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闻明 > 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刮熟铜
    沈廷扬点了点头,道:“大樽先生出的面,他亲自到澳门、吕宋等地秘密会见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番士与总督,在大樽先生斡旋之下,西洋诸国同意与咱们进行交易,咱们并没有将赌注押在一家,而是对西洋诸国都下了订单。

    不过代价则是,一旦咱们复国成功,则必须得与他们开放贸易通道等等一系列的通商事宜,这些对于咱们来说都是小事,所以大樽先生当场就拍板,敲定了此事。

    咱们一共向西洋人订购了三百门舰载火炮,五百门专为龟船定制的小型火炮,由于西洋诸国生产能力有限,故而大樽先生拍板分期五年,每年给咱们提交六十门重型火炮和一百门小型火炮。

    这些火炮的价格都比较便宜,大的火炮是一千两一门,和以前徐光启订购的价格一样,小型火炮的价格为二百两一门,这个价格稍贵,但是路途遥远,价格降不下来了,人家没有几倍的利润,根本不会做这个生意。

    不过西洋诸国距离咱们路途遥远,所以前年、去年都没收到消息,但是今年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最多再过半年,咱们的第一批次的火炮就到位了,到时候,咱们再以火炮为重心,重新改动虎船样式,最终一定能造出小明你想要的重炮巨舰的!”

    “看来西洋人也不看好满清啊,要不然他们不会将赌注下在咱们身上。”夏秋风若有所思道。

    陈明品着杯中美酒,仔细思索了一阵,然后问道:“沈伯父,我去美洲之前,嘱咐你们收集熟铜一事,进展如何了?”

    沈廷扬摇了摇头,道:“有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不知道你听哪个。”

    “好消息!”

    “坏消息。”

    夏秋风和陈明各执一词,沈廷扬哈哈大笑,饮了一杯酒。

    “坏消息吧,先苦后甜。”陈明对夏秋风说道,然后对沈廷扬点点头。

    “坏消息是越南没铜。”

    陈明脸色急变,越南没铜,意味着他对越南的勉强还能算作是理由的侵略动机就没了,如果想要强行侵略越南,那只能兴不义之师了。

    这倒没什么,关键是越南没铜,那自己想要大规模开采、冶炼熟铜,基本上也就成了泡影,光靠买西洋人的火炮并不是长久之计,他必须得有自己产铜的矿山才行。

    “那你们这一年多来,收集了多少铜?”陈明意兴阑珊的问道。

    “差不多两百石吧。”沈廷扬笑眯眯的说道。

    古代重量单位也用石计算,十石约等于一吨,这个时代的重炮的划分,是以两百五十公斤为分界线,两百五十公斤以上为重炮,以下为轻炮。

    陈明订购的重炮大概重量在三百公斤左右,一吨熟铜,大概能铸造三门重炮。

    二百石约等于二十吨,也就是说能铸造六十门重炮。

    “公……公子,看来这个好消息一定很好啊!”夏秋风有些激动。

    “沈伯父,那好消息呢?”陈明莞尔一笑,看得出来是沈廷扬故意捉弄他的。

    “坏消息还没完呢,由于咱们和西洋诸国都订了火炮,他们知道咱们缺铜,所以咱们去吕宋岛买铜矿石的买卖就告吹了,不过由于吕宋岛上的西班牙人并没有在吕宋岛上开设铸炮厂,所以他们想要赚钱,顶多将铜矿石冶炼成熟铜,然后卖给咱们,价格肯定会高一点,但是咱们也少操心一些,现在咱们的摊子这么大,到处都要人手,少这么一处消耗人力的大头,咱们也轻松许多,就当花钱买劳力了。”沈廷扬说是坏消息,其实他还是认为这算是一个好消息。

    “沈伯父,你就别吊胃口了,快说说你怎么在一年半的时间之内,收集到足足两百石熟铜的!”夏秋风没沉住气,向沈廷扬问道。

    沈廷扬哈哈大笑,笑停了之后,这才讲起了这个好消息,“好消息也不是出现在日本,日本三大铜山足尾、别子、盛冈之中,足尾产量最大,每年能产一百二十石熟铜,但这个铜山在日本本洲岛,是江户幕府的直辖铜山,岛津光久没办法插手。

    别子铜山在四国岛上,这处铜山也是在江户幕府的控制之下,不过这处铜山产量很小,一年也没十石熟铜出产,也没什么好觊觎的。

    不过盛冈铜山正好在伊达忠宗的仙台藩附近,仙台藩极其强势,早就暗中收服了附近的几个藩国,所以盛冈铜山在伊达忠宗的掌控之中,不过这个铜山年产量也不高,仅仅只有二十石左右,伊达忠宗只答应给咱们一半的产量,也就是十石……”

    “哎呀,伯父啊,讲大头啊!”夏秋风焦急的打断道。

    整个日本只能供给十石熟铜给他们,听着就让人觉得寒酸,不过陈明知晓日本这个地方并无多少矿藏,所以也不觉得意外。

    “就你小子急,马上就说到了,急什么,咱们的大头,当然是国内咯……”

    正在苦思冥想的陈明,听到沈廷扬的话语,顿时眼神一亮,脱口而出道:“朔清先生!是朔清先生占据了南方各地的铜矿山!没错,咱们国家缺铜,在咱们这个时代,缺个屁的铜啊,根本就没那么大的消耗,国内的铜山足够支撑了,甚至还有富余!”

    “这个时代?什么这个时代,哎呀你别打岔,铜山是在占领,不过这需要时间,或许今年就会有各地的铜山暗中给咱们输送熟铜,但是吴日升这小子并没有从铜山收刮熟铜,而是在民间收刮熟铜,民间的铜镜、铜把守、铜盆、铜钉还有铜钱等等,凡是跟铜有关的,吴日升这小子都在收刮。

    甚至就连士绅家中流传几世的青铜器,他都在收刮,许多士绅虽然心疼这些宝贝,但是一想到这些无用的青铜礼器今后将会重新铸造成杀敌的火炮,尽皆狠下心来,将这些青铜礼器给了吴日升。”说道这里,沈廷扬叹了声气。

    沈廷扬沉默了一阵,然后继续说道:“那些宝贝,都是老祖宗一辈一辈传下来的,那些长满铜绿的青铜礼器,哪一件不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但是为了反清复明大业,值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