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青牛老子传 > 第三十二章 母子相认
    太子晋即刻快马加鞭前往楚国,偃师水患,直逼洛邑城。太子晋只能绕道而赴楚,多地难民因水患而往楚地谋生,太子晋不禁心寒。若是水患不止,难民这般流失到他国,当是灭国之难也。想到此处,太子晋手上的鞭子更加沉重的打在马身上,扬尘而去,只想早日寻到伯阳。

    三日后,太子晋到达楚地。此前知道伯阳曾以晋使身份出使楚军,而今楚军退去,伯阳现在在楚。若猜想的不错,此时当在楚王宫。可是太子晋奇怪的事自己在这楚都却未听闻伯阳,太子晋知道,若是伯阳在这郢都中,不可能这般安静。之前伯阳至秦,雍城万民无不知伯阳,至晋而众臣敬仰;之前楚王亦是以国事相邀.,伯阳都不曾动心。太子晋转念一想,立刻调转马头,直奔曲仁里。

    日落时分,太子晋终于赶到李府。

    敲开门,福伯走了出来。上下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见其身着白色士子服与其他士子有所不同,当是富贵人家。福伯不敢怠慢,上前问道:“士子到此所为何事?不知乡人能帮上什么。”太子晋见有人开门,亦是作礼应道:“在下是洛邑人士,未曾通报便上府打扰还请见谅。”“不知士子至此所为何事?”福伯再次询问。太子晋这才想起刚刚老人所问,急忙作礼道歉,言道:“在下来此是寻一好友,听闻此人与府上居住,因此在下寻至此处。”福伯一怔!这才想起,府上小公子曾言就是洛邑人!难不成此人要寻的人便是小公子?!“可否告知士子所寻之人?”福伯问道。

    “在下闻之,此人便是府上公子,李姓,命聃。”太子晋说道,福伯闻之,泣声而道:“士子所言之人,正是府上公子,可是公子离家多年未归,老妇人日夜思念,不瞒士子,公子便是前往洛邑。”“什么?!”太子晋闻之惊讶问道:“你说伯阳未归?!”若是如此,太子晋此行当是竹篮打水!不仅没有收获,而且有可能耽误治水时间!想到此处,太子晋声泪俱下。福伯见状,急忙上前安慰,挽着太子晋手臂,进入大门,一边招呼。

    老夫人闻之,已在大堂等候,不消一盏茶的功夫,福伯领着太子晋到了堂上。老妇人知道是伯阳故友,未曾怠慢,问其伯阳之事。“士子与伯阳是故友,不知我儿在洛邑可安好?”老夫人倾身问道,太子晋此时哪有心思在此消耗时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福伯见状用手肘碰了碰太子晋,太子晋回过神来,回道:“伯阳在洛都一切安好!不久前刚回楚地,因此在下一路追寻至此。”老夫人听到伯阳回楚,喜极而泣。“真的?聃儿在楚地?为何不见他回家!?聃儿啊,可知阿娘想你啊!”老夫人泣声而道,伯阳幼年离家数载,今闻士子之言,伯阳回楚,老夫人心中当是欢喜至极,然喜又带悲,想到伯阳在外,年少无知,当是吃了不少苦。老夫人不仅哭了出来。太子晋将伯阳在洛都之事与老夫人统统而告,老夫人时笑时忧。

    后院亭下,伯阳与商容谈心论道。“听闻府上来客,与公子一道,洛邑人士。公子不去瞧瞧?”商容问道,伯阳微笑而言:“先生这是取笑弟子。”商容惊讶的问道:“公子何以言此?老夫何有取笑之意?”“在下本是洛邑人,今洛邑来人,当是非富即贵,在下到此衣衫褴褛。此时先生言此,莫不是取笑弟子?”伯阳答道,商容一时语塞,言道:“公子多虑了,老朽可没有这意思。”

