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闻明 > 第八十七章 朱三太子
    就在陈明一行人赶路的途中,来到了山东汶上县,当陈明意识到自己竟然来到了汶上县后,突然想见一见朱三太子,因为在历史记载当中,朱三太子就是在汶上县被抓住的,他在此地隐姓埋名,当一个教书先生,在康熙四十七年被抓住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可还是被康熙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凌迟处死,灭了满门。

    陈明当年读史料读到此处,扼腕叹息不已,在这王朝末路,生在帝王家,连一个平凡人也做不成,真是让人可悲可叹啊。

    在陈明的反清复明大计之中,并没有利用朱三太子的名号的打算,但是既然都来到此地,陈明还是想见一见这位神秘的朱三太子。

    不过陈明突然一拍脑袋,他意识到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焕,崇祯六年也就是1633年出生,现如今是1645年,这朱三太子今年才十二岁,他到哪去当教书先生呢?

    指不定这朱三太子在哪流浪呢,诶,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孤苦无依,在这乱世之中流浪,不知他是如何存活下来的呢?

    陈明此刻突然有种想找到朱三太子的冲动,不为别的,只想替崇祯皇帝养育他这个年幼的幼子。

    朱慈焕,你在哪流浪呢?你过得还好吗?吃得饱穿得暖吗?陈明无语问苍天。

    自从有了想找到朱慈焕的心思,陈明便一路上开始留意起十一二岁的男童,朱慈焕十一岁遭逢大难,但之前一直都长在深宫之中,接受良好的天家教育,不论是气质还是学识,应该都远超同龄人许多,如若陈明能遇见他,陈明有极大的把握认出他来。

    诶,都怪我,当年要是多关注一下朱三太子的事迹,兴许现在还能找到他,可惜我只喜欢找一些能与人辩论的史料,朱三太子的事迹关注的并不太多,现在想找,无异于大海捞针啊。

    陈明由于队伍中粮食不够,并没有在汶上县多逗留几日,只是稍作休整之后,便赶往济宁县城。

    两日后,陈明终于赶到了济宁县城,由于此地是南下江南的水运枢纽,有许多北方逃难来的流民滞留这里,所以县城早就封闭了,不许流民进城,不过陈明他们本来也没打算进城,他们来带运河渡口的小镇,这里流民聚集的最多,沿街坐着密密麻麻的流民,这些流民神情麻木,好似木偶一般,半天才都动那么一下,有时候只是眼珠子随着大街上的人无意识的转动,脑袋都不会扭动一下。

    这些还算好的,至少他们还有粮食吃,那些没粮食吃的流民就惨了,有把子力气的,还能被这附近前来挑人的地主富商们看中,饿的皮包骨头的,死在大街上,专门有收尸的人来清理,陈明看着那些收尸的徭役,突然觉得自己的任务和他们很像,那就是给大明王朝收尸。

    收的尸体不会浪费,还专门有人去买,因为这是上好的肥料,埋在地里沤上半年,种出来的庄稼收成特别好。

    “公子,我去打听了一下,南下南京的船只,收费都挺高的,每人至少需要一两银子的渡费,而且还是供不应求,怕是还有上涨的趋势,咱们现在一文钱都没有,是不是再多等几天,等那个田员外来了之后,咱们找他借点银子?”

    陈明也有些犯难,他们的干粮已经吃完了,现在就剩下寥寥几个柿饼,这马上要到中午了,而他们没有一文钱,这中午怕是要挨饿了。

    “田员外他们一行人还需要多久到这里?”

    “至少还需要一天的时间,他们可能意识到了我们想找他们的麻烦,所以一直跟着流民大部队走的,比我们要慢一整天的路程。”

    “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咱们再想想办法吧,至少先把中午这顿饭给落实了,说来惭愧,从去年三月份开始,我就一直没让兄弟们饿过肚子,没想到这一年的时间不到,竟然让兄弟们跟着我一起饿肚子了,我现在算是理解了这些流民的心情了,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饿肚子是真的,我现在都有点后悔把玉佩贱价抵给田员外了,至少留点吃饭的银子也是好的啊。”陈明现在摸着肚子,突然觉得什么风花雪月都及不上一个窝头。

    “公子不必过分自责,咱们这些兄弟跟着你都不觉得后悔,说来也好笑,这几天我和兄弟们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说,能跟着公子享福不算什么,能跟着公子共患难那才是只得吹嘘的事!我已经派一些兄弟们到旁边的山上去打猎去了,要是运气好,中午咱们可就有野味吃了!”夏秋风安慰道。

