车水马龙,治安相对的混乱。

    洛阳城一年四季如春,繁花似锦,绿树成阴,河流交错,湖泊密布,寸土寸金。经过了上下几百年的建设,当之无愧为大周天下第一繁华之城,有人间天堂之称。

    大周王朝在统一人类社会之后,实行了的二元政治模式。由于儒道修士阶层的强势崛起,大周王朝的世俗王权受到了极大的弱化,大周天子仅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无为而治。

    大周天子授权大学士组建朝廷内阁,实行内阁负责制。内阁首辅大学士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集中行使大周王朝的最高行政权力;大周朝廷内阁统领礼、吏、户、工、农、兵六部尚书,以及大理寺、督察院、刑部三法司。

    大周朝廷下辖洲、郡、县三级的地方朝廷管理机构。乡村一级则实行以士绅、宗族为依托的乡村自治模式。

    千百年以来,大周王朝始终保持着原始农耕文明的自给自足的社会意识形态。民风温顺,从来没有发生农民起义的革命运动,也没有出现过陈胜、吴广、王莽之类的民间政治组织人物。

    得益于三气大陆得天独厚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周王朝的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一年两熟。而且平原之上厚厚的三尺黑土,肥力十足,基本上只要有播种就会有收成。

    因此,能够保障大周天下百姓的基本温饱需求。而且大周王朝早在八百年之前就便几经取消了人头税,土地税,只课百分之十的商业税一种。

    大周王周全国约九十亿人口,普通百姓的平均寿命可达六十岁,比前世同一时期的地球古代中国要高出一倍。

    大周王朝的法定的流通货币为大周通宝,铜七铅三,外圆内方,以一千枚大周通宝串成一贯。此外,为方便民间的大宗交易,大周朝廷发行了一种特殊的布钞,分为一万、十万、百万三种面额。布钞的自身材质采用的是由冰蚕丝所织成的宝锦珍品,经久耐用,价值连城。所以,大周王朝的百姓,倒也可以免除了布钞贬值的后顾之忧。

    综合上讲,此时的修真宇宙、修真星球、三气大陆上的大周王朝的世俗人间。已经非常接近了前世儒学思想中,所想要达到的大同世界。

    大周王朝共和历四百二十一年,也就是至圣先师孔子及众圣人飞升的第二年。由大周王朝的儒道修士领袖,集天下所有的修士之力,于孔圣人的故乡泰山之巅,建造了举世无双的天下儒学圣殿。

    儒学圣殿金碧辉煌,大殿庭院、楼台亭阁,宛如海市蜃楼一般,座落于云端之上,终年云雾缭绕,如梦如幻,似是那天上的宫殿,人间仙境。

    大周王朝的低阶修士及普通百姓,终生只能仰望,而无缘进入圣殿。只有儒道进士文位以上的修士,才得以在儒学圣殿之中拥有一席之地。即使是大周王朝的天子、王公将相,没有匹配的儒道文位,一样也是难以进入的儒学圣殿。

    儒学圣殿是大周王朝天下的儒道修士的最高权力决策机构、也是儒道修士心中精神圣地。与此同时,儒学圣殿也兼备大周王朝的最高民意权力机构,深刻地影响着大周王朝的各方各面。

    儒学圣殿的先师堂内,立有先师孔子、至圣孟子、圣人颜子、子思、荀子、墨子、韩非子、庄子、鬼谷子、管子、晏子、孙子、列子、扁鹊、苏秦、张仪、屈原、吕不韦等共三十六位圣人的金身塑像;以供大周天下的儒道修士、百姓景仰祭拜。

    儒学圣殿内设有长老会,下设授道院、考核院、炼器院、执法院,五个日常执事机构。

    除此之外,同样也相对应地在大周王朝的九个大洲分别设立了下一级的儒学文庙,共计有:九座州一级的儒学文庙;三百二十四座郡一级的儒学文庙;三万四千九百九十二座县一级儒学文庙;三十四万四千九百二十八座乡一级的儒学文庙。

    大周王朝天下的每一座下一级儒学文庙的庙内,则统一悬挂三十六位圣人的真人遗像,以供大周王朝天下百姓的景仰祭拜。各级儒学文庙的庙祝的任命及晋升,均需由儒学圣殿直接负责,大周朝廷无权干涉。而且各级儒学文庙还兼备统领大周王朝各个地方的儒道修炼事宜。

    八百年来,大周王朝的儒道修士阶层,已经渐渐脱离了人间的世俗生活。或者是置身圣殿之中参悟儒道;或者是隐身于大山名川独自修炼;儒道修士不再是以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即便是有的儒道修士入世出仕为官,那也仅仅是为锤炼道心,摄取功名,获取修炼资源的一种方法手段而已。

    儒道修士的毕生追求,逐步走向了以儒道修炼晋升为主,追求长生不老的终极飞升大道。

    儒道修士与世俗百姓的逐渐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等级阶层。儒道修士已经是高高在上,变得不食人间烟火。

    正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儒道高!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