    “哈哈哈......先生多虑了,弟子亦是没有这意思啊。这院中生活也是乏味,若是这般下去,真是受不了。先生不跟我去瞧瞧?”伯阳说道,起身作势,请商容去大堂。

    两人边走边聊,伯阳阵阵笑语,下一步,伯阳却是笑不出了。“先生!”太子晋见到伯阳,不禁叫到。而伯阳亦是吃惊不笑,太子晋是如何寻到此处?“是太子殿下,下官拜见太子殿下。”因伯阳在洛邑与太子晋亦师亦友,伯阳没有下跪,而是微微俯首,作揖而言。众人一听,皆是一怔!面前的士子居然是太子!“先生不用这般,在宫中,你我才是太子收藏吏,在外,你可是我先生,当是弟子给先生行礼。”言罢太子晋起身作揖言道:“弟子见过先生。”伯阳摇摇手,言道:“不知殿下有何要事伯阳能效劳?”伯阳之言,已经表明身份。众人更加吃惊!老夫人想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儿子居然就在自己眼皮底下!“聃儿?真的是你?你这骗的阿娘好苦啊!”老夫人声泪俱下,伯阳跪于老夫人面前,亦是泣声而言:“孩儿不孝!让阿娘担心了。”言罢一声“阿娘”即可俯首于老夫人膝上泣不成声,商容好似早就知道李耳即是伯阳,并未有太大波动。太子晋终于寻到伯阳。“聃儿!为何不肯相认阿娘啊!”老夫人泣声而言,世上最痛苦之事莫不于此。

    “阿娘!孩儿不孝!孩儿在洛邑多年未有成就,如今这般模样回家,哪有脸面相认阿娘!”伯阳解释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商容一边说道,老夫人情绪稍稍平静,两人一道家常,这才想起一边的太子晋。伯阳与老夫人言明,起身而面对太子晋,言道:“让殿下见笑了。”“笑从何处来?先生这是取笑我吗?”太子晋问道。“如你所言,笑从何处来?”伯阳微笑说道,言罢顿时两人相视一笑。“言归正传,殿下不远千里至楚,总不能是来看伯阳吧。”伯阳作势,请太子晋坐下,两人对视而坐。商容知趣的拉了拉老夫人衣袖,关上门而出。

    太子晋言明来意,伯阳皱着眉,一脸愁样。“若如你所言,当是大患也。晋如猛虎,刚得郑国共城,如今又霸占周室两座城池,当是南出无阻。若是这般,伯阳当日之举应是大错矣。”伯阳叹气而言。“先生之言,此患如何是好?!”太子晋着急的问道。“不久前,伯阳趁晋楚之争,而将错就错将郑共城送与晋公,本想此人知足也,不知此时夺去周室两城,狼子野心也。若是这般不出三年,周室当是受其摆布。”伯阳思绪至此,当是心中万分悔恨。“先生有所不知,我在来楚路上,难民只增不减,不出三年,晋虎当是直逼洛邑。”太子晋说道,这才是真正的难题!若是难民只增不减,当时国难。伯阳思绪再三,实在想不出解决的问题。“子晋还望先生随我回都共商大事。”太子晋说道,伯阳也不是不肯,但是跟阿娘刚刚相认。伯阳如何说得出口?太子晋也看出了伯阳的心思,思绪一番,言道:“先生若是为难,姬晋愿代先生求老夫人。”伯阳摇头言道:“殿下言重了,并非在下不愿前往,只是时候未到。在下先前至秦而合秦晋之好,本想顺水推舟安抚天下。因此伯阳回楚说服楚王,以削楚之实力而制。不想短短数月,晋得周城,今周有逢大难,当是晋大兴也。若是在下此时与殿下回周,上天不允,怕是物极必反。”伯阳想到,若是此时回洛邑,晋平公当时竭尽全力而得,到时不能帮太子之难,反倒是害了太子,只能委婉拒绝太子之请。

    “这若是先生不愿前往,这该如何是好?”太子晋急忙问道,好不容易寻到伯阳,此时伯阳却不愿往周,当是苦了太子晋了。“殿下不用担心,伯阳自有妙计使殿下度过此难。”伯阳笑道,太子晋一听,眼前一亮!问道:“先生有何妙计?!”“今周室水难,难民流失。若殿下能说服大王兴修水利以灌溉农田,减少赋税。招募难民实行此策,国难可解。”伯阳说道,太子晋拍手叫好!言:“先生妙计!若是兴修水利,当是利于万民。减少赋税,这些难民可无后顾之忧。若是招募难民修水利,当是解了这难民之需。一石三鸟!先生妙计!”太子晋脸上露出许久未见的笑容。“恩,殿下可即可回国,将此告知大王,许是能解这燃眉之急。”“在下这便回去,姬晋代天下黎民谢过先生!”太子晋俯身作揖言道,伯阳见状立刻扶起太子晋,言道:“当是伯阳替天下万民谢过殿下,这万民有殿下如此奔波,当是天下之辛。”

    太子晋即可回洛邑,伯阳继续留在李府。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