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一卧东山三十春 > 楔子
    数百年前,凉风栈尚是青葵第一酒栈。

    偌大的青葵城,繁华如城东,市井如城西,无论是日上三竿还是披星戴月,位居城正中心的凉风栈总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夜夜笙箫直至夜半三更。

    论酒,这里倒算不上极好。

    论环境,虽奢华如王朝宫阁,可其他的酒栈也不算太差。

    但若谈起歌舞妓来,凉风栈若是数二,青葵恐怕再无什么地方能称一了。就算是城东几家颇有名望的花楼,将里头的花魁一个个挑出来和凉风栈里随意一个艺伎相比,也得逊色不少。

    凉风栈的东家是一个姓钱的儒雅男子。

    此人生得仪表堂堂,举止风流倜傥,同女子谈起话来一双朗目总似藏着无尽的柔情。男子行事慷慨大方,少有人说他不好,前去凉风栈的女子亦多是为了瞧上他一眼。

    这样一个男子,却是有了妻室的。最让人惋惜的是,夫人王氏还是个面目可憎的聋子,举止乖张跋扈、刁蛮无礼。

    正如青葵城里流传的那样,这钱生原本家境贫寒,是上门女婿。

    这对天差地别的夫妻却如平常人一般,一直以来都相濡以沫着,用心经营着凉风栈。虽时有大胆的女子前去撩拨钱生,钱生却往往不为所动,一心一意地待着妻子。

    直至一位舞妓的出现。

    那女子生了一双如春水般的桃花眼,嘴唇殷红如血,眉间贴着散着金辉的细碎花钿。最喜爱穿着条做工精细的白玉广袖花笼裙,一双纤足白皙如脂,脚踝上系着一根挂着两个金铃铛的红绳,走起路来清脆动耳。

    青葵城里没人见过她。

    那晚青葵最负盛誉的二十四歌妓一如往常的在台上弹唱着曲子。台下座无虚席,听者全神贯注,看者亦目不转睛。

    女子悄无声息地就来了,负责看守的小二甚至没能看到她走进酒栈。

    “久闻各位大名,奴家今日算是见识了。”

    乐声骤停。

    众客向她看去,一阵唏嘘。

    “奴家想伴着琴声舞一曲,各位以为如何?”

    二十四位浓桃艳李面面相觑着,见无人反对,便复奏起来。

    舞毕,女子妩媚一笑,回头望了眼立于人群中的钱生,瞧得人全身酥麻,心尖一颤。

    自此,这女子一舞成名,艳绝一时,成了凉风栈的头牌。

    钱生唤她“姝玉”。

    “公子,你看姝玉这新舞跳得如何?”

    “好极了!”

    “公子,姝玉这身新衣服好看吗?”

    “好极了!”

    ……

    “公子,能为姝玉描眉吗?”

    钱生看着姝玉楚楚动人的眸子,鬼使神差地接过了她手中的石黛。

    如青葵城的百姓暗暗所愿那般,钱生终是为了这来历不明的艳丽女子负了他的结发妻。

    起初二人尚且遮遮掩掩,直至王氏亲眼撞见他们苟合,才愈发不可收拾起来。

    这丑陋无才的聋女,一直以来便是为人辱骂的,说她用银子买男人,说她不甘做牛粪,偏要去脏那牡丹花。出了这样的事情,她竟只是默然独守空房,扶着微微隆起的小腹,用帕子擦着眼泪。

    钱生自然起过愧意,可姝玉的灵动貌美,人言的叫好夸赞,很快便让这几分愧疚如过眼云烟般消散了。

    他这样的男子,配王氏实在为人所不忍。

    白日里,姝玉搂着钱生的胳膊求他给自己买琅轩阁新进的首饰;晚上,钱生便枕着姝玉如白藕般的胳膊入睡。时间久了,二人越发放肆,王氏的肚子也渐渐大了起来。

    一日,姝玉散着一头青丝,软若无骨般地趴在了钱生的身上。

    “公子,娶了姝玉好不好?”

    钱生嗅着她的发香,没有回答。

    “整个青葵,还有谁人不知姝玉是你的人了?你若不娶姝玉,你叫姝玉怎生是好?”

