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怡愉斋话堂 > 浅议《水浒传》之我见
    1、起书成因

    《水浒》七十一回本为施耐庵着,一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皆为施耐庵和罗贯中合着。他们同为元末明初人,在《宣和遗事》的故事基础上再创造而成。用今天的话来说,《水浒》人物,就是黑社会。

    《宣和遗事》——“宣和”是北宋宋徽宗的年号(公元1119——1125年),书中描写北宋末年,统治集团荒淫腐败,突出。其中叙述杨志卖刀、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十六人原已改名换姓,于梁山泊聚义,最后招安、征辽、镇压方腊起义,宋江封节度使等情节,略具水浒邹形。以后,书至120回本。

    宋末周密的《癸辛杂识》载有龚圣与的三十六人,大致与《宣和遗事》相同,只是将原人名改为《水浒》书中人名。可见宋元之际还有人在写《水浒》故事。

    后经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经他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为七十回本,(实为七十一回)。

    2、历史背景

    《水浒传》的邹形产生于北宋宣和年间,正是宋徽宗赵佶腐败无能的最后七年,自从宋哲中皇帝去世,就把19岁的赵佶推上皇位,他就没想当皇帝。赵佶爱好书画,广交苏轼、蔡京、米芾、黄庭坚等书法家,自己练就了一手瘦体书法。不懂理朝政,也不爱理朝政。

    蔡京第一大奸臣宰相辅政10年,挥霍无度。用书画贿赂皇帝,用王黼做宰相,王是典型的小人,引皇帝作恶翻墙、皇帝装卖肉的,王当乞丐。宰相如此,国岂不亡。

    艮岳是宋徽宗玩的地方,奇石花木、珍禽异兽。艮岳的道士出招,“儒家修性、道家修命、佛家人文关怀。”宋徽宗信奉道教,昏君和妖道,炼丹、书法、后宫粉黛三千人。奸贼高俅给推荐名妓李师师,李精通琴、棋、书、画,宋徽宗与之玩得痴迷,哪里还有心当皇帝,干脆让给太子赵桓去当。

    太子赵桓哭着不干,郑皇后给儿子怎么说他也不干,只好给强行穿上龙袍、扶上皇位,为钦宗皇帝,国号靖康。

    当时北宋、辽国、金国三国鼎立,宋、金联手灭辽国。金国强盛要灭北宋,金军出击北宋,围攻国都——汴梁,宋徽宗、钦宗二帝被俘。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同时也告诉人们,舒适优越的环境,只能培养出软弱、无能的懦夫。

    3、《水浒》人物称“盗、贼、寇”之说

    据《宋史》22页所云:“淮南盗宋江等犯……”,351页“宋江寇京东,亳州太守侯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擒其副贼,江乃降。”从此看,他们是北宋后期的强盗、贼寇。

    《宣和遗事》云:“朝廷对宋江三十六人无可奈何,只得出榜招安。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赦。分诸路作巡检使。因此三路之寇得以平定,后遣宋江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原称宋江为“贼、盗、寇”者,也暂不提了。但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之患,最后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4、流传之因

    《水浒》故事的发生与流传久远,有这几种原因:

    (1)宋江等人确实有可以流传民间的事迹与威名。

    (2)北宋国都——汴梁失陷,被异族所占领,故当时人有想望英雄的心理。希望能多出些英雄,收复失地,解救人民。

    (3)南宋初建,就政治腐败,继承了先皇的衣钵,奸臣,使百姓怨恨,北方在异族统治之下,受的痛苦更深。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人民看朝廷腐败,从内心产生出崇敬草莽英雄的心理。

    (4)元朝戏中,《水浒》故事就有19种之多,龚圣与、高文秀等人对《水浒》都有较详细的再创作,对以后《水浒》的成书有一定的帮助。

    (5)李贽的《忠义水浒传序》“……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致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八人者阵亡已过半矣。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混江。……”

