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无敌武将升级系统 > 第五十五章:抢人
    这一夜,吴迪都是睡的不好,在床榻上反反复复思考着自己还有哪些想不到位之处,这场演武看起来像是儿戏一般,是童贯偏心压制义勇军所用,那又何尝不是吴迪的一个机会,一个向徽宗展示义勇军实力的机会,一个可以在所有重臣和百姓面前打造一个威武之师的机会。

    若是义勇此次胜得干净利落,往后只要有机会,谁还能拿义勇只是民军来说事?

    这时吴迪得心思已经跳过了眼前,他在心中已经在谋划平方腊时该如何去打,如何用那个机会壮大自家的队伍,平定方腊,的确是最好的壮大义勇军的时机。

    现在他要争取的便是打出军威,只要能胜,他有信心,平定方腊一定会有他的一份,而且必是前锋。

    因为前世平方腊用的是西军,西军辗转数千里才能到得江南,而他直接运河南下数百里便到,谁近谁远,那么情势危急时刻,谁也不会忘记他的义勇军。

    西军未到之前,便是他大把撷取战果之时,更是他扩大义勇军的最好时机。

    平定完方腊,便是宣和四年的伐辽之战,那时他的义勇军也该过万了,可以拉上战场起到作用了。

    起码应该不会再有白沟之败了吧,吴迪躺在床上慢慢的描绘着未来的蓝图,这未来在他的眼里渐渐的清晰起来。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会走到哪一步,宣和四年之后的事情他现在已经暂时搁置了,这如画的江山,勤劳的人民,不能再走上被屠戮的命运,他默念着这句话,终于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五月初五,天刚蒙蒙亮,汴京陈州门外五里处军营里,众军都已集合完毕,昨夜睡得不好的吴迪也是早早的起床了,今日,便是见分晓的时刻了。

    望着整齐的队伍,吴迪心里充满着自豪!

    五月初五,端午节。

    在宋代,端午是个大节,全国放假三日,以示庆祝。

    在端午,须祭天拜祖,踏青山采百草,沐兰汤缠百索,饮菖蒲洒雄黄,包粽子赛龙舟,挂五毒图贴天师像。

    在汴京,百姓这一日,更是可去金明池看水军龙舟争渡。

    每年的三月三和端午,官家和百官都要在金明池与万民同观水军争标。

    今年的端午更加热闹,早在四月底便传言,今年端午,不光可看水军龙舟赛,还有西军,河东军与济州民军演武可看。

    过了五月初一,各赌坊更是开除了盘口,赌谁胜谁负。

    宋代奢华,本就赌风日盛,这盘口一处,更是从者云集,汴京上下俱参与其中。

    到了五月初五这天,天刚大早,便已是有人聚集到金明池边禁军西校场等候。

    辰时刚至,西校场旁已经人山人海,就连树上房顶也是站满了人,男女老幼,翘首以待。

    西校场乃禁军马军演习校场,空旷的很,这外面能够围满,起码得有一二十万之众。

    辰时一刻,校场东口一片喧哗,有人叫喊:“西军到了。”

    又闻一片欢呼之声,却是西军精骑进场。最前两名骑士,手举一黑一黄两面大旗,黑旗上书一个大大的“刘”字,此骑兵乃是刘延庆的护卫精兵,另一旗帜上书“神锐”二字,此精骑朝廷封做神锐军。

    二旗开道,后面便是刘延庆带着几员将领,不过此次只是演武,所以并不按战阵进场,一行行一列列,人有气魄马有精神,好一个西北神锐军。

    马蹄阵阵,掀起阵阵尘土,在场内周行一圈,在北面停了下来,将士们纷纷下马休息,等待演武开始。

    刘延庆见纪家军与吴迪义勇都还未到,也不奇怪。

    他的大营离此处最近,再说他又是马军先到也是应该。

    稍后纪家河东军也到了,步军进场的威势便大大的不如骑军,此次纪项清带的河东军步军是应童贯要求,带的自己亲族近兵,乃河东最精锐的一支,整支队伍气度严谨,人人神采飞扬。

    在百姓的欢呼声里,向围观人众不断招手示意。纪项清在数十万双眼注视下,数十万民众欢呼下,不禁也有些飘飘然,心中知道,这些都是纪家祖祖辈辈在河东西北建功积攒的人望所致。

