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第一坑 > 第0225章:琼林 5
    随着赵奎和志南站到台前,五百士子齐声欢呼。当然,阵营分化还是很明显的。由于赵奎素有‘小东坡’之称,虽不是以诗词见长,但才气纵横那也是必然的,何况还是新科状元。而淮北阵营所派出的志南,却是名不见经传。是以厅内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赵奎这一局的赢面较高。

    赵奎也不负众望,只是台前那么一站,便隐隐有种岳峙渊渟的宗师气度。甚至,就连面上那几颗极为显眼的‘麻子’,似乎也为他平添了几分耀眼的风采。梵宇趁机‘搜索’了一下赵奎,果然后世称其为‘麻面状元’。

    但让梵宇有些奇怪的是,‘搜索’竟没有志南的信息。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有,几十个字的简介还是有的,大概可以总结为:

    “志南,宋人,生卒年不详。”

    梵宇顿时感觉一阵怪异,对于‘搜索’来说,就连‘梵氏’和‘莲儿’的信息,都能介绍个七七八八,志南好歹也是一个进士,怎么能没有信息呢。梵宇只能理解为‘天眼’的bug。或者,就是这志南实在太过平常了。

    一时间,梵宇对赵奎获胜,多了几分信心。

    而赵奎则仿佛是曹植‘七步成诗’,台前来回踱了几步后,开口说道:“陛下,各位大人,各位兄台,晚生献丑了,

    《惜时》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赵奎的声音不疾不徐,面上隐隐有些忧郁,令人不由自主的有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觉。《惜时》念完之后,台下顿时纷纷叫好:

    “不愧是状元郎啊,好诗,好诗。我等佩服!”

    “一句‘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真是让人伤怀呐。”

    “不要说得那么伤感嘛,我倒是觉得,‘为花须及早’这一句,很是鼓舞人心。方今金狗猖獗,我大宋少年,正该如早春花事,及早绚烂。”

    “对,对,这开头‘三春’二字,还正好点题。”

    面对众人称赞,赵奎不卑不亢,点了点头后退到一旁。淮南士子再次一阵掌声。毕竟赵奎就不是以‘诗’见长,此刻如此惊艳,已让众人无可挑剔了。而淮北士子便是隐隐一阵担忧,似乎觉得志南可能悬了。

    志南倒是一脸沉稳,待到赵奎退后,他便来到台前。

    首先一个揖手,士子风度满满。

    至少在面相上,志南还是比有‘麻子’的赵奎,要耐看许多。随后,话不多说,志南没有像赵奎那般弄个什么‘七步成诗’的装逼造型,而是直接念诗。甚至连名字都懒得取,干脆就是两个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念完之后,也是退后两步,站到了赵奎旁边,低眉顺眼、一脸和气。丝毫看不出南北士子相争的戾气。但是台下的淮北士子们,却是全都跳了起来,仿佛他们已经赢了这一局,还伴着阵阵欢呼声:

    “志南,大才!”

    “佩服佩服,全篇没有一个春字,但却是妇孺知春。”

    “何止知‘春’,我感觉就像是站在春天里。杏花雨、杨柳风,好似母亲的手,抚摸着我的脸庞,如此温柔,如此沉醉。”

    “难道,就没有人感觉到,诗中隐隐有种‘超然’的感觉么?”

    “对,对,我也有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堪破红尘的智者,偷得浮生半日闲后,泛舟、拄杖,徜徉在杏花雨中,白发游幸春风。”

    “哪有那么多废话,反正就是好诗。比赵奎的好!”

    淮北士子们七嘴八舌、一脸兴奋。淮南士子则是气氛低沉。虽然作诗这种事情,讲究托物言志什么的,淮南士子们完全可以从这方面,攻击志南这诗,没有赵奎那种‘为花须及早,人生容易老’的鞭策意境。

    但是,志南诗中的‘超然’,何尝不也是一种‘志向’。

    淮南阵营中,好些士子嘴角蠕动,终究却是没有开口。读书人对于诗文,好坏一眼就懂。违心的话,却是怎么也说不出来。

    而高宗,自然也是懂诗之人。

    不说刚才的‘御诗’大气磅礴,单是高宗的诗集《渔父词》,十五首字字珠玑,当初高宗匿名发布时,就曾赢得士林一片叫好。此刻高宗自然也是感受到了志南诗中的那种超然。便是毫不犹豫的宣布道:

    “第一局,志南胜!”

    淮北士子们当即称颂高宗:“皇上圣明!”

    淮南士子们则是一脸郁闷,出师不利,这第二局就成关键了呀。一旦幽栖输掉,整个南宋士子,便要对淮北士子道歉,是可忍孰不可忍。先不扯民族、大义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单是面子上就过不去啊。

    毕竟淮北此来的人不多,淮南精英可是全在这儿。

    道歉?丢不起这人!

    一时间,整个淮南大几百士子,齐刷刷看向了幽栖。

    幽栖顿时一阵头大,虽然在文斗阁时,早已习惯了被千人万人围观,但那时候,自己不用与人‘文斗’啊。何况,就算偶尔被人逼到角落,不得已上台斗上那么一两局,输了也不伤大雅。

    可是现在,事关南北士子的荣耀啊!

    幽栖感觉手心有些冒汗。

    而对面的贝跶联,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虽说淮北赢了第一局,但他也成手握‘赛点’的人了。一旦拿不下幽栖,双方就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如果淮北阵营最终落败,少不得他也是‘罪人’之一。

    何况,幽栖毕竟是探花,号称‘临安第一才女’。

    贝跶联是真的有些担心。

    一时间,两个担心的人,一脸‘怂相’的看向了高宗。

    高宗自然也看出两人的忐忑,顿时哈哈笑了起来,还安慰了一句,“文斗而已,又不伤人性命,两位儿郎不必紧张。”随后,高宗命令老太监,搬来文房四宝,因为“述策”讲究逻辑,还是写出来为妙。

    待到幽栖两人手捏毛笔,站到了文案之前,高宗出题:

    “靖难二年,金人东路军完颜宗望气势汹汹来犯我大名府。杜充觉得势不可挡,竟然开决黄河大堤。以至黄河水自泗水入淮,造成超过二十万百姓殒命,还有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杜充功过暂且不论,今日要作之‘策’,也不是让二位论述军事策略,而是想问问黄河决堤后,洪灾肆虐,应该如何处置?”

    赈灾?贝跶联顿时一脸懵逼,但幽栖却笑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