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青牛老子传 > 第四十二章 周灵王夜会伯阳
    伯阳深夜未睡,于黄甲偷偷进入承德殿,今日下午,黄甲便言周灵王于承德殿候着伯阳。刚入子时,伯阳便带着黄甲入了这承德殿。殿中没有守卫,就连烛火也是未点,黄甲低声道:“这不会是陛下有意避开贤弟?不是说好子时相候?怎地这时还未见人?这烛火也是未燃。”伯阳也是奇怪。这时,窗外传来声响:“殿中可是士子?寡人可是等候多时!这深秋之夜,这天宫上的明月亦是别有一番风情!何不与寡人在这月下饮几杯?!”原来是周灵王,听这语气,怕是等了许久,伯阳不敢怠慢,疾步从小门出了承德殿,行至窗外树下,却见周灵王一人独饮,身边连个·倒酒的侍从也没有,看到这番情景,伯阳不禁悲从心生。

    “臣拜见大王!”伯阳跪地言道。周灵王头也不抬,举杯言道:“此时只有挚友不曾有君臣!”伯阳与黄甲这才起身,周灵王见状,言道:“还等寡人起身邀你入座?”伯阳这才反应过来,作揖道:“不敢不敢。”言罢坐于周灵王对面,黄甲立于一边,周灵王看了看黄甲,笑道:“好一位壮士!今日就是你硬闯寡人禁军,将这李子书信递给寡人?!”黄甲作揖道:“无意冒犯大王,还请大王恕罪!”伯阳想也想不到,这大哥居然直接抗打将自己写给周灵王的书信递上去。若是下次还有这般差事,伯阳怕是不敢交给黄甲去做了。“贤弟所托,做大哥的当是义不容辞!”黄甲说道。周灵王一惊!道:“你是李子大哥?若是这般,为何站着!来!坐下饮几杯!”黄甲愣住,想不到这周灵王是这般性格。伯阳示意黄甲,黄甲这才坐下。“哎!今日殿上,士子也看到了,晋儿这般鲁莽,寡人这江山何时能交付于他?这诸侯崛起,人人都在窥觑,若是走错一步,就是覆顶之举!他以为寡人就不行励志图新吗?!”周灵王叹气道。“殿下年轻气盛,若是大王加以磨炼,日后当是一代明君。今日殿下,大王借机将殿下贬往偃师,臣以为不失明智之举!偃师乃是殿下一人之劳,三年大治,偃师城上下无不对殿下感激有加,此时若是殿下前往,偃师百姓当是拥为其主。殿下在偃师多年,早已成为其封地之府。”伯阳说道,周灵王笑道:“知吾莫如李子也!晋儿知道爱卿贤能,寡人又岂是聋瞎?几年来,寡人不敢寻士子,更是不敢重用,只能将士子闲置守藏室,今日若非士子来寻,寡人怕是到进了棺中也不敢见士子啊!”周灵王羞愧的摇摇头。伯阳举杯道:“大王深意,臣不敢乱猜,只是大王将伯阳好生安顿,臣在这守藏室中也是清净,若非大王,臣在这洛邑城中怕是难寻一处静地。”“看来士子是不怪寡人了!诸侯崛起,庄王问鼎郑庄公更是直舰先君!诸侯眼中何时还有周室位置?!寡人若是重用士子,不说他国!眼下晋国晋公一人就压的寡人喘不过气来!这口气六年了!六年来寡人这是第一次那么舒心!”周灵王笑道,饮下几上美酒。

    “晋儿不知寡人用意!士子也不知?”周灵王放下酒樽,向伯阳问道。“大王深意,臣不敢乱言。”伯阳说道。周灵王不耐烦的摆摆手,道:“适才才说!今夜无君臣!你若是不乱言!就是看不起我姬泄心了!”伯阳见周灵王不称寡人,改为我,知道周灵王此时心意真是在自己身上,这才言道:“伯阳刚到周室,您就对我百般忍让。伯阳多次出言不逊,您一再忍让,伯阳若是不知,那您适才之言,真是让伯阳为难。伯阳至周,年轻气盛,出言妄语,夸夸其谈!此为您不用伯阳之一。其二,诸侯并起,周室此时动荡不安,各国皆在蠢蠢欲动,各怀心思,伯阳之辩,大动干戈,引起诸侯不满。周室此时当时蛰伏之时,伯阳鲁莽,险些害了您的大事。其三,也是您最重要的想法。垂暮之年,还有几何。太子晋年少聪颖,伯阳处处不得您的心意,却唯独不嫌弃太子殿下与我同游,且伯阳却处处受恩于他,您无非是让伯阳日后能因殿下之恩而奔波于周。其上三点,怕是您的心意了。”周灵王禁言,顿时立起,将手中酒樽之酒水倒于地上,言道:“列祖列宗泉下若是知道,寡人江山有如此之人,亦是瞑目了。”伯阳亦是起身,立于周灵王身后,言道:“大王言重了。”