    河东军与西北军一样,环校场一周在东北角歇住,然后解散,让各兵士规定区域内自由活动,以养精蓄锐。

    两军俱到,唯义勇迟迟不来,十万民众俱是鼓噪,刘延庆纪项清俱是感到奇怪,莫非吴迪连夜走了,不怕前来比试?又摇头把这想法挥去,这不可能。

    正想着,外面鼓乐喧天,是官家与文武百官到了,众军忙列队接驾。

    一条长龙从大门涌入,最前面是殿前诸司班直,东西各班,茶酒新旧两班俱到,再往后是钧容班鼓乐不停,然后帝车凤撵竟是后宫也到了,再往后文武百官随行,最后殿前司马步军司禁军随行。官家携太子及后宫众王公主上了观礼之台,百官紧随其后按班列前后坐好,刘延庆纪项清上去见驾,徽宗见下面兵士俨然,盔明甲亮大为高兴,夸赞几句。

    刘延庆拜道:“陛下,我二军已是等候多时,陛下都已然到了观礼,那民军却是未到,简直视陛下为无物,定要治他欺君之罪。”

    徽宗摇手笑道:“也不怪他,他驻扎陈州门外,却是要从城内过来,正巧遇见朕与百官队伍,只能避退十里跟随,想必现在也要到了。”

    两人这才知道为何义勇来的如此之迟,百官的队伍本就行的慢,还要退让到十里外跟随,到的快才是怪了。

    此时已快过了辰时,大门内禁军才算将将走完,有门口眼尖的百姓高喊:“又来一支人马,想是义勇军到了。”

    民众一片喧哗,个个议论纷纷,这义勇怎么如此托大,竟是比官家来的还晚。

    议论间,一支军队到了门口却停下脚步,一面鲜红旗帜首先进入大门,一骑士手持旗杆策马疾驰,绕校场一周,最后将旗帜插在校场南面中央,下马挺立护卫着。

    校场门口一人高呼:“起歌!”刹时,整齐雄壮的歌声响起,正是那首义勇军歌,“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

    吴迪走在最前,宋亮常青紧随其后,三千义勇将士迈着整齐的步伐,踩着一样的节拍高唱着军歌,齐刷刷的进入场中。

    震惊!全场震惊!吴迪这新世纪阅兵式的进场将全场都镇住了,喧哗的声音集体消失,方圆数十里的校场,只有战士们激昂的歌声嘹亮。

    要说齐整,这时代的任何军队都不可能比得上济州义勇,专门列队训练一个月,每日早晚必做的训练。

    象现代的部队一样,整齐划一,严守纪律是义勇的标志。

    路过观礼台时,吴迪忽拔出战刀,大喝一声:“敬礼!”

    三千个拳头齐刷刷的击打在胸膛,三千双眼睛注视在徽宗的身上。

    徽宗那一刻觉得自己仿佛有种莫名的冲动,那被众军注视的眼神让他不禁自觉的坐直了身体,下意识的挥着手。

    朝中众臣也是纷纷惊叹,老种小种更是看着义勇走过观礼台,目中闪出奇异的光芒。

    蔡京脸上止不住的露出笑容,暗想道:看来自己确是没有看错人,此子当是人中龙凤!值得自己全力扶持。

    童贯高俅却是惊呆了,这种声势,便是带兵二十年的童贯从来也没在那支军队身上见过。

    童贯不知怎么心里泛起了一丝悔意,自己和这等人才结怨,是否在为将来埋下祸患?

    徽宗看着义勇走过,向种师道招招手,老种紧走几步,来到徽宗面前躬身施礼道:“陛下。”

    徽宗问道:“你看这义勇军如何?”

    老种赞道:“臣将兵数十年,未曾见如此齐整之军也,想这民军建起不过数月,能有如此威势,吴迪乃是不世出的将才。”

    徽宗点头道:“蔡太师数度举荐,朕一直有些犹豫,怕这义勇不能胜任,今日一见方才知道盛名之下必无虚士。”

    老种自昨日那一词之赠后,便看吴迪千般顺眼,现在见他带兵有方,便起了心:“陛下,我朝西军年年征伐,军中大将损失不少,现在朝廷将要北伐,臣请陛下将这吴迪调入我西军之中,做我朝北伐先锋。”

    徽宗呵呵笑道:“你的心思我明白,可他不过布衣,又在丁忧之期,朕也不好开口。”

    蔡京在旁忙说道:“陛下,调吴迪不用去旁的军队,让他将义勇练好一样可以参与北伐。”

    老种见蔡太师说话,知道自己是抢不来吴迪了,只好叹气站到一边。

    徽宗对蔡京道:“朕听这义勇歌声威武,直白的很,却是能振奋人心,倒也是个振作士气的好法子,不知他军中还有甚么好处。”

    蔡京点头:“吴迪确是人才,文武双全,将兵也是出色,陛下便看过演武召他问对即可。”

    徽宗点头不提。

    郓王和茂德帝姬站在徽宗不远处,听着徽宗与众位大臣的对话。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