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假想三国 > 第十七章:买一送一
    待关羽回家打点好行囊,带着妻儿便来客栈寻周吉等人。

    “哇!好个可爱的小孩!”貂蝉看到鸾姣怀里的婴儿后,跳着蹦着跑了过去,完全忘了自己也是个可爱的小孩儿。

    关羽带鸾姣向众人行礼,并向众人介绍了鸾姣和儿子关平。

    这可把周吉高兴坏了,看来这关平应该不是关羽义子啊!而是亲儿子!赚大了!买一送一呀,关平可是能速败丁奉,杀退曹仁,战平庞德的猛人啊!应该是尽得关羽真传的。

    关平(约179-220)东汉末年名将关羽之子,关羽率军攻打樊城时,孙权吕蒙趁机背盟偷袭荆州,关羽后院起火只得从前线战场撤退。

    因为关羽的大本营江陵被东吴军攻占,关羽军中所有将士的全家老小都被东吴军控制,引发关羽军将士大溃散。

    关平与其父在撤退到麦城时中了东吴军埋伏一同被擒,最后一起被斩于临沮县。

    关平的形象在后世由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而渐渐丰满起来,很多地方的关帝庙在供奉关羽的同时也供奉关平、周仓两员大将。

    正史为关羽长子,三国演义中为关羽义子,实为误传。

    周吉吩咐高顺再购置了一辆马车以便关羽一家骑乘,貂蝉看到鸾姣后一口一个“姐姐”叫的那个甜啊,鸾姣心都被融化了有这个一个妹妹,直接跑关羽车上逗小关平去了。

    幸好灵慧在周吉身边也不至于独守空房,额不对,应该是独守空车!

    由于有刺史张懿的亲批文书,一路的行走都是很顺利的,经埒县到阴馆,周吉一行走了十余日......

    《资治通鉴》记载:

    中平五年(188年)春,黄巾余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东,三月,屠各胡功杀并州刺史张懿。

    太常江夏刘焉见王室多故,建议以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

    ……朝廷遂从焉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刘虞为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想到这里周吉感慨,如果魂穿以上那几位人物凭着自己后世之才定很快就能独霸一方哈哈,不过这个现在这个身份也还不错,那我现在就只能先好好种地了。

    到阴馆后,周吉先安顿好关羽家人和灵慧跟貂蝉,便带着典韦高顺来到太守府拜访太守郭缊。

    郭缊出身太原名门,其祖父是郭遵,兖州的刺史,曾守光禄大夫巡行天下,其父郭全官拜大司农,郭缊年方二十有七,现在已经官拜雁门太守。

    郭缊,东汉末时人。郭缊出身于东汉太原郡名门,其族祖父郭遵,东汉兖州刺史,曾守光禄大夫巡行天下。

    郭缊的父亲郭全是东汉大司农,郭缊本人在东汉末官至雁门郡太守。其长子郭淮,字伯济,东汉建安初被举为孝廉,始任平原府丞。

    曹丕为五官将时,召郭淮署为门下贼曹,后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后长期在军中任职。郭缊之幼弟郭绥,曹魏年间官至侍中。

    这郭缊的儿子郭淮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曾大败姜维,官至车骑将军,不过此时郭淮还未出生。

    郭淮(?-255),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曲侯。

    建安年间(196-220)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

    曹丕称帝后,赐郭淮爵关内侯,又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功。正始元年(240),郭淮击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嘉平二年(250)又升迁为车骑将军,进封阳曲侯。正元二年(255)卒,追赠大将军,谥贞侯。

    郭缊看了张懿的书信,亲自接见了周吉。

    “周吉公子到我雁门意欲何为?”郭缊不解疑惑!

    “吉游历求学至此,想亲身体验一下边土风情,吉演文习武,为了将来能报效朝庭,吉想趁年少在边关多加历练,增加阅历,将来可为我大汉镇守边关,开疆拓土!”周吉答道。

    “周吉公子年少志高,缊甚是佩服!可周公子出身名门,令尊又是当今名士,缊不明白公子何不在家中好好读书,将来也好谋个更好的出路?何必到这边郡之地受苦?”郭缊道,这才是那郭缊心里真正的疑问。