    小说的故事情节感人,艺术成就最高。不论是从文学方面,还是故事情节,都有可读性和研讨性,人们对故事里的传奇人物,就称之为梁山英雄好汉。

    5、逼上梁山

    是谁把他们逼上梁山的?他们有些人在地方上是强盗、恶霸、黑商,杀人、抢窃,身背血债,无辜逼上梁山。他们内部也有很多好人,原来被他们欺骗、逼迫的上了贼船,只好与其同流合污,也成了英雄好汉。还有被降官军、公差,也上了梁山。都是自己,闯下大祸,不敢回归故里,无处藏身,例如。宋江杀了阎婆惜,怕朝廷捉拿,与父亲仓惶告别出逃,曾两次冒险回家,也是情势所逼上了梁山。

    6、下梁山

    他们没有政治主张,没有行政机构。大多是文盲,没有文化能力,没有道德积累。他们的决策,行为都比较野蛮、粗鲁。选择的出路也是招安投降,希望朝廷能减免罪行,给予赦免、重用。

    因报不良动机招安多次失败,最后虽然成功,命他们征北辽、讨方腊、擒田虎,死伤惨重,仅余宋江等三十六人。再回师途中,除病死、隐退者,仅剩27人,入京后,虽受朝封,仍遭逼迫。又相继辞官归隐、毒害、自缢、外逃,俱遭惨死。

    7、功过是非

    几百年来,人们对《水浒》的认识是:梁山英雄的反抗斗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想往。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有力,人物性格明鲜,确实为历代人文志士所敬慕,为民间所传颂。

    说他们是农民起义吗?真正的农民出身可有几个呢?他们也干了一点好事,除掉一些邪恶,也杀了不少无辜,大都与他们的个人利益有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解救了金老汉和女儿翠莲,还给救济了15两银子,放他们回家。倒是做了件好事,却打死郑屠就过分了。

    且看108将中的董平,是个最下流、卑鄙的恶棍,看上了陈太守的女儿。当梁山人马包围城池时,趁人之危提亲,出战时被宋江活捉后,再回头骗开城门,把陈家全部杀光,只留下太守女儿满足自己。这也算英雄好汉吗?看来谁杀人越多,谁就是英雄。再看母夜叉孙二娘,是个卖人肉包子的;梁上君子时迁,是个偷盗高手,诸如此类人等,何称英雄?在哪个朝代、哪个社会也是被制裁的对像,绝不会受欢迎的。只能写作笑料,说、玩而已。

    既然提出“助行中义、护卫国家”的口号,就应该遵纪守法才对。因为杀人太多,朝廷也不容。杀富济贫,大部分抢来的东西都为他们自己所享用,并未感动朝廷。

    说他们是农民起义嘛,想推翻朝政,也应该有个组织、纪律、纲领、目标。“聚义厅”“忠义堂”都聚的是乌合之众、杀人强盗,纯属黑社会干的勾当,朝廷随时都想清剿。宋江一心要“招安”,招安就是投降,能饶恕吗?因为武功、势力强胜,曾多次打败,对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社会影响极深,朝廷把他们还拿不动,除不掉。

    实际那三十六人的角本,就可以写下一本更为精彩的《水浒》。一百零八人,有许多是生拉、拼凑挤进来的,也看不出有什么超凡的英雄本色,干点坏事,就称英雄,未必都能起到好的作用。

    8、真正的英雄

    梁山的英雄好汉,就是杀得痛快,读者看了惊奇、过瘾。他们敢与岳飞相比吗?

    岳飞出生在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3年),到北宋末年他已投军,任秉义郎,成为南宋的抗金名将。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南下,岳飞出击收复建康(南京)。绍兴4年(1134年)大破金齐军,收复襄阳、信阳六部。绍兴9年,高宗、秦桧与金议和,他上书反对,出兵收复郑州、洛阳等地。

    高宗、秦桧一意与金国求和,连下12道金牌,下令退兵。在撤回时,几十万民众挥泪相送,许多人随军南迁,认为离开岳飞无法生存。他回到临安(杭州)被解除兵权,十年之功,一扫而空。不久被诬陷谋反,抓捕入狱。于绍兴11年12月29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时年39岁。还有他儿子岳云、部将张宪同时杀害,岳云只有23岁。民族英雄流芳百世,昏君奸相遗臭万年。

    9、依然经典

    《水浒传》的真实人物,就是前边揭示的宋江36人。作者为了拓展故事情节,也是作品的需要,虚构了72人,以便塑造更多的人物形象,向纵深处挖掘社会的腐败矛盾。根据小说的夸张、想象,有利的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