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抗战之天狼 > 第125章 “民族精英”
    “9月18日,日军无视国际公约,悍然向沈阳发起进攻,紧接着入侵我东北三省各地,其吞噬东北的野心昭然若揭;我中国抗日先遣队,不甘国土沉沦,奋起还击,苦战十几小时,于9月19日光复沈阳。望东北军所部迅速返回故土,保家卫国。”

    天狼军的明码电文,没有豪言壮语,用简单的内容,向外界告知了东北的状况。

    这封短短的电文,却是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抗日先遣队?什么来历?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此刻,9.18事件刚刚爆发,连神通广大的日本人都不知道是天狼军进入了东北,其他势力更是摸不着头脑。

    ……………………….

    “少帅,好消息,沈阳光复。”当王以哲接到电文以后,立即跑到张学良面前,告知这激动人心的好消息;说心里话,昨夜一枪不放离开东北,身为军人的他,感受到了莫大的耻辱。

    “什么?这怎么可能?难道是日本人迫于国际上压力,主动撤出?”张学良一夜未眠,听到这消息,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红润。

    “千真万确,这是一支名叫抗日先遣队的势力发出的明码通电,催促我军迅速回返。”王以哲虽然在竭力的控制部下,但那是东北军所有弟兄的家,北平虽好,如何能家乡比较,他们舍不得家,舍不得黑土地,在这么压制下去,迟早生变。

    “东北抗日先遣队?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张学良一愣,感觉到这名字非常陌生。

    “哎呀我的少帅,你还管他什么来历,人家既然帮我们夺回了沈阳,赶快回军吧。”王以哲担忧东北的父老乡亲,急声催促道。

    “急什么?身为东北军高级将领,怎么如此冲动?”张学良还未回答,“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将长官公署迁移辽宁锦州,协助张作相处理东北军政事务的荣臻,出人意料的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

    “正是身为东北军的高级军官,才要为东北军几十万弟兄考虑。”王以哲看到荣臻心里一惊,感觉到不妙,这老家伙出现,事情可能出现意外。

    “哼,日本人是那么好打的吗?如果我军现在回军东北,正好撞到他们的枪口上,本来国联可以轻松解决的事情,让这个什么抗日先遣队的横插一杠,扩大了纷争,简直是胡闹。”荣臻振振有词,陈诉厉害关系。

    “这……”本来心动的张学良迟疑起来,认为荣臻的话确实有道理。

    “哎,少帅,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日本人不会死心的,我东北军有几十万兄弟,担心什么啊,大不了和小鬼子拼了。”看到张学良优柔寡断的老毛病再次发作,王以哲急了。

    “少帅,万万不可,剿匪的部队不能撤退,否则会引起中央政府的敌视。”

    “你们不要争了,立即向南京发报,请示如何处理?”张学良无视王以哲急切的心情,觉得有必要征求一下结义大哥的意见。

    …………………

    从南京转发来的电报到达江西的时候,老蒋正在召开军事作战会议,将一些大小军官骂得狗血喷头;他就不明白了,在武器上拥有绝大优势的国民党军队,为何就拿这些拿着土枪土炮的匪军没有办法,相反连吃败仗,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每一次围剿,己方的军队好像是运输大队长,除了不断的壮大赤匪的实力以外,看不到任何效果,屡战屡败。

    正在头疼怎么收拾赤匪的老蒋,看到电文吃了一惊,这可是大事,万一要是处理不好,这罪名就自己背了。

    “娘希匹,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用问我吗?让他斟酌处理,非常时期,万万不可调起中日事端。”

    老蒋不是笨蛋,这么大的罪名自己绝对不能背,万一中日战争爆发,还没准备好的中国,如何和实力强劲的日本对抗。内忧外患之际,攘外必先安内,这是坚定不移的国策。

    老蒋的为人,被石原莞尔琢磨了个透彻,正是因为知道东北如果发生什么变换,蒋介石的中央军肯定是袖手旁观,这何尝不是老鬼子的赌注之一。

    老蒋对异己喜欢的程度,不比对共产党多多少。奉系尾大不掉,这会有日本人帮着收拾,心里稍稍带着一丝兴奋。光光的脑袋中,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国联,认为日本人肯定承受不住国际上的压力,最后不得不乖乖的退出,中央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东三省。

    张学良看到电报上的四个字,当时就傻眼了,斟酌处理?这是什么意思?赶紧又召集大小将领,商讨此事。

    如此一来一往,时间一分分的过去,将事情推向了不可预料的方向。

    ……………..

