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抗战之天狼 > 第81章 六大计划
    让教导师士兵震惊的还在后面,“啪啪!”周小义的狙击步枪打落四百米外的石块,引起了一片喧哗。

    “这是什么武器?怎么可能打这么远?”

    “我的妈呀,四百米外命中目标,这要多大的本事。”

    狙击手的概念在这个时代不为人所知,士兵们发出惊叹在所难免。

    “他们一定是零号基地的人。”

    “刚跑完五十公里越野诶。”

    “听说他们都是少爷训练出来的。”

    “真的,那少爷是神仙吧?”

    “少咋呼,在军营不许称呼少爷,总指挥官,懂不?”

    在士兵们议论纷纷中,任从云带着二十名狼牙悄然离开了军营,前去探望鲁迅先生。

    任家寨的东边,一处大门矗立,左右的墙壁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正中的顶上,一排鲜红的大字最为醒目: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进入大门,两边各自三排崭新的平房整齐的排列在一起,四周的围墙逐渐成形。

    这就是大同地区六大计划之一的希望小学。(六大计划:发展农业计划,扫除文盲计划,建立轻重工业计划,建立军工企业计划,组建兵团计划,发展畜牧业计划。)

    “鲁迅先生,辛苦了。”任从云见到鲁迅的时候,他正从一间教室中出来。

    “念祖,你回来了,太好了,走,去我办公室。”鲁迅见到任从云非常开心,原因很简单,对方没有欺骗自己,自从来到大同以后,他闻到了一股与华夏其他地方不同的清新气息,让他很舒服,很满意。

    “先生,目前的学校还有什么困难?学生们表现如何?”

    “哈哈哈,困难自然不少,这是急不来的,你现在还没有名气,学校的几个教师都是我用“鞭子”赶来的。学生嘛,呵呵,很好,非常好,他们的求知欲,让我感到吃惊,特别是那些士兵的学习态度,简直不敢想象,我当时还以为他们是冒充的呢。”鲁迅说起学生,眉飞色舞,得意之情洋溢于表情中。

    任从云听到鲁迅先生夸奖士兵好学,心里暗暗发笑:“能不好好学习吗?一百字12个大洋呢。”

    对于那些前来参加学习的士兵,军队中采取的措施很简单:军官必须识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在军队中很流行),第一次参加学习的士兵,认识一百字以上,当年的军饷每月增加一块大洋(天狼军军饷:普通士兵每月一至二元(上等兵、列兵),班级(一至六级士官):四至八元,排级(少尉、中尉):十至十二元,连级(中尉、上尉):十至二十元,营级(上尉至中校):三十至四十元,团级(少校、中校、上校):五十至八十元,旅级(上校、少将):一百至一百二十元,师级(少将、中将、上将):二百元至六百元。

    金钱下的激励机制,让所有的士兵都迫不及待的想多认识几个字,每个人在心底最低目标是一百个字。

    任从云不在意士兵们喜欢钱,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欲望,何况,刚刚加入天狼军的他们,讲再多的大道理不如军饷来得实惠,否则人家凭什么给你卖命。

    当兵吃粮,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了一种共识。皇帝不差饿兵,理想和主义不能当饭吃。

    要说天狼军的待遇,在目前的华夏来说,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士兵们不带餐宿免费,每月还有军饷拿,伙食也是尽量做到每月一次大肉(大灾年,无处购买牲畜,不是从西方运来,就是在江浙一带购买)

    “先生,那些孩子呢?”任从云最关心的是下一代天狼。

    “本地的百姓开始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认为识字是一种浪费,经过我们的努力和劝说,总算是有了起色;那些难民的就简单得多,看到学校管食宿,恨不得自己都进来上学。”

    两相比较之下,鲁迅先生认识到了让华夏百姓接受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地步,他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大同甚至是山西地区,将建立大批的轻重工业,没有文化知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人?如何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科技强国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做到的,需要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识。

    “华夏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能慢慢的改变。”任从云表示理解,大清统治了华夏数百年,将汉文化摧残得体无完肤,要重新完善,谈何容易。

    “放心吧,我和几个好友已经商量过了,等到教师队伍扩大了,就主动下乡去教授知识。”

    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先生,你身体如何?我交给你的中药按时服用了吗?”任从云记忆中,鲁迅是死于这个时代称为绝症的肺结核,专门配置了抑制此病的中药,让其按时服食。

