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蜉蝣者 > 第十八章 小城
    雍州西部城镇翠微郡,是一个离京都不是很远,但也不是很近的地方。

    如果沿着郡外最大的那条大路坐上马车往京都赶,大概一天时间就能到。

    如果沿小路一个人骑马,而且十分熟悉路程且路上顺利,一天半时间也是能到。

    但如果非要走路,那就不知道要什么时间了。

    好在余小凡在和夏紫玉道别的时候,小姑娘好说歹说塞给他一包银两,所以他租了一辆马车回来。

    余小凡自小节俭惯了,所以马车并不豪华。柳木的车辕白的耀眼,结实而稳固,桦木的车厢看着也还不错,虽然并不新,但也不旧。驾车的大叔看着就很老实,把式不错,车子很稳。

    当然最让人高兴的还是身边的这个木匣子。木匣子是在京都的时候,夏紫玉在皇宫偷偷顺出来的,匣子说不出什么材质,反正一看就是高级货。

    匣子并不大,四指宽,手掌长,深红色。里面两层,下面一层一柄小剑,上面一层金色灵草。

    此时余小凡很是开心,不仅有回家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他满载着希望。

    …………

    …………

    翠微郡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城镇,甚至可以说小,管辖的范围当然也小。不过再小的郡,方圆两百里地内县、乡也还有几个。

    不过大多以务农为主,有时还能看到某个县丞满腿泥水在田间吆喝,画面甚是喜人。

    翠微郡城门不大,而且有些旧,三面环山,绿水绕城,有这层天然屏障,自然城墙也不需多长。

    城门楼前的护城河边是两排大柳树,柳叶鹅黄夹青,微垂的狭长柳叶正在徐徐地摇着。

    此时正值三月,暖风熏熏,阳光也是透着春日独有的暖意。

    看守城门的一个老兵卒正带着两个更年轻一些的在检视过往行人。

    宽大的城门早已打开,城洞中靠里也像往常一样摆好了一张桌子、三张小凳。

    桌子上摆着一道棋盘,上面是一幅残棋,从其中摆开的阵势及厮杀程度可以看出两方都不是什么高手。

    城洞靠外一些中间一个路拦,分左右两边,左出右进。

    有进城的挑菜、扛柴,也有出城的携幼带老。

    偶尔还有几个推推搡搡,打打骂骂的,也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统算起来也不过一两银子。

    进出城门的行人虽少,稀稀疏疏排队的却有一些,其实大多熟人,打个招呼,随意看两眼也就让过了。

    此时一拨行人已经走了,老兵卒正在城门前抽旱烟,老大一根烟杆抽的烟雾缭绕,阳光却洒在了他前探的半个身子上。

    两个小兵卒则继续棋盘厮杀。

    远处一辆马车缓缓驶来,车轱辘上满是泥泞,一看就知风尘仆仆而来,虽然春泥已干,压在路上还是有长长的车辙。

    虽是初春,野雨既多,往往一下淅淅沥沥的就是半天,缠缠绵绵的就像老病抽丝,浇的车辕泥水淋淋,好在经过一天赶路,经过阳光的烘烤泥巴却是已经干结,只是路上没有时间清洗。

    车辕上好像有个小子在挥手。老兵卒年纪大,满把的白须野草一样,眼神不大好,耳朵也不大好。

    近处一瞧,这不是余家小子吗?这臭小子,脾气倔的要死,撂下句话一走就是数月。

    害的家人一顿好找,怎么今天回来了?还坐了马车?

    “秦大爷!”余小凡站在马车上大声喊道,待马车走到城门,赶紧抱着匣子跳下,吩咐马车停在一边后,走上前去亲热的打招呼。

    “我爹娘可好?”余小凡再次问道。

    “好,好,就是想你的紧啊!你小子跑哪去了?当初留下一封信就走了,也不怕?”说完老兵卒摸了摸余小凡的头。

    这小子可是他看着长大的,没办法,城中就那么大的地方,这小子从小就孝顺又礼貌,自然人人喜爱。

    这时其他两个较年轻兵卒也在远处打了声招呼就继续下棋。

    余小凡将经历简略说了一遍,只是小剑就隐去没说,只说自己找了药草给爹治病,还把匣子上层的金色药草给老人看了,那飞剑对普通人来说毕竟不合,就隐去不说。

    老兵卒听了很是高兴。

    直呼余小子真是孝顺,余家人好人有好报。

    不等余小凡说,就催着小凡赶紧回家看望爹妈,不要让他们久等了。

    其实两家人住处相距并不远,加上平时也互有照扶。

    所以老兵卒对余家情况很是清楚,自然余家人对老人也很熟悉。

    其实老人家日子也算可以,就是没有妻女,家中很是孤凉。

    所以对待余家人很是亲切,或许也是想要寻些亲情吧!

    老兵卒姓秦名野,乃翠微郡本地人,早年参军在西北边线也是经历过厮杀离别的老卒,至于在军中如何,外人自然不知,他自己也并未多说。

    后来退了下来本可以在军中安享晚年,却告老还乡说要落叶归根,而且自告奋勇非要守城,说是在家坐不住。

    郡守很是尊重这个征战过沙场的老兵卒,自然同意了他的请求。

    老兵卒回家之后已是年老,出门之时更是年少,在外数十年父母也早已去世,至于在外有无妻女也无人知道。

    故而是孑然一身。

    不过老人有无数的故事,满肚子的故事却很是爱唠叨。

    所以余小凡也很是喜欢这个老人,小时候没事就跑老人家蹭故事,如果家中有酒还会稍上一点老黄酒,至于花生米,老人家中是常备的。

    余小凡听到老人吩咐,自然也很是急切,匆忙道别就再次坐上马车悠悠进城,绕过了几条巷道和老井旁的大榕树。

    再往前几百米就到了家门不远处,车中人似乎和赶车老者说了什么,马车停了下来。

    路上有些人好奇的往马车看了几眼,却也没有上前搭话。

    不久后,马车向回走了。

    余小凡压抑住回家的喜悦,抱着木匣子,背着包袱推开了院子的木门。

    院门中是一个年近四十的妇人,长的朴实,粗壮,面膛微黑却带着一些红润,面庞和余小凡有些相似而更粗糙些。腰里围着粗布围裙,此时手里正捧着被子掸来掸去。似乎阳光很暖,妇人很是满意。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