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岳飞在世的时候,高宗说不想北伐,还真是有可能是的。毕竟岳爷爷动不动就喊出口号,要迎回‘二圣’。
高宗多少便会有些尴尬,要是徽宗和钦宗回来了,自己怎么办?
让位吧,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让吧,大宋以‘孝’治天下,好像又有些说不过去。
所以只能委屈老爸和大哥,你们还是就在金人那边,老老实实呆着吧。
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早已经不一样了。经过二十几年的经营,高宗作为大宋正统早已经深入民心。而且徽宗也挂了,就算钦宗回来,估计也就只能主动‘申请’,去道观里作一辈子道士了。
是以,政治上的阻力已经消除。
而高宗的心底,哪个皇帝又不想‘文治武功’呢,如果能够收复河山,那就是‘中兴之主’啊,那就是第二个‘刘秀’啊。更何况除了名誉之外,还有仇恨。早年被金人撵得鸡飞狗跳,连生育能力都给吓没了,要说高宗不恨金人,那是不可能的。是以现在有了机会,高宗也是蠢蠢欲动。
只是,潜意识里又有个声音在告诉他:
“大宋弄不过金人,大宋弄不过金人!不能北伐,不能北伐!”
是以一阵沉思之后,高宗发声:“张浚、万俟卨,江北才刚收复,淮北情况还不明朗,你们各写一道折子吧。此事容后再议。”
“臣遵旨。”
张浚两人也都明白,北伐事大,绝不可能一天就得出结论。
打太极这种事情,高宗早已炉火纯青。眼见自己一句话就摆平了两党,多少还是有些沾沾自喜的。随后,好歹还是想起了此次大战的功臣虞允文,便又说道:“待过几日江北稳固,宣虞允文回京觐见。”
“遵旨。”翰林承旨跪下,准备回头拟旨。
这一日的早朝,吵了将近两个时辰,什么结果都没有。
但文武百官却都知道,有个叫虞允文的人,估计很快就会平步青云了。以至于好些人已经开始打探,这虞允文究竟何许人也。
可结果却让人眼球掉了一地,四川白丁一枚。
哦不……,也不能完全说是白丁,毕竟人家手里还握着一枚‘普安郡王’的印章,说是‘郡王特使’。是以,众人的目光便又聚集在了伯琮身上。
自从上次平定了秦桧之乱后,再加上‘先知’的身份,伯琮在朝野之上的口碑,已经隐隐压过了伯玖一头。而现在,又有个搞定金人六十万大军,还亲手干掉了金人皇帝的虞允文,也是伯琮的人。这朝堂之上但凡不傻的人,大致都已经瞄到了风向,恐怕,伯琮要上位了呀。
是以下了朝会之后,便有好些人去拜访伯琮。
当然,拜访也不可能是单纯的拜访,目的不外乎有两个:
一来提前套个近乎,这很可能是未来的皇帝啊。二来,则是打探一下伯琮对于‘北伐’之事的看法。既然金人大军都是伯琮的人搞定的,那‘北伐’这事儿能不能干,伯琮不是最有发言权么。
但伯琮能发什么言啊,他连虞允文都不认识。
是以,接见了两三位当朝重臣之后,伯琮立马就看出来了,‘北伐’之事是个烫手的山芋,决不能轻易开口。他便赶紧在门口挂了一个牌子,‘谢绝访客’。随后便是匆匆来了梵家宅子。
梵宇此刻却是泡了一壶茶,正在钱江堤坝的柳树下,钓鱼。
半年军旅苦楚,总要放松一下嘛。
实际上,梵宇本身是不喜欢钓鱼的,太耗性子了,也耗时间。关键收获还很小,就算是钓起一条‘中华鲟’来,估计也入不了梵宇的眼。他不过就是单纯的想休息一天而已,再加上韩老头也在,他便跟来了。
老头儿一直在和他生气,顺便也拉拉关系嘛。
随后,伯琮便也上了堤坝端个马扎坐下,跟着两人钓起了鱼来。待到日色偏西,伯琮这才问道:“立恒,对于北伐,你怎么看?”
“北伐?呃……,那你怎么看?”梵宇反问了一句。
岂知伯琮还没回答,韩老头却先跳了起来,“北伐好,北伐好。”
“死老头儿,你是想上战场吧?”梵宇瞪了老头一眼,怼得他不好意思再说话。便又问了伯玖一次,“你怎么看?”
“我也觉得,时机挺不错的。”伯玖小声回道。
“是,是,时机是不错。”梵宇貌似在点头,但语气上,却是极不认同的样子,末了还调侃道:“就是大宋的人不行啊!”
“喂,臭小子,你说谁呢。老子揍你哦!”
“是呀立恒,我听说那个虞允文就很不错呢。是你在阵前提拔的人吧,如果由他带兵‘北伐’,机会还是很大吧?”
“大个屁。”梵宇却是甩了一个白眼给两人,回怼道:
“虞允文是很不错,但他就只是个读书人,这次能打赢已经是奇迹了,你们还指望奇迹每天发生啊。而且伯琮你记住,你现在就只是个‘郡王’,既不是皇子,也不是太子,更不是皇帝,‘北伐’你操哪门子心。”
“但是,好多大臣来问我意见呢?”伯琮喏喏。
“呵,知道勾结势力啦?哈哈……,不错,不错。”梵宇竟是赞了一句,随后终于正面回了一句:“那你可以建议,让这死老头儿上阵嘛。有他在的话,北伐至少不会输得太难看。”
“呸,老子会输?我打死你个臭小子!”
钱江堤坝上,一老一少又追逐了起来。梵宇就有些想不通了,你个死老头,老子举荐你也要挨揍么?还有,钓个鱼你带什么大砍刀嘛!
伯玖则是楞了一会儿,对于两人的表演,他已见怪不怪。
但对梵宇话里的意思,却是有些琢磨不明白了。梵宇说大宋的人不行,显然是说武将不行,而且还说虞允文也不行,很明显是不建议‘北伐’了。但他又举荐了韩世忠。那韩老将军肯定是行了,但为什么还说会败呢?
呃……,那肯定还是大宋的实力不行。
但是作为皇帝的儿子,‘大宋不行’这话是肯定不能说出口的。伯琮便决定了,不管谁来询问‘北伐’,就都说‘此事不宜操之过急’。
很显然,伯琮就是想得有些多了。
其实梵宇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给高宗甩口锅。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