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天下儒功 > 第四十一章 横生枝节
    自从助教谢道韫离去之后,莲花山书院副山长林培强便是终日魂不守舍,时时期盼伊人早日归来。

    词云:“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月之期已过,遥遥无期未见伊人谢道愠归来;三月之约已过,望穿秋水仍不见伊人归来行踪;半年之期将近,林培强左顾右盼,还是没有等到谢道韫的归来……

    书院副山长林培强已经无法再等,所以向书院提出请假申请,亲自远赴羊城一探究竟。

    书院的山长林自强,原本也想陪同堂兄一同前往羊城,以防万一,但被副院长林培强婉拒。林自强心道堂兄林培强如今也已经秀才文位,天下尽皆可去得,便没有再坚持。临别之时,还特地赠予了堂兄林培强三页进士文宝,以防不时之需。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的书院开学之日。今年的报名人数剧增,莲花山书院二期院舍建设也已经完工。所以,书院扩招一千名新生,依然是女童占多数。

    山长林自强自已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也开始准备明年的举人试。一切如常,没想到所担心节外生枝的事还是发生了。

    三个月后的一日,林自强接到门卫通报,副山长林培强已经回到书院。便赶紧出来相见,却是见到令人难以致信的一幕:堂兄林培强仿佛是苍老了几十岁,风华不再。此刻,面容枯瘦,头发凌乱,目光呆滞,手里捧着一个骨灰罐,伤心欲绝。

    林自强追问其原因,才知道是书院的助教谢道韫已经去世,事情的来龙去脉令人万分的悲痛,人神共愤!

    原来谢道韫乃羊城名门世家谢家的千金大小姐,才貌双绝,自小聪慧过人,常于自家私塾偷听兄弟们读书,有过目不忘之能。耳闻目睹,君子文艺皆有不俗造诣,只恨身为女儿身,不能参加儒道修炼。

    因其父谢如生为巴结大周王朝的圣人世家大族苏氏,便将谢道韫婚配与苏氏一族羊城分支的嫡系子孙苏桂津为妻。而那苏桂津风流成性,拈花惹草,恶名远播,羊城妇嬬人尽皆知。

    所以谢道韫誓死不从,半夜乘机女扮男装,逃出谢府。但天下之大,何处才有女子出头之地?恰好某日,谢道韫于某家书斋购得第一期《真理刑》,深深为之打动。通过向店家旁敲侧击得知,莲花山书院山长林自强,不过十几岁少年,自然是不在考虑之列。而副山长林培强已经是三十而立之年,而且尚未娶妻,无疑就是求命稻草的最佳人选。于是,不忘千里迢迢奔向潮汕郡的莲花山书院而来,寻找光明,寻找自由,寻找希望,寻找心上人……

    而当日与林自强在鮀城客栈冲突的那伙旅客,为首青年儒道修士,便是苏家羊城分支的嫡系子孙苏桂津本人。当日正是一路追踪女扮男装的道韫而来,穷追不舍。

    后来,谢道韫被聘入莲花山书院任山长助理不久。因为恐家中母亲担忧,忍不住写信告知近况,亦因此才泄露了行踪。后来也就有了当日,其兄谢锐宏上门要人的事情发生。

    谢道韫回到谢家之后,方知是计,之前其兄谢锐宏所做的承诺,不过是怕遭林自强阻扰,才不得不采取的缓兵之计。目的就是将谢道韫先骗回谢家,以便促成与苏家的婚事。

    怎奈此时,方才发现谢道韫已经与莲花山书院副山长林培强私定终身,败坏了门风。一气之下,谢家的家主便将谢道韫软禁在谢家的后院阁楼,不准下楼半步,隔断音讯,以防家丑外扬。

    三个月之后,被软禁于阁楼之中的谢道韫悲伤欲绝,不幸染病身亡。临死前留下了绝句:“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之后谢家便将谢道韫的尸体草草埋于城外乱葬岗,草草了事。

    林培强到达羊城之时,谢道韫已经去世多日,无奈只得将葬于城外乱葬岗谢道韫的尸骨,重新带回潮汕郡安葬。若非是谢家顾及他本人已是八品儒道秀才文位,而且背后站着莲花山书院,站着林自强,才没有被谢家下手乱棍打死。

    悲剧已经发生,说再多的后悔与自责也于事无补。林自强准许了副山长林培强的请求,将助教谢道韫的尸骨安葬于,莲花山书院内的未名湖畔。而且林自强还亲手,将当初父亲林厚德从洪荒所得的那颗相思树,移植到谢道韫的墓前。

    并题诗一首《相思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以示悼念。

    是可忍孰不可忍!悲剧就发生在林自强的眼前,而他却无能为力阻止,深感自责。为此林自强连夜奋笔疾书,写一篇《纪念谢道韫君》:“夫闻,羊城谢家有女道韫……。”

    此文增发在当期的《真理刊》上,文章着重歌颂了谢道韫与林培强两人的爱情故事,高度赞扬了谢道韫不屈的自由恋爱的精神,责问为何天下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将矛头直接对准谢、苏二大圣人世家。

    此一期的《真理刊》,一样在大周王朝,特别青年男女之间引起广泛的共鸣。是啊!为什么天下有情人不能成眷属?日后若是也有相同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又该如何自处?

    如果说林自强的上一篇《秋菊哭长城》让大周王朝已经干涸的爱情沙漠得到了雨水的滋润;那么此篇《纪念谢道韫君》,则相当于在是爱情的沙漠之中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只待春风化雨之时……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