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假想三国 > 第三章:离家游学
    次日,周凡打点好行装,带上了父亲安排的仆从还有贴身侍女灵慧,一行四人告,别了父亲周凡母亲刘氏后,开始了自己的游学历练之路。

    离开了高平县。

    离开了山阳郡。

    再回来时,是为了争霸一番?或是从政辅助汉室?还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离开家才是真正的开始吧?完全告别了周无极的身份,那就让这个周吉从新开始吧!

    颍川要去的,不是为了荀爽,而是王佐之才荀彧、战术大师荀攸、鬼才郭嘉、文武全才徐庶、律法奇才陈群,等等良臣......想想都开心!似乎好多名士在向我招手呢,周吉心里美滋滋的、独自幻想着。

    额,这一路过去会有什么危险吗?会碰到强盗土匪吗?会碰上名将吗?能解决吗?能收到吗?小屁孩儿一个,应该解决不了吧?也没有人愿意把性命身家押在自己身上吧?一切随缘吧,也是会有意外不是?

    带着随从与侍女一行四人悠哉悠哉,天明而行,天黑而歇,走到不同的地方总会到不同的酒馆或热闹的地方探听一番各路的传闻。

    一路走来,听到最多的还是关于太平天道的事情,仙师在哪里又救了多少人,又在哪里为百姓求了一场雨解决了旱灾,反正就是各种对太平道的称赞!深得民心啊!太平天道的太平要术再一次吸引了周吉。

    其实周吉心里有数,张角等人早已经开始准备叛乱的算盘了,时间紧迫,到时平叛讨贼咱是赶不上的了,但是收一些名将也好啊!

    “灵慧”,我们这是在何地界了?周吉向侍女问道。

    “公子,前日我们已经进入陈留郡地界,前面我们将经过睢阳县城,估计明日我们就能到达已吾县城了”

    “陈留已吾?古之恶来典韦!这猛人身在何处?从军了吗?要是能忽悠来做个贴身保镖该多好啊!那么猛!那么忠心的好汉啊!他不该死在曹操的风流帐前的。”周吉感慨心中却暗喜,那该死的曹孟德,这墙脚我挖定了。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县黄岗乡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名将,本属张邈,后归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

    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趁天下还未大乱,这时候的人应该还是很淳朴的,简单来说应该是比较好忽悠的,寻常的人都学文习武,基本上都是为了在仕人官宦家里谋的一份出路。

    所以寒门子弟大多沦为士族家中幕僚或看家护院的家丁,如大名大名鼎鼎的关羽开始也不过是给富人家看家护院,还有大将军卫青也不过是公主府一马奴而已。

    当然了有真本事的人在士族里做事也是有机会攀升的,好的家族会对有能力的下人加以培养,然后举荐为官,有出息的人做的好后又会形成一个小士族依附着大士族,所以就形成了大士族的门生故吏遍地开花,也就更加巩固了大士族的地位了。

    也就形成了一些连皇家都要顾及的大士族,如弘农杨家,汝南袁家,等等都是四世三公之家啊,那可是连皇帝都不敢随便动的家族,最终这也就导致了汉末宦官、外戚、士族相互争权谋利的混乱局面。

    当然了,大家肯定都知道汉灵帝的混账事迹,既然伙同十常士向往捐官,想当官?可以,捐钱呗你,拿钱来换啊!给多少钱就给你多大的官,这世道只要给钱就能当官。

    汉灵帝刘宏(?-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汉章帝刘炟的玄孙,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喜好辞赋,作有《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招商歌》等。

    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刘宏在位的大部分时期,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他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

    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中平六年(189年),刘宏去世,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像曹操的老子曹嵩因其养父曹腾的关系本来就已经官至大鸿胪位列九卿,可他还是不满足啊!花了万金为自己捐了个太尉,高居三公之位,不过当官不光有钱就行的,你还得有出路才行,不然你就会体会到什么叫有钱没地方花!

    那时候有钱人可没那么任性,有钱的商人到处都是,可就是没有听说那个商人家族做成了士族,如徐州麋家食客过万,资产上亿,放眼整个大汉也没有几家能比他们家有钱的,那又能怎样?在徐州混的还不如广陵的士族陈家,为什么?

    因为那时候的人看不上商人的,士农工商嘛,你有钱又怎样?地位低的很,人家宁愿举荐一个寒门,也不鸟你!

    当然了人家商人总是有投资眼光的,麋家最后举家投资刘备,还搭上个妹子,事实不是证明了投资很成功吗?还有中山甄家,那么有钱得家族,最后还不是让袁绍随便拿捏?

    周吉心里那叫一个恨啊,这周凡早些年都干嘛去了?顶着个士族家主的头衔到处晃悠,三十多岁才生了周吉,搞的现在这时候才八岁,举孝廉那是不可能的了,想赶上黄巾之乱树点儿名声也不指望能有什么效果了,十岁孩童能干嘛?放在现代社会就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上学放学都还要人接送着呢。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还好自己有着前生带过来近五十年的记忆,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还有就是三国游戏电视剧和小说的经验,光这些东西,争霸天下不一定,但做个搅屎棍还是能绰绰有余的吧!

    糟了!周吉突然一拍自己的脑门,按年龄来算,荀彧跟荀攸这会儿应该还不在颍川而是在洛阳当官吧?之前的小说史书也没有记载具体时间啊!游戏电视剧那些更没有思路了,再说就算有也不会去演出来吧?

    周吉并不知道荀彧初举孝廉任掌宫令,后辞官回家,一般汉朝举孝廉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先弄个小官当当,做出点成绩了,年纪也就跟着上去了,官职自然也会跟着上去了。

    话说这荀彧也不知是运气好还是时运不济,守宫令也就是替皇帝保管笔墨纸砚及尚书诸才用、封泥的小吏,也就是皇帝办公时身边那个打杂的!

    说运气好是因为如果碰到个好皇帝,你就会有很多的机会,一不小弄个天子门生当当,那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说运气不呢?那还用说吗?汉灵帝那是好皇帝吗?天天酒池肉林的,人家根本不办公好吧!

    堂堂荀彧哇!早早就被人评为王佐之才的大能之人,他能受得了那委屈?没做多久就辞官回家了,不过这时候的荀彧应该才十九岁,还没到举孝廉的年龄呢!

    至于荀攸现倒是在洛阳找到了机会,虽然是荀彧的侄儿,可人家比荀彧大个七岁,二十多岁的人总不能跟十八九岁的小青年一样吧?不可能在家读书等待举荐的,怎么也得出去寻求一丝机会的。

    这些都是周吉不知道的事情,不过周吉转头又恢复了兴奋的神色,其实他更感兴趣的是鬼才郭嘉,文武双全但很憋屈的徐庶,因为这哥们俩出身寒门,现在年纪也不大,目前也就十二三岁这样子吧?

    单纯的孩子啊,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应该可以先埋下深厚的友情先吧?想想就兴奋,随即脸上表露出奸商本色。

    正午时分,周吉一行人经过一集市,便停下休息,顺便吃些午饭,待周吉一行坐下来点了些好酒好菜后才发现四周的人群都在交头接耳,讨论着什么,往窗外一看,集市上也是乱哄哄的,人们三五成群在议论。

    好像大家出来都不是为了卖买,只是为了聊天一般,街的另一边,一批拿着武器的家丁,引领着几个官差像是在寻找着什么。

    周吉的好奇心驱使他忍不住叫来了酒家佣,酒家佣就是现代的酒店服务员,也就是店小二的意思。

    “公子你有何吩咐?”店小二点头哈腰笑嘻嘻的小跑着过来。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