    “姝玉晓得你为难,婚宴可不办……”

    姝玉的声音柔情似水,软绵绵的在他耳边呢喃着。

    一个舞冠青葵的女子,一个仙姿佚貌的女子,在他耳边求他娶。良久,男子才有气无力般地拍了拍姝玉的背,算是答应了。

    隔日,姝玉便穿着王氏那身一针一线缝好的嫁衣,满头鎏金心满意足地嫁给了钱生。

    因着嫁与钱生一事,王氏早与家中断了往来,所以尽管出了这般大的家丑,钱生和姝玉的日子过得倒还算顺利。

    钱生每日一醒,看着千娇百媚的枕边人便不禁心生欢喜。

    人皆说他们二人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直至王氏临盆。

    孩子小得可怜,血淋淋皱巴巴的,不哭不闹,全身发紫,像个死胎。钱生远远的瞧上了一眼,便抬袖掩面而去了。倒是姝玉还殷切的照顾了一会王氏,一声声“姐姐”叫得亲密无间。

    当夜熄了烛后,姝玉在床上辗转反侧。

    她推了推钱生,柔柔唤道:“相公。”

    “作甚?”钱生不耐烦的甩开姝玉的胳膊,在睡梦里迷迷糊糊地问。

    “奴家饿了。”

    “饿了就去庖房里找找,叫我有何用?”

    “相公,你欢喜那孩子吗?”

    姝玉的声音尖而细,在夜里轻轻地问着。钱生虽半梦半醒,倒也被她吓出来一身冷汗,下意识得就否了她。

    身旁传来姝玉的低笑声。

    “相公,那王氏,你可还欢喜?”

    钱生被扰得烦了,干脆闭嘴不答,没多久便沉沉睡去了。

    梦里,他怀里抱着那个湿嗒嗒的流着血的丑孩子。那孩子仍旧紧闭着双眼,一动不动的,似是真的死了。钱生按捺不住好奇,低下头去感受他的鼻息,死胎却突然睁开了眼睛,咧开满是尖牙的嘴巴朝钱生咯咯笑着。

    钱生被吓得浑身一颤,竟清醒了过来。

    他喘着粗气,只觉全身已经湿透了。

    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户斜斜地射了进来,照出来些缓缓飘动着的飞尘。

    钱生刚松了口气,正欲再次睡去,却突然在身后听到了咀嚼的声音。那人嘎吱嘎吱的嚼动着,正如狼似虎般地吞咽。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血腥味。

    “姝玉,你为何要在床上吃……”

    钱生恼怒地回过头去,却猛然住了嘴,瞪着一双平日里最爱同女子眉目传情的眼睛,惊愕地张着嘴巴。

    轻纱般的月色笼在姝玉的身上,勾勒着她宛如丹青画般的侧脸。她唇边满是紫红色的血迹,正津津有味地啃食着手中一大块血肉模糊的生肉,不时还从嘴边滑出来几滴鲜血。

    姝玉缓缓的转过头来看着钱生,朝他咧嘴一笑,满嘴尖牙。

    钱生这才看清她手里的那团东西,一截小小的断臂还连着些许皮肉在空中摇晃着滴着血呢。

    第二日,凉风栈没有开馆。

    直至第七日里头散出来一股叫人作呕的恶臭,才有人满心怀疑地叫来了衙门。

    满地森骨。

    唯有一张钱生的皮囊用钩子钓在了空中,上头蠕动着密密麻麻的白蛆,时有恶蝇飞舞围绕。

    姝玉消失了。

    二十四歌妓散的散,嫁的嫁,凉风栈从此败落。

    约莫一百年前,一个落魄书生无处落住,摸黑打开了凉风栈的大门。

    第二日,便只剩下了一张皮。

    姝玉的传说自此在青葵城里传得更盛。

    城里有个大汉偏不信这邪,和众人夸下海口,说要独自一人在凉风栈里睡一晚,证明这不过是以讹传讹的故事罢了。他自诩做了三十多年的刽子手,见鬼砍鬼,见妖砍妖,姝玉见了他还得算她倒霉!

    谁知,这大汉不到三更便被吓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逃了出来。不过半月,此人便染了风寒死了。

    此事一度成为青葵城的一大笑谈,同时也让人对凉风栈愈发避而远之,惹得整个城中一带都没落了不少。

    数年前,凉风栈才被青葵第一商户唐崇文以一间包子铺的价钱买了下来。许是顾忌里头的东西,便一直闲置着,不曾在里头开过什么店铺。

    直至半年前,唐崇文的小女儿接下了这间酒栈,方才重开了起来。

    时有人说,每至傍晚,若仔细盯着那个小姑娘看便能看见姝玉正悬在她的头上吃吃发笑。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