    “士子字字如金,只是如今天下之势士子屈身于周,怕是难为士子了。诸侯并起,周室天子之威日益衰落,各国诸侯弱肉强食,相互吞并。周室地处其中,受晋而制,进退自由。西有秦公,欲退不能。郑公虽庸,然其臣子产贤能,刻章法于世,子产人死,其法不灭。虽附之于晋,却是自治。纵使如泗上诸侯这般小国也能安存于诸侯之间,唯我天子之国,动荡不安。”周灵王一番谈论,伯阳想不到周灵王对天下大势竟然还有这般见解。伯阳只能言道:“虽然如此,然今天下周礼尚存,诸侯不敢逾越。”

    “周礼?不过自欺欺人罢了!”周灵王言道,复叹气再言:“今天下诸侯皆在招收人才,寡人相信,假以时日,天下不再只有周礼这一种声音......”伯阳听出了周灵王的无奈,周灵王转身,对伯阳说道:“若是士子为相,自当如何相处?”伯阳想不到周灵王会问到这般问题,亦是不曾想过这个问题。

    “相处?先祖武王,封侯三千,平王东迁,仍有数千诸侯。至今,大国晋、楚、秦、齐、燕,各小诸侯不下数百。若是论相处,倒真是一大难题。”伯阳似在回答周灵王,又像在自语。周灵王看着他,言道:“若是不难,寡人何苦为此事愁容?依晋罪于秦楚,依楚罪在秦晋,泗上诸侯亦是一股麻绳,即便郑国、中山这般小国,亦是不将寡人放在眼中。若是不难,这周室何苦这般模样?诸侯并起,周室荡然无存。只能唯强是弱,天子令不必诸侯命!哎!寡人真是不想将这烂摊子交给晋儿,他本不属凡尘,专心修道,若非诸侯相逼,寡人岂会命其回朝?!”周灵王将心声吐露,伯阳亦是深感怜悯,上前言道:“殿下聪颖,当是一代明君。儿孙当有儿孙福,大王所忧心之事不过杞人忧天。晋虽强,然前晋悼公被驱,避难诸侯国,结识诸多各国谋士。助其复国之威,得霸主之位,因此,晋强不在公,而在诸卿!若是晋之各家各怀心思,怕是难成大事!秦虽居西,东却无路,且秦西有戎狄,北有义渠,自顾不暇,不足为患。此二国不惧,周室而安也!”周灵王见伯阳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心中仍是有所畏惧,那便是南楚!“那南方荆楚呢?寡人又有何而不惧?”周灵王坦言说道,伯阳想了想,言道:“周室虽小,亦是诸侯之天子,若是楚王真派人来伐,第一个坐不住,怕是诸侯了!诸侯之军莫不是不抵楚王之兵?大王无忧也!”听伯阳这般说道,周灵王不信的问道:“楚王伐我,何以诸侯坐不住?”“大王,您乃天子,诸侯为臣,若是周室一亡,此皆为亡国之臣!试问普天之下!谁愿为亡国臣?”伯阳简简单单一言,周灵王深信不疑,这是一定的!无论如何,亡国之臣谁也不愿做!周灵王点点头,伯阳继续说道:“此间诸侯数百,弱附于强,强亦是附之于弱,诸弱成强,强散而弱,诸侯互相吞并而形成这五霸相立。南楚虽王,吴越相制,亦是一难缠之事。大王若想安居,臣倒有一计。”周灵王一听,急忙问道:“有何妙计?”伯阳笑言:“适才之言,晋虽强,然其强在诸卿!若是诸卿强而不合,当是灭国之举!晋国当是不复于世!”周灵王心头一震!晋为中原之霸者,诸侯欲动不能,却在此子口中有何手上玩物,生死皆在一念间。真是不枉诸侯盛情相邀此子!

    “晋有诸卿,强者不过八家,栾氏被驱,赵、韩、魏、智、范、中行六家之势已成雏形。而此六家你争我夺,若是再添把火,自然水到渠成!“伯阳言道,周灵王此时对伯阳更是敬佩!而周灵王却是不知,这只是伯阳复仇之计罢了。不过亦是对周室的威胁小了不少。

    “士子博学,囊中妙计,寡人若是六年前便用士子,怕是此间诸侯对我周室还有三分顾忌。不至于到这般地步。若你有此心,寡人就准你做!”周灵王言道,或许这真是周室崛起之时......

    “谢大王!”伯阳作揖言道,自己心中的小九九也打了多次算盘......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