    “居庙堂之高,蔫知百姓之苦?居朝堂之远,蔫知边境之难?每年冬日多有胡人寇边,哪能等得朝庭决断?谁能理解边关百姓疾苦?”周吉道。

    “哎,是啊!现在匈奴人还好,可自从鲜卑人占了北部草原,又不断派人扰我边境,每年寒冬,鲜卑人都会南下劫掠一番,百姓甚苦啊!朝庭又不增派军队,每年我这小小的一郡守军,根本忙无法守护全境!”郭缊叹声道。

    “吉以为,边关防务乃国之重事,当以重兵把守各关隘,并在边郡各县增强守备,以备小股胡人进城袭扰百姓。”周吉说。

    “哎,那有这么容易啊!就拿我雁门来说,雁门下辖十四县,全郡官兵不过四千,边境甚长,每名个关隘守军多则一千,少则一二百,哪还有兵丁守备县城?就是如此少的官兵,根本不够用,根本阻挡不了胡人的南下”

    “所以,边境诸城十去五六,胡人抢粮抢钱还抢人,受不了的百姓也纷纷南迁,哎,我无能啊!”郭缊不住叹息,也颇有自责。

    “这非太守之过!郭大人不必自责,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自南匈奴人依附我大汉以来,大汉便降低了边境的防御,裁减兵力,放松警惕,近年来鲜卑崛起,也不曾对我汉土大规模用兵,朝庭不重视,太守纵有天大的才能也难做无米之炊啊!”周吉安慰道。

    “这我也知道啊!可在其位谋其政,缊做了这雁门太守,自当为雁门百姓谋福!可又实在无能为力啊!”郭缊感觉遇上了知音,满腹牢骚不吐不快。

    ……

    话不投机半句多,可这要是投机了可就没完没鸟了,两人整整聊了两三个时辰。

    “郭大人,我欲往边城定居,你看去何处为好?”天色渐暗,周吉看也聊的差不多了,便问道。

    “小友这是为何?若要历练,便在这阴馆住下罢了!还可与缊多些来往,何必要去边城?边城胡人侵扰,实在太过凶险,若小友出了差池,缊有负张刺使所托啊!”郭缊阻止道。

    周吉:“这个大人不必担心,吉有随从三人,个个武艺出众,护我周全绰绰有余!对了,说起他们,我还想为随我而来的典韦高顺二人在军中向大人讨得一职位,普通士卒便好,不知郭大人可否行个方便?”

    “既然有勇武,进去边军倒是没什么问题,嗯……士卒倒也不必,可从什长做起!”郭缊思索了一下,回答到:“只不过你若执意要去边城,去哪好呢?”

    郭缊摊开一雁门地形图,14县:阴馆、马邑、埒县、楼烦、广武、原平、卤城、汪陶、繁畴、剧阳、崞县、武州、平城、强阳。

    指给周吉边看边说:“强阳就别去了,那里匈奴人比咱们汉人多,又接北部草原,鲜卑人常常袭扰,我大汉官署如同虚设”

    “这平城稍微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平城长冯襄去岁被胡人所杀后,至今无人上任,只有县丞陈范一人打点全县事务,不过这平城如今我朝居民被掳的被掳,南迁的南迁,原来的全县人口从几年前的一千二百余户五万多人,减至如今六百余户两万八千余人!唉!……”(汉时万户以上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

    “就去平城吧,买间民宅住下再说,有时间我可以去帮忙陈县丞处理一些政务,也算是一种历练,对我日后成长有益!”周吉说

    “不过,这还得麻烦郭大人给陈县丞说明一下,给吉一些方便。”

    “哈哈……估计他巴不得你能去帮他呢!前些日子还来书信追问我新任县令县尉何时能到任呢,县令县尉我无权任免,派人手给他,他还不乐坏了?”郭缊笑道。

    “那典韦高顺之事……”周吉接着问。

    “平城近边关,有驻军一千五百余人,有都尉孙信带领,沿长城一带布防,待我书信一封予他,他自会安排。”

    “如此,便劳烦郭大人了!”周吉施礼道谢。

    “些许小事,何足挂齿!既你不愿留在阴馆我也不强求,能为你提供些许便利,我自不会吝啬,不过你去了那边要多加保重,若事不可为,尽快返回阴馆!”郭缊叮嘱道。

    周吉再次拜谢:“多谢大人关心,吉定保全好自己。”

    咱可不想当魂穿活不过三集的猪脚。

    拿好郭缊给陈范、孙信的书信,辞别郭缊带着典韦高顺回客栈找关羽等人讨论去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