    正为110旅担心的国人,得知沈阳光复的消息后,再次爆发出欢呼,要求政府立即派遣军队进入东北,守卫华夏神圣的土地。

    宋庆龄女士向国内各界发出声音,要求东北军即刻撤出“剿匪”战场,停止内战,开赴东北,共御外敌。

    纷纷扰扰之际,出现了另外一个让国人和天狼震惊的报道;以汪精卫为首的“精英”们,发表了言论,认为9.18事件,是因为我方对某些事情处理不当,导致日军攻击了沈阳;目前国联已经在调停,抗日先遣军的行为将冲突扩大化,应该立即停止冲突行为,撤出东北,将事情交由国联处理。

    这番荒唐的言论,在国内竟然得到了很多国人和西方人士的支持。

    山西电台省政府主席鲁迅先生,快速回应了汪精卫等人两个大字:国贼!

    ………………

    “老大,锦州东北军到现在还没动静,他们以为这是在买大白菜,讨价还价,难道不知道每一秒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吗?”从明码电文发出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天,锦州东北军没有丝毫动静,周杰急了。

    “影子急电!”

    “混账东西,民族败类!”李郁看完电文,勃然大怒,愤然将电文递给任从云。

    “哈哈哈,好,说的好!好一群民族精英。”任从云看完电文,仰天长笑,两滴热泪顺着脸庞滑落。

    天狼为了这一天,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只想着在此刻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但是他想得太简单了,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局势,完全出乎意料。民族精英们对国联的能量深信不疑,完全忽略了日本吞噬东北的野心。

    政治,这就是所谓的政客,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争权夺利,只为可笑的统治权着想。

    难道他们就真的不知道,一个国家一旦失去民众的支持,再强大的堡垒也会轰然倒塌,民意是天!

    事已至此,任从云队国人不再报任何希望,这个国家已经彻底腐烂,需要一场倾盆的血雨来洗礼。不到民族的危急关头,他们是绝对不是团结起来的,这是国人的弊病,华夏民族的悲哀。

    “命令!发动所有力量,给我拆!搬空沈阳城。”

    “好,我等的指挥官这句话,指望张学良这个花花公子,不如指望东北山岭中的土匪。”傅作义对东北军是最没好感的人,当他听说那山一样的物资要还给对方的时候,非常不理解,虽然最后想通了,这是为了民族大业着想,但心里的那根刺却是怎么也去不掉。如今听到搬空沈阳城的命令,正合他意。

    沈阳城内的百姓打开家门以后,发现满大街都是他们不熟悉的大兵,心里狠狠的吃了一惊;但是看到对方对百姓秋毫无犯,渐渐的放下心来,最后得知了“少帅”将他们彻底抛弃的消息,纷纷开始发出亲切问候。

    “妈了个巴子的,要不是俺们养着军队,他们能有今天吗?现在需要军队保护的时候,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俺呸!”

    “小白脸靠不住啊,真是怀念老帅啊,如果他老人家在这里,小鬼子绝对不敢攻击奉天老城。”

    “都别说了,可能少帅有为难的地方,我相信他不会扔下俺们不管的。”

    “放屁,几十万军队,一枪不放就逃跑了,能有什么为难?”……

    “同胞们,老乡们,很快就会打过来,我们的力量有限,挡不了多久;不想给当亡国奴的,就跟我们走,去山西,去内蒙,那里有很多的良田、很多的工作等着你们,沈阳的财富不能留给日本人,现在军队需要帮助,有能力去工厂帮助拆卸设备。”

    “小伙子,你是糊弄俺吧,关内哪里有这样的地方,要是真有,俺们也不用逃荒到这里。”

    “大叔,您是山东人吧,我们山西许多你的老乡,你到了那里就知道了。”

    “这位大叔,不用担心,你想一想,即使山西什么也没有,但是咱们从日本人手里抢回了多少东西,足够沈阳城的老少爷们吃一辈子了。”

    “这话实在,小鬼子不是好东西,机器不能留给他们,哥几个,跟我去干活。”

    被天狼军救下的学生和近卫军开始在城内宣传,动员百姓参加拆迁的工作,特别是那些军工厂的员工,将他们一个个从家中请出,不管愿意不愿意,强制执行。

    这也是没有办法,天狼军都能找到他们,何况是日本人;这些人绝对不能留下,否则到时候会从他们的手里出现射向中国人的子弹。

    “老大,有几个人要见你。”任小天来到设立在大帅府的临时指挥部。

    “哦,什么人?”

    “为首的是一个叫马尚德的商人,不过我看着不像。”任小天微微一笑。

    “马尚德?这会是谁?你知道吗?”任从云问一旁的周家财。

    “不清楚。”周家财摇头,这个名字没有丝毫的印象。

    “我知道他是谁,老大,麻烦来了。”李郁皱着眉头,似乎感到很为难。

    “哦,这家伙是个名人?我怎么没印象。”任从云在脑袋中搜刮了半天,没有丝毫印象。

    “马尚德你当然不知道,但是另一个名字你肯定如雷贯耳,杨靖宇。”

    “原来是他。”任从云理解了李郁话中的意思,目前不是和共产党打交道的时候。

    “请他们进来。”

    “老大,你?”李郁不解。

    “放心,我心里有数。”任从云摆了摆手,制止了李郁的询问。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