    “呵呵,不按时也不行,山姑派来的那个小姑娘可是凶得很啊。”想起那个逼着服药,凶巴巴的小女孩,鲁迅就忍俊不禁。

    “这就好,近来可能又要先生操劳了,天狼军中有一些特殊战士,需要学习日语。”任从云有点不好意思,将人家从千里之外弄过来,好处没有,工作倒是一大堆,不过,看到鲁迅乐在其中的样子,心里好受很多;将来的特战大队经常要和日本人打交道,日语不得不学。

    鲁迅先生见到任从云提起日语,心中一紧,没有丝毫迟疑:“每天晚上七点,让他们来教室。”

    “谢谢先生,今日起,每晚七点,我带着他们准时报道。”

    “怎么,你也要学习?”鲁迅惊讶的问道。

    “呵呵,多学点东西没有坏处,技多不压身嘛。”

    “看来我这把老骨头要被你们给累惨咯。”

    “哈哈哈!”双方在欢笑声中结束了交谈。

    问候了其他老师以后,任从云来到了煤矿,前世的记忆中,这个职业非常危险,特别是在这个年代,洞内的防护措施相当简陋,虽然自己对巷道、井峒和采掘面等主要地方做了多次整改,但还是放心不下。

    大同地区,大小煤窑遍布,任家控制的煤矿连其中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并不是每个煤矿主都像任从云一样,珍惜矿工们的生命。

    随着大批难民的涌入,本来稀缺的挖煤工人如同井喷一样多了起来,那些贪得无厌的煤矿主,采取工钱以馍代之,每人每班挣2~4斤蒸馍。

    井下工作繁重,一天干十七八小时,许多窑工挣的蒸馍还不够自己吃,吃超了就又欠下窑主的债,这些债驴打滚利息,窑工永远也还不清。还不清债就别想离开炭窠。

    即使如此,为了有口饭吃的难民还是义无返顾的投身其中,累死总比饿死强。

    当然,这些不包括被任从云他们接来的难民,两相比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待遇截然不同。

    任家的煤矿工人一天只需要工作八个小时,每七天还有一天的休息日,不但管吃住,还有实打实的工钱。

    任家的所做的一切,其他的煤矿主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默默地等着任家破产的一天。

    为什么这些煤矿主有这样的想法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任家不但不断的收拢难民,而且所产煤全部被储存起来;一个家族能有多大的产业,这种败家行为,不破产除非发生奇迹。

    任从云可不会理会他人的想法,即使知道了又如何?目前时机未成熟,到了天狼军真正主理山西的时候,迟早要这些吃人的家伙好看。

    前世的记忆中,模糊有点印象,这些白痴的家产好像都便宜了日本人。

    如果记忆没有错误的话,大同地区的煤矿主百分之八十成了汉奸,不但帮助日本人采集煤矿,对待那些挖煤的中国人,比还要狠。

    “少爷,你们来了!”

    任从云的思绪被喊声打断,一看已经来到煤矿的大门口,任仁早早的在门口迎接。

    “呵呵,任仁,怎么样?近来没发生什么事故吧。”

    “放心吧,少爷,自从你上次命令加固了煤矿的支架,就没发生过塌方事件。另外,您朋友运来的机器可真管用,矿工们干活轻松了很多。你听,那隆隆声就是钻头在工作。”任仁越说越兴奋,鸟枪换炮的感觉真是不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你要多学习知识,以后管理的地方比这要大十倍、百倍。”

    任仁一听这话,马上激动起来:“少爷,我们要行动了吗?”

    “没那么快,不过,你要早做准备,多培养点管理人员。最多不超过两年,就有得你忙了。”

    “真的,太好了,妈的,看着其他煤窑的那些混蛋,我就气不打一处来,那些难民欠下了几颗窝头,就像是签了卖身契一样。没有一点自由,真想带人去将那些可怜人抢出来。”

    任仁每天都在煤矿区转悠,各个煤矿发生的事情都瞒不过他的眼睛,看着那些被骗进去的难民,没日没夜的干活,就是为了混个半饱,心里混不是滋味。一个山头两个煤矿相距不过千米,矿工的待遇相差过于悬殊。

    “再忍耐一下吧,目前没有办法,不是动手的时候。”任从云何尝不知难民的可怜,可惜,目前不能动他们,否则会引起阎锡山的警惕,到时候前功尽弃,悔之晚矣。

    身为一个杰出的战士,这点忍耐力还是有的,已经忍了五年,再多一年半载又何妨。

    “注意安全,尽力避免事故。”了解了煤矿的情况后,任从云没有耽搁,带着二十名狼牙,直奔张家口而去。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