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行过一路,太阳升起了。
李华看着两岸荒芜人烟的草地与河流,一股寂寥徒然袭上心头。
踏过岁月的河流,走过时空的阡陌,这里只有我一个人。
无法诉说,无法言表。
前行了一路,遇到一个小的渡口。
李华停了下来,船家问:“少年,可要摆渡?”
李华道:“摆渡到哪里?”
船家道:“摆渡到对岸。”
李华道:“对岸是哪里?”
船家道:“对岸是彼岸。”
李华道:“我为何要去彼岸?”
船家道:“彼岸花开待君归,忘川一过前事非。三生有幸石不忘,黄泉摆渡只此回。”
李华不由一阵哑然失笑,清醒过来。
原来刚才都是我的臆想。
船家问:“少年,你为何发笑?”
李华道:“我走了长时间的路,终于碰到了一个摆渡人,高兴哩。”
船家也笑了,“是吗?要去哪里?我渡你过去。”
要去哪里?
李华突然一阵迷茫。
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
大唐虽美,却无我李华安身立命之所。
李华道:“就摆渡我到对岸去吧。”
李华问:“多少钱?”
船夫道:“我这摆渡,最主要是上下游河道间的摆渡,去对岸的话,随手为之,就免费渡你过去。”
李华道:“大叔早起摆渡也不容易,小子身上也并无甚多钱财,就付一文钱聊表心意吧。”
渡船之上,李华问:“船家,我看这条河流也甚宽,请问可有名字?”
船家道:“河名沮漳河。”
李华道:“可有由来?”
船家道:“河上游分为东西两支。东支为漳河,西支为沮河。西支为干流,所以我们又叫它沮漳河。”
“原来如此。“
船行在河中,河上还有些薄雾并未散去。东边升起了一缕骄阳,正从船行之前方照在人的脸上,使人倍感暖和。
突听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漳水流,沮水流,流到江洲古渡口。山悠悠,水悠悠,船儿悠悠过江流。”
李华道:“那是?”
船夫道:“那时江对面的渡船,去往上游的。”
李华道:“唱得真好听。”
船夫笑了起来:“少年人,心动了?”
李华连忙摆手,脸有些红,“船家别取笑我了,就是好听而已。”
船家笑道:“这有什么好害羞的,哪个少年不怀春,我也是从你这时候过来的,大大方方的承认,才不会错过。
就像我当年.......”船家却没有再说下去,叹了口气,“唉,往事不堪回首啊!”
李华见此,识趣的没有再问。
船只到达对岸,李华跳船登岸,向船家拜别。
继续沿河岸行走十来分钟,来到另外一处渡口。
渡口此时并无船只,李华再此等候了片刻,驶来了一艘船,随着船儿而来的还有悠扬的歌声:“漳水流,沮水流,
流到江洲古渡口。山悠悠,水悠悠,船儿悠悠过江流。”
李华凝神向江面看去。
只见一艘乌篷船上,有一中年男子和一个少女正站在船两侧,一起撑着船。
顷刻间,船只靠岸,李华扫了一眼少女,心扑通一跳,不敢多看,转而看向中年男子,“船家,可以渡船吗?”
中年男子还未答话,少女已当先答道:“我们渡船可以去对岸、去右边上游的漳水,也可去左边上游的沮水,
客官要去哪里?”
李华这才转过头来,看着少女。
少女大大方方的回视着他:“客官要去哪里?”
李华道:“去......去上游。”
少女道:“上游右边是漳水,左边是沮水。客观去哪里呢?”
李华心想,我哪知道什么漳水、沮水的。只得继续问道:“漳水上游有哪些城镇,沮水又有哪些呢?”
少女道:“客官原来不认识路哩,好的。沮水上游有荆州当阳县,一直到当阳,山势水势颇为平坦,过了当阳
再往上走,水势会变得湍急一些,沿路会经过多山地带,约莫行一百多里,会到达峡州的远安县。听说再往上还
有几百里的上游,不过我们就没有去过了。”
李华道:“峡州不是在我们现在所处荆州西面吗?”
少女道:“是啊,沮水就是从西北流向东南的,在枝江百里洲一带汇入大江的。”
李华又道:“那么漳水呢?”
“漳水沿岸会经过一些山村乡镇,没有大城,不过从此地沿漳水上行一百多里左右,可以等岸,再走十几里路
可以达到荆州荆门县。”
李华心想,既然是为隐居,躲避追杀,得找个人烟稀少的山村小镇。就往漳水而行吧。
于是道:“那我就顺漳水而行吧。”
中年人终于抢过了话头,“好呢!客观请上船。”
说是往漳水而行,到底去往哪里,李华也不知道。
船行通过了沮、漳两水交接的岔口,又行了片刻,中年船家再度问道:“在漳水上游哪里停靠?可有个章程。”
李华心想,我这称得上随遇而安,到底要去哪里,我都不知道。
只得道:“就你们之前说的,走陆路去往荆州荆门县最近之处吧。”
船家道:“好呢!小郎君是要去荆门县吗?怎的一个人处远门?”
李华道:“我打小喜欢一个人到处晃荡。”
船家见他不愿意多说,也没有再问。
李华站立船头,望着前方的江水出神,也不知在想着什么心事。
过了片刻,突听一个声音响起,“小哥哥,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那笙。”
李华回头,少女正在一旁看着他。她眼睛很大,声音清脆,落落大方和人交谈,并不怕人。
李华笑了笑,“我叫李华,你可以叫我阿华。”
那笙道:“好的,阿华哥哥,你一个人在外闯荡,不怕吗?”
李华笑了笑,道:“自然有害怕的,但怕归怕,该面对的,还得面对。”
那笙道:“有些深奥,在下听不太懂。”
李华笑道:“咱们不说这个,那笙姑娘,你几岁?我今年十一。”
“啊,你才十一,那我岂不是比你大?你得叫我姐姐。”
李华道:“你比我大?你多少岁?”
那笙道:“我十二了。”
李华打量那笙一番,见她说得不像有假,于是道:“好吧,我叫你那笙小姐姐了。”。
那笙却不乐意了。
“人家哪里小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