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闻明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满天下的阿斗
    陈明在琉球呆到了三月初,将他的计划详细的写了一份出来,同时也在这段时间之内,将陈必先和陈勤两人也召到琉球,与两人仔细商讨了这个计划,由于两人并不清楚这会对东番岛和琉球的百姓有多大的改变,所以他们统统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他们心里一致认为,其实就是陈明公子哥的习性又发作了,没地方花钱,所以才搞了这样一个惠民的计划。

    他们唯一紧张的是陈明到底会用多少亩土地来实行这一个计划,当他们听到前期只要二十万亩,后期也最多只要四十万亩的时候,他们这才终于松了口气,二十就二十吧,只是东番岛土地的一个零头,只要能安抚这位无处花钱的公子哥,虽然白白少了几十万石的粮食,但两人还是能接受。

    之后,陈明的全民饮食升级的计划终于全面展开,到了现在这个地步,陈明的许多计划,往往只需要提一个开头就行了,有大量的人才为他拟定具体的细节,比如陈必先就会为他决定需要多少船只和人手去北虾夷地捕鱼啊,陈勤会为他决定到底是哪些土地用来种植油菜和番薯啊,还有养猪场在哪建设,仔猪从哪里购买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需要陈明亲自动手,他手下有大量的人手为他办事。

    诸事妥当,陈明便带着他的经典班底,夏秋风和高福两人,乘船向舟山群岛驶去。

    此时的舟山群岛大半被黄斌卿所占据,还有一小部分被鲁监国部将定西侯张名振、总督浙直水师户部左侍郎沈廷扬、监军张煌言所占据,黄斌卿是隆武帝所册封的肃虏侯,由于鲁监国与隆武帝当初互相争斗的历史原因,两派并没有融合为一,但隆武帝身死之后,鲁监国也被撵到了厦门,两派虽然互相看不顺眼,但在与江南士绅的合作一事上,还是走到了一起议事。

    陈明打着他们福山陈氏的旗号,轻而易举的通过了黄斌卿的防线,回到了常熟福山,在这里他拜见了老族长三公之后,在三公的引荐之下,分别密访了候峒曾、顾咸正、陈子龙等人,拜访了一圈下来之后,算算日子,终于来到了三月十九日,此刻的他刚刚拜访了陈子龙,从松江华亭回到了常熟福山,经历了半个多月的舟车闹顿之苦,陈明回到自家的祖宅之后,来不及休息,便叫夏秋风到房间议事。

    “风兄,谢尧文现在应该走到漴缺了吧?估计他现在已经被拓林镇的游击将军陈可给抓了,一切有无异常?”陈明手里拿着一块热毛巾,敷在脸上,瓮声瓮气的问着夏秋风。

    “公子所言不错,谢尧文已到漴缺候船两天了,要我说这孙子活该被抓,据咱们的秃鹫回报,这孙子这两日整天到酒肆买醉,酒后之言,净是一些抨击清廷,号召大伙割辫起义反抗的胡话,他不被抓,简直是没天理了!

    公子常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这孙子,嘴上没安个把门的,整天酗酒,还胡咧咧,我现在不仅看不上这孙子,我还很是怀疑那些复社大佬们,我觉得凭他们这样松散的行事风格来看,要想依靠他们成事,悬!

    对了公子,咱们为什么不提前截下谢尧文,非得让他被那个拓林游击给抓住啊?这不就泄密了吗?他身上的通海文书可是牵连着几十名有头有脸的士绅,这名单一旦被清廷所查获,那苏松地区的复明义士几乎就被一网打尽了!”夏秋风一通抱怨。

    “无妨,我当初没给你说清楚,其实谢尧文通海案,虽然最先被清廷查获,但由于拓林游击,本身就是个小角色,他查获谢尧文身上的通海文书之后,还得逐级往上报,而他的顶头上司就是苏松提督吴胜兆。

    风兄,告诉咱们安插在陈可身边的秃鹫,叫他们这段时间一定要盯紧陈可的动向,一定要确保陈可送出的密报,只能送到吴胜兆的手中,如若送到其他官员手中,除了吴胜兆,我不论是谁知晓了这个秘密,我要他死。”

    “是,我马上安排,公子,你这样做到底有何用意?”夏秋风不解道。

    “没什么用意,我只是想用此事,来吓唬吓唬这些谋事不密的蠢货们而已,而且本来这段历史就是这样的,谢尧文通海案,谢尧文被拓林游击陈可捕获,上报给苏松提督吴胜兆,吴胜兆此时便已决心谋反,所以就将通海案给压了下去,没有报给南京。

