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写的太过,被某位道德高尚人士提点,删掉大半。)
卓然以双修之法解了自己体内极乐散,双修之法原本就是一门练功之法,卓然功力远胜钟情,一夜双修,钟情收益极大,内力大幅度提升,比原先精纯许多。至于卓然,内力没太大变化,和寻常练功差不多,不过对阴阳之道的理解倒是加深不少,阴阳内力更加控制自如。
客厅内,卓然正在吃饭,钟情站在一旁,不住咽着口水。昨晚两人便没怎么吃东西,双修很耗精力,即使卓然,此刻也十分饥饿,命下人做了一桌好菜,卓然独自享用,至于钟情,鉴于之前行为,卓然决定好好惩戒其一番。
“干爹,你要打要罚都行,能不能先让我也填饱肚子?”钟情可怜兮兮道。
“知道错了?”卓然道。
“女儿发誓,以后绝对再也不敢。”钟情连忙道。
“不敢什么?”卓然道。
“不敢对您老人家不敬。”钟情道。
“先吃饭,晚点再收拾你。”卓然凌空一点,解开钟情穴道,恢复行动,钟情迫不及待坐到卓然身旁,结果身下椅子忽然滑开,钟情一屁股坐到地上,很是吃痛。
“你干什么?”钟情叫道。
“坐远点。”卓然道。
钟情揉了揉屁股,一脸不情愿,走到被卓然推开的椅子旁边坐下,隔着一张桌子,钟情死死盯着卓然,仿佛要以目光将卓然杀死。
“你是用眼睛吃饭还是用嘴吃饭?”卓然道。
肚子传来饿意,钟情狠狠瞪了卓然一眼,之后立刻开始扒饭。
“教主,北边有急报传来。”钟情刚吃两口,一名明教弟子急匆匆走了进来。
“没看到本教主在吃饭。”钟情抬起头,语气不满道。
“说。”卓然道。
这名明教弟子不知卓然身份,但见卓然与钟情同桌而食,语气也完全不将钟情放在眼里,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说吧,这位是我义父,我也得听他的。”钟情无奈道。
明教弟子心里吃惊,早就听说教主背后有个义父撑腰,想不到这么年轻。“启禀教主,北边探子传来消息,辽国已准备攻打大宋。”
卓然筷子稍稍停顿,之后继续吃饭。钟情听到这个消息,彻底停了下来,一脸凝重看向明教弟子,“消息千真万确?”
“千真万确,辽帝亲率十万大军,即将出征。”钟情道。
“怎么偏偏这个时候?”钟情眉头紧皱,明教正准备与大宋和谈,辽国这时候攻打大宋,对明教而言也算大好良机,明教与辽国一南一北正好将大宋夹在中间,如果同时出兵,大宋腹背受敌,势必难以抵挡,但偏偏这时候明教正需要休养生息,如果再起兵戈,本就不稳的根基将更加动荡,但若不出兵,错过这次,以后恐怕很难等到更好机会。
“为何辽帝亲自出征?”卓然道。
很少有皇帝亲自出征,辽国兵马大元帅乃南院大王萧峰,其勇武冠绝天下,辽帝完全没理由自己出马,除非其中有变。
“传闻辽帝原想让南院大王萧峰领兵南下,但萧峰极力反对攻打大宋,如今已被辽帝关押。”明教弟子话音刚落,立刻感到一阵强烈寒意。
钟情深知卓然与萧峰兄弟情义非同一般,听到这个消息定会按耐不住,然而卓然却面无异色继续坐在那里,钟情正要奇怪,忽然发现桌上菜肴已经全部凝结成冰,比起一脸怒色,怒藏于心的卓然更加恐怖。
“干爹,我们立刻派人去救萧伯父。”钟情小心翼翼道。
“不用,我亲自去。”卓然道。
“那我陪你一起去。”钟情担心卓然安危,想要同行。
“你已是一方之主,岂能随意离开。”卓然道。
“可是……”钟情还想同行,但看到卓然宛如死神的双眼,连忙闭嘴,就算昨晚,卓然也不曾这般动怒,“不知干爹可有什么地方需要女儿效劳?”
