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使的逻辑一旦理清,对第三保护人的安危有了关注,杀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邓修其实怀孕才两个月,不影响活动,在神使前去支援她时,锋利无比的白龙剑已经放下了三具尸体。
李四云曾经觉得白龙剑似乎不应该再佩戴在邓修身上,时隔四年多青龙剑的那一次让他无力反抗的震颤仍然记忆犹新。白龙剑要是也来这么一下子,邓修绝对没问题,就怕肚子里边的胎儿受不了。
但是今天看白龙剑在邓修手里大发神威,想一想如果真的遇到和那天对阵罗马军团类似的情景,似乎好像轻飘飘的白龙剑还是很可靠的。
算了,在安全方面,神使是专业性最强的,还是咨询神使好了。
渔船继续逆流而上,李四云根据郑小玉的搜索结果又锁定了两家黑暗巢穴,打算等睡了午觉之后就去砸场子。
不过李四云跑去砸场子的时候,居然被人占先了。一支利箭警告性射击过来。
李四云停下脚步,用眼睛看向了射出利箭的弓箭手。玩了很多游戏的李四云认出来这是德鲁伊教团的人,崇尚自然的德鲁伊在袍子外面用藤蔓扎住了衣襟和袖口,披散在肩头的头发一绺一绺的,显然有一段时间没有洗头发了。李四云试着用拉丁语和希腊语交流,效果不错,德鲁伊弓箭手都用点头回应了他。但是不管李四云好说歹说,只要接近第一支利箭的落地处,就有另外一支利箭射过来。
李四云很耐心的等待德鲁伊弓箭手不再射出警告射击,才接近了他,弓箭手射出了最后一支利箭,这一次可不是警告性的射击了,利箭又快又狠又准的飞来,但是离李四云还有一米远的时候箭头向右边偏转开去,从他身边掠过,钉在了一棵大树上。
弓箭手喊着口号,拔出短剑向李四云冲来。
一个简单粗暴的窝心脚,弓箭手倒地喘粗气去了。
仔细听弓箭手的呼喊,李四云觉得和罗马尼亚语差不多,好歹为了畅游欧陆,李四云把几种欧洲语言都学了一些,就用罗马尼亚语问话:“你会说拉丁语吗?”
弓箭手点头。
“你会希腊语吗?”
弓箭手还是点头。
“那就好。”李四云的罗马尼亚语水平比起刚到印度时的阿拉伯语还差一点,平时交流一下他不介意用对方的语言折磨一下对方,但是目前这种需要摸清楚具体情况的时候还是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更好。
可是李四云用拉丁语不管问什么得到的都是这个弓箭手的疯狂点头。
用希腊语也一样。郁闷的李四云还不能拿弓箭手怎么样,急得抓耳挠腮。
直到弓箭手的伙伴们到来,一个真的会说拉丁语的老头子和李四云对话,李四云才知道除了这个拄着拐杖的老头子,这一群德鲁伊没一个会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想想也是,德鲁伊的活动范围在中欧和东欧北部为主,和恶魔崇拜者差不多,后来被天主教打压狠了,一蹶不振,让开了广大地区给恶魔崇拜者,才有了后来的黑暗议会。
现在天主教的势力还没有达到几十年后的高峰时期,对德鲁伊的打击也没有那么狠,反而是恶魔崇拜者和德鲁伊经常打架打的不可开交。
如果不是李四云轻轻松松的干趴下了这些德鲁伊,单单只是看见他背后的翅膀,德鲁伊们就会和他拼命。
“翅膀?你们说翅膀?”李四云无奈的说,“信奉天主教的比你们德鲁伊和恶魔崇拜者加起来还多,弄这么一双翅膀装天使好混一点。”
德鲁伊们认可了李四云的话,决定也做一些翅膀好在天主教地盘蒙混过关用。
李四云在跟着德鲁伊们去往下一个黑暗巢穴时抱怨弓箭手:“你不会希腊语和拉丁语啊,我问你时,点头干什么?”
尽管李四云的罗马尼亚语很差,弓箭手还是凑合着听懂了:“不会当然要点头了!”(记得听马季先生的相声时有一段说罗马尼亚有些地方是点头不算摇头算的,事实是否如此我不知道,反正是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同也难免)
李四云出手比德鲁伊们快多了,提前完成任务的德鲁伊们“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回”,当然马镫还没有传到欧洲,德鲁伊也很少会骑马打仗,在树林里生活的德鲁伊平时是用不到马匹的,他们用镶了铁头的拐杖敲打着小路上的树木,粗声粗气的唱起了狂野的歌谣,李四云虽然听不懂,但是入乡随俗的跟着啦啦几声也是做的到的。
“停!”作为斥候的弓箭手举手示意。
众人立刻变做防御阵型。
“不是有埋伏,是这位四云客人的打扮。”弓箭手回头解释,“如果不是知道他是假扮天使的,你们不紧张啊?我说你们谁去先通告一下?”
想起来众人刚一见到弓箭手倒在地上,天使打扮的李四云站在旁边,德鲁伊们奋不顾身的前仆后继来抢救弓箭手的情形,在一阵哄笑之后,那个会拉丁语的老头点点头,迈步向前走进了森林。
李四云用一成熟的罗马尼亚语磕磕绊绊的和德鲁伊们谈天说地了好一阵,可怜的德鲁伊们被他的自家话折磨的肚子痛,不住的纠正他的发音和语法,但是面对能把“flag”坚持说成了“fuck”的语言水平还能怎么样?
更无奈的是德鲁伊们习惯性的在否定李四云的错误时那动作是使劲的点头,仿佛在验证李四云的正确答案一样。
还好,在李四云把罗马尼亚语水平提高到两成熟之前,会拉丁语的老头出来了,他的身后跟着一个红头发的女孩子,手里提着一张弯弓,之所以在提到女孩子的衣着打扮和相貌身材之前先说弯弓,当然是因为这弯弓太引人注目,以至于让人第一眼看到的都是这张弯弓。
欧洲早古代的弓箭手所有人用的全是单体弧形弓,也就是用木料烘烤弯曲后制造的,在和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学到了其他的制弓方法后才慢慢发展出其它弓。
德鲁伊被天主教封闭在中东欧北部和西欧的一部分山区,和比起当时欧洲更文明的阿拉伯根本没有接触过,当然也不会有先进的弓,他们的弓想取得更好的射程和准确性,只有增强弓背的强度和弓弦的韧性。
制弓的细节和其他诀窍就不占用字数了,以后有需要自然会提到,单说这张弓,之所以引人注目,最主要的是个大字,女孩的个头不过1米5左右,弯弓斜提着居然不比女孩矮,弓背除了女孩手握的一处之外最粗的地方足足有8公分最细的弓稍也有3公分直径。
单单是这张弓,女孩的身份就不平常。
果然,那个老头介绍:“四云客人,这位是我们的圣女巴耶娃。”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