    后来吴胜兆反清复明失败,江宁巡抚土国宝来到松江处理吴胜兆谋反案,这才将谢尧文通海案给揭发出来,然后按名帖抓人,最后两案四十四人与九月十九在南京集体处死。

    这两案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整个江南地区的反清势力几乎被一扫而空,今后几年都没有余力再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了,后来一直到八年之后,才有一次大规模的起义活动,这么沉痛的事情,我必须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将这件事情的危害降到最低。

    我现在当然可以直接将谢尧文给截获,但这样一来,我光是要编造如何得知这个消息就得想破脑袋,那些士绅还会怀疑我在他们身边安插了密探,但如果顺着历史演绎,让拓林游击陈可抓住谢尧文,审问出通海案,然后由于吴胜兆的关系,事情尚在可控范围之内,而我也能挟此大恩,和他们谈合作的时候,获得更多的利益。”陈明敲掉脸上的热毛巾,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

    夏秋风听过陈明的解释,这才明白了陈明的全盘计划,然后他继续问道:“那公子,吴胜兆反清案怎么处理?我记得你当初说过,吴胜兆反清一事功败垂成,主要是应为舟山派过来接应吴胜兆反清的水师,因为在崇明岛附近,突遭风暴,被狂风吹散,主将皆被吹落水中,被岸上的清兵追击的原因,没能按时抵达松江,接着吴胜兆手下的将领见前来接应的舟山水师并没有按时抵达,这才将吴胜兆给绑了,押到了南京去审理。

    也就是说整件事,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崇明岛附近那阵突然刮起的大风,咱们既然知道了症结所在,那为何不先行通知他们,调整日期,错过那场风暴?错过这场风暴,舟山的水师能顺利抵达松江,那吴胜兆不就成事了吗?虽然这样做了,咱们得不到半点好处,但对于整个反清复明的阵营来说,那可是大大的好处啊,公子,你觉得我的计划可行吗?”

    陈明叹了口气,“风兄,首先一条,咱们如何才能说服舟山的张名振和沈廷扬他们?咱们可不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给别人说某一日的天象不对,崇明岛要起风暴,船只不宜通行,别人就会信的,他们誓师出发之前,难道不会请人看天象吗?这些人在江南少说也居住了几十年了,什么时节有无风暴,别人门儿清!

    这场风暴确实是突发的,而且是不可预测的。

    退一万步说,这次我应他们的邀请,带着宗族在东番岛征召的三千名新兵蛋子,还有我随意抽调出来的两千兵丁,我如果说要让他们配合我的行动,更改行动日期,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就算错过了这场风暴,咱们顺利的从黄浦江进入松江府,与吴胜兆兵汇一处。

    先不说咱们的势力曝光一事,就说这点兵马经受得住满清大兵的摧残吗?就算此时满清江南兵力空虚,可此时正是别人势力最大的时候,江西的金声桓,还有广东的李成栋可都还没反叛清廷呢,要是别人抽调湖广、江西等地的满清大兵前来平叛,咱们就只能灰溜溜的撤退。

    这一撤退,咱们陈氏宗族可就彻底暴露了,我隐藏在海上的势力也会跟着暴露,咱们从此便由暗转明,我父亲跟着倒霉,咱们的势力会遭受多大的损失?

    放眼望去,这天下净是些扶不起的阿斗,咱们没必要放弃自己的计划,去保全这些扶不起的阿斗们,所以这次无论如何,我不会帮助吴胜兆成事。”

    夏秋风听过陈明的理由,沉默了许久,然后说道:“我知道公子的意思了,那么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吴胜兆反清复明这一事件,牵扯的人员其实也很多,这些人咱们只能让他们暴露,不过好在咱们的秃鹫已经陆续部署到位,再加上吴日升的秃鹫外军的帮助,我相信咱们能救下大多数的士绅,这些士绅身份暴露,不能在这里居住,只能跟着咱们回去,虽然这些人身份暴露之后,会被清廷抄家,他们的势力会被清剿,但总还有人脉留下,仍然可以为我们所用。

    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便是复社钜子陈子龙,风兄,我还是有点不放心,你再多派一倍的人手,昼夜不停的守候在陈子龙的身边,我必须要保证他的安全,否则的话,我接下来的计划,就很难实施了。”陈明有些担忧的说道。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