“暂时给我老实呆着。”停顿片刻,卓然道,“如果有一天大宋真的不行,你就取而代之。”
“干爹!”钟情心里顿觉不妙,隐隐觉得卓然一去不回。
自从萧峰当上南院大王,卓然便预料到会有这一天。辽帝耶律洪基一心想要攻宋,萧峰自幼在大宋长大,对大宋有很深感情,无论为了大宋还是辽国,他都不想看到两国发生战争,是以多年来一直力阻辽帝南侵。然而这一次,辽帝看到大宋因明教造反而元气大伤,绝对是南侵的最好机会,辽帝再也不想错过。
原著中,萧峰因阻辽帝南侵,最终自绝于雁门关,救人,绝对不是最佳选择,卓然决定杀人。
三日之后,卓然抵达雁门关,只见关门紧闭,卓然赶到之时,辽军已经攻打过一次,虽然依仗天险守了下来,但宋军也损伤惨重,看样子很难抵挡下次进攻。
赵佶曾给卓然一块金牌,可以代表他的身份,卓然出示金牌,负责镇守雁门关的军官立刻下来拜见,“末将张龙拜见钦差大人。不知钦差大人所来何事?可是陛下有何旨意?”
辽国十万大军叩关,雁门关所有守军加起来也不到一万,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身为守关指挥使,张龙早已忧心不已,如果再没援军到来,他都准备弃关而逃了。
“送你一件大功。”卓然道。
此次卓然孤身一人前来,哪有什么援军,顶多是他一人,不过有的人,一人能抵千万大军。
辽军就在关外三里处扎营,夜晚,除了负责巡逻的士兵,其他人皆已入睡,忽然不知从哪传来一阵琴声,琴声激扬顿挫,好似金戈铁马,奔腾而来,所有人皆从梦中惊醒。
“怎么回事?”大帐之内,辽帝耶律洪基正做着美梦,刚梦到辽国十万大军兵临开封,突然被这琴声惊醒,顿时怒不可彻。
“启禀陛下,不知从哪传来的琴声,末将已经派人前去打探。”一名身穿铠甲的将军走进来道。
琴声经久不歇,好似从四面八方传来,任凭辽军如何打探也找不到琴声源头,琴声持续一夜,辽军本想第二天继续攻打雁门关,但被琴音扰了一夜,谁也没能睡好,攻打雁门关之事不得不押后。
然而辽军的噩梦才刚开始,接下来三天,琴声一直持续,不论白天黑夜,辽军总能听到此等金戈杀伐之音,许多士兵支持不住想要睡觉,结果直接被噩梦惊醒,耶律洪基甚至梦到大军惨败,辽国被灭。
此等鬼神莫测之音让耶律洪基感到害怕,难道是上天不允许他攻打大宋?如果就此放弃,他实在不甘,而且也会成为全天下笑柄,但全军将士三天三夜不曾入睡,哪还有什么精力攻打雁门关?此时随便来只军队恐怕都能把他们灭了。
耶律洪基下令拔营后撤,第一次后撤五里,第二次后撤十里,三日之后,辽军已撤至雁门关外三十里处。
“大人真乃神人。”雁门关上,看到辽军一撤再撤,张龙心里激动,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宋军也能听到琴声,但此琴声对他们影响不大,只需将门关上或者将耳朵塞上就可不受影响,辽军却不行,琴声仿佛直接传入他们心底,怎么挡也挡不住。
“准备出兵!”卓然道,来的时候,他已通知赵佶增派援兵,三日时间,雁门关守军将士已达三万。正常情况下以三万对十万,大宋士兵的战力原本就不如辽兵,数量再不占优势,如何能胜?但如今十万辽军已是疲兵,战力十不存一,即使正面对决,也绝不是宋兵对手。
能守下来就不错,宋军哪曾想过出兵,卓然以金牌发令逼迫,又亲手杀了几个不肯听令之人,贪生怕死之人通常也会因为怕死而变得凶狠,出兵是死,不出兵也是死,既然如此,还不如冲出去搏一搏。
张龙率军出关,初时还不敢轻举妄动,但在初次交锋之后,发现辽军一触即溃,顿时士气大振,有卓然琴声助阵,敌消我长,宋军越杀越勇,终于大败辽军。
“你就是耶律洪基?”雁门关上,卓然居高临下看向下方一人。辽军大败,耶律洪基企图逃跑,但人困马乏,最终还是被宋军抓住,此刻已擒至关前。