    “这里这么多流民,这附近的山林可能早就被流民逮的老鼠都没一只了,哪里还有野味……”陈明叹道。

    “公子,要不我把身上的首饰当了吧,我这一双玉镯是当年一位皇亲国戚送的,应该能值不少银子,还有我头上的金簪,还有这件裘皮大衣,反正南方天气暖和,今后可能也穿不了这件大衣了。”小柔在一旁说道。

    陈明到现在也没跟小柔说出他的真实情况,一方面是还有点不信任,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好玩,想和她玩玩相濡以沫的过家家。

    此刻小柔能说出这番话,看来她已经是彻底融入到了这个小集体之中了,不再多为自己考虑,而是为这个受难的小集体考虑了。

    陈明很感动,虽然她一身的衣物首饰当不了多少钱,但她能有这份心,也就足以说明一些事了。

    “现如今局势动荡,衣物首饰都不值钱,当不了多少银子,但足够支撑我们等到田员外了,我陪你去当铺吧,兴许还能多当几钱银子。”陈明拉着小柔的手,亲密的说道,其实在这一刻,陈明的内心已经接纳小柔了。

    正当陈明准备带着小柔去找小镇上的当铺的时候,突然旁边的一名兄弟拿住了一个瘦小的孩童,大声呵斥道:“没长眼睛吗?竟敢来偷爷的东西,你父母呢?叫他们出来,不出来是吧,不出来老子就打死你们这个当小偷的儿子!”

    这名兄弟扬起右手,准备胖揍这个瘦小的孩童一顿。

    “住手!杨三,算了,这小孩子如若不是肚子饿极了,他是不会来偷你这样的壮汉的,你身上还有几个柿饼?分给他两个。”陈明上前拉住杨三的右手劝道。

    “公子,咱们的干粮不多了,都在我身上揣着,就剩四个柿饼了,咱们都沦落到要小柔姑娘当衣物首饰的地步了,你就别当这烂好人了,像这样的孩童,遇上这种乱世,铁定活不过明年,给他吃的,那是浪费粮食……”杨三低声劝道。

    “能救一个是一个,能就一天是一天吧,要是高兄在这里,他肯定也会同意我的……咦?高兄人呢?”陈明有些诧异,高福不见了。

    “我刚刚看见他背着药箱跑去医治病人去了,这大街上那么多生病的人,他一个人,哪里救得过来,那些人都是饿出病来的,要用粮食去治!”旁边一名兄弟说道。

    “高兄境界之高,我等望尘莫及啊,杨三,给他两个柿饼,放他走吧,将来他能不能活,就看他的造化了!”陈明说道。

    杨三见陈明不听劝,叹了口气,还是将他们一行十六人唯一剩下的四块柿饼,分了两个给那个瘦小的孩童。

    陈明看着那名瘦弱的孩童,突然心神一动,问道:“小孩,你叫什么名字?你父母呢?”

    那名孩童吃着柿饼,神色欢喜,他见陈明问他话,也不惧怕,只是回答了一句,“我姓毛。”

    陈明有些失望,这个孩童和他这几天遇见的孩童没多大区别,看不出贵气,并不像是朱三太子,况且他说他姓毛,并不像是随口编的名字。

    “没事了,你去吧。”陈明挥了挥手,示意他离去。

    当陈明一行人找到当铺,正准备进去的时候,发现热闹的当铺门前,高福正往外面挤。

    “高兄……”

    陈明看见高福,心里便明白了高福所做之事,心头哽咽,一股复杂的情绪在胸中蔓延。

    “呵呵……当都当了,公子不必劝我了。”高福到时洒脱一笑,浑然不当回事。

    “哎呀,老高,那可是你的家传玉佩啊,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这玉是拿来镇灾辟邪的,这下好了,你和公子两人的家传玉佩都给弄丢了,接下来咱们不知道还会遇到什么麻烦事呢!”夏秋风忿忿说道。

    “哈哈,夏兄莫恼,还不错,当了三十几两银子,足够咱们半个月的花销了,这拿下的渡河费也有了,咱们这便南下吧,公子不是说四月十五之前,必须要到扬州吗,现在马上要到四月初了,再不南下,清兵撵过来,咱们可走不成了。”高福哈哈笑道。

    “高兄,我陈明发誓,我定将你的家传玉佩给你赎回来!不论它流落到哪里!”陈明郑重发誓道。

    “哈哈,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公子说话向来是一言九鼎,看来我这传家宝只是暂时离开我,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了!……咦,公子,这个小孩是谁家的?怎么跟着我们?”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