“大人问你话呢,还不快跪下!”张龙走到耶律洪基身后,一脚将其踹倒。耶律洪基自命辽帝,心高气傲,哪肯向卓然下跪,立刻倔强站了起来。
“嘿,你还敢起来,来人,给我把他按住。”张龙一声令下,两名士兵立刻上前按住耶律洪基,硬生生逼其跪倒。
“你们宋军装神弄鬼,此战我输得不服。”耶律洪基此番大败,心知宋军不会放过他,即使放过,他也没面目继续活下去,早已心存死志,但至今还不知琴声到底怎么回事,就算死也难以瞑目。
“我不过为大军弹奏一曲助阵,有何装神弄鬼?”卓然道。
“那琴声是你弹的?”耶律洪基满目震惊看向卓然。
一架白玉琴此刻就在卓然身前,只不过被城墙挡住,耶律洪基无法看见。连弹三天三夜,即使卓然能够做到,一般琴也无法承受,此琴乃是特质,上好白玉为琴身,千年冰蚕丝为琴弦,也只有此琴,才能完全承受卓然内力。
卓然右手一拂,熟悉琴声传来,耶律洪基终于相信,此番大败,与其说是败给宋军,不如说是败给卓然。耶律洪基不禁仰天长叹,大宋有如此能人,他输的不冤。
“说来也还要感谢你,如果此次率军之人是南院大王萧峰,我这琴也未必能够奏效。”卓然道。耶律洪基深知萧峰勇武,又听卓然此言,心里更是悔不当初。
大败辽军,活捉辽帝,无论哪一件都是天大功劳,张龙立刻修下捷表,快马送到开封,卓然虽表示功劳全部送他,但张龙哪敢居功,一切如实上报。
收到捷报,赵佶大喜,传旨关边,犒赏三军,自宰相至枢密使、指挥使以下,均加官进爵。另一边,钟情也答应与大宋和谈,赵佶更对卓然感激不尽,直接封卓然为逍遥王,其他赏赐更多得不胜枚举。
大军惨败、耶律洪基被活捉的消息传回辽国,辽国顿时人心惶惶。辽帝被关押在雁门关,辽国曾数次派高手潜入雁门关,企图救出辽帝,但有卓然亲自坐镇,去的高手,无一生还。卓然那番话也传了回去,朝中立刻有人提议将萧峰放出,只有他能对付卓然。
萧峰原本就无罪,而且名义上是耶律洪基的结拜兄弟,虽被关押,但也没怎么遭罪,每日都有好酒好菜招待,除此之外,耶律洪基还派了数名能言善辩之士天天劝说,希望萧峰悔罪求饶,萧峰对此全不理会,自管自地斟酒而饮,不过数日,牢笼外已酒坛堆积。
这一日,萧峰依旧在牢里喝酒,忽然听到许多脚步声,以为又是那些说客,萧峰懒得搭理,继续自顾自得喝酒,耳边忽然传来开门声。
只见牢门打开,一群大臣走了进来。
“陛下可真是看得起萧峰,居然连你们也派来当说客了?”萧峰认得这些大臣,无一不是朝中位高权重之辈。
“萧大王这次可猜错了,我们是来放你出去的。”一名大臣道。
“放我出去?”萧峰心里疑惑,以他对耶律洪基了解,要放他出去只有两种情况,第一,耶律洪基已经打下大宋江山,想要在他面前夸耀一番。但如今时日尚短,哪怕一切顺利,也不会这么快。第二,耶律洪基大败,想杀他泄愤。但即使第二种情况,也没必要让这些大臣亲自前来。
“出什么事了?”萧峰问道。
“我军大败,陛下被擒,此刻只有萧大王你能救出陛下,恳请萧大王不计前嫌,救出陛下。”所有大臣齐齐下跪。
“你们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听到如此惊人消息,萧峰大惊,又见众大臣跪下,萧峰连忙请起。
“萧大王若是不答应,我们便不起。”众人齐声道。
“陛下身处险境,我萧峰身为臣子,有能力自当前往营救,诸位先起来说话,这里面到底发生什么?陛下亲率十万大军,怎会这么快就大败?”萧峰对宋军实力十分了解,绝无可能击败辽国十万大军。
“此事说来也与萧大王有关,我军此次大败,可谓全因一人。”一名大臣道。
“谁?”萧峰问道。
“卓然。”萧峰刹那间明白一切!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