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无敌武将升级系统 > 第九十四章:有人就是好啊……
    弓弩一到,吴迪便做了分配,否则总不可能也随军拉上一二百部骡车北上。除却骑兵,其余人手一部。神臂弓是脚踏弩,骑军无法上弦,故是用不上了。

    还别说,兵部有司人等办事效率还是很快的,不到一个时辰,便又运来十几车的弩箭,盘点清楚,足有十万支,现在平均每支弩弓可配上箭矢百支,该是足够使用了。

    一个上午,除了分发新装备外,义勇军都忙于整理行装。还好现在正是夏天,义勇都是轻装上阵,出了必须应用之物都是刀剑武器,收拾起来快得很。

    日近中天,终于有人前来宣示,官家带着群臣已经前来宣慰众军,为北上送行了。

    徽宗皇帝对此次义勇军的北上极为看重。早在义勇军到达汴京之前,蔡京、童贯等人依候蒙与宗泽之计,各与官家提议雷同之事。

    便用义勇假借北上侦测敌情之名,行偷袭之实,要是能一举成功,当为后事大举北伐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徽宗自然是满口答应,欣然从事。否则就义勇这几千人北上,何至于官家亲到送行?

    可惜此事甚是机密,朝中唯有数人知晓,大多人等都是以为义勇军真是北上刺探敌情,试探辽国反应,就连吴迪自己到现在还是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不过,他很快就要知晓了,因为官家就要到了。

    义勇军整顿好军马,已经整齐战列,等候天子仪仗到来。吴迪站在排头,心潮也是澎湃,自己或者将是近百年来第一个北上攻伐的宋人了吧。

    两刻时间之后,大营之外,天子仪仗已到。为了彰显此次对义勇军的重视,徽宗陛下钦命为义勇先锋军制旗一面,宋尚火德,故所制红旗,上面陛下亲题“义勇先锋”字样!

    大宋立朝百年,由当今陛下亲手题写的军旗,还只有义勇军的这独一份,可见徽宗对此次北上之看重,或者说他对成就一代帝王之业的看重!

    未几,仪仗已经进了大营,官家率领群臣上点将台高坐。枢密使童贯亲自宣读官家圣旨,骈四俪六洋洋洒洒好长一通,不过宣慰义勇军兵士气,鼓励将士奋勇向前之类。

    不过也有些实际的嘉奖,吴统制又高升了,北伐还未成行便从正七品的云骑尉升为从六品飞骑尉。

    此外给义勇军加派了一个人手,这人在朝中乃是籍籍无名之辈,可对吴迪来说却如雷贯耳,此人正是殿中侍御史李纲!

    好一阵子,童贯才算念完,吴迪带着义勇全军跪倒山呼万岁,算是接旨。

    童贯之后,官家亲自宣吴迪上台,又是好一阵的夸赞。

    官家今日心情大好,白皙脸上透着兴奋之色,都快要和身上所穿龙袍一种颜色了,额头上汗珠密布也丝毫不以为意。

    吴迪给陛下行了臣子之礼,徽宗陛下将自己手绘北上军事要图交到他手上,吩咐他要依照图册行事,力求功成!要能立下功勋自然不会吝惜赏赐。

    要说到徽宗皇帝的为人,在帝王之中算是比较厚道的,对自己的臣子向来顾念旧情,算得上有功必赏,有过也不怎么罚。

    不过什么是功什么是过,这个便是看徽宗陛下自己的判断倒是也别人有些不同,像高俅陪他踢球踢得尽兴,对他来说也算大功。

    吴迪接过官家手中阵法图册,直若有千钧之重,终宋一朝,皇帝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排兵布阵,每每大军远征都要赐下阵图。

    这次也不例外,阵图之外,还多了张行军线路图!这是做的什么,难道行军的线路还要定死?

    吴迪狐疑接过徽宗所赐之物,叩谢过了天恩,下得台来整军备马,将陛下钦赐军旗竖起,一片鼓乐声中,大常青勇先锋军整齐而出北上燕云!

    大宋徽宗宣和二年七月,义勇军誓师北上。

    出了陈州门大营,三千义勇军绕城而行,在万众瞩目之下,踏上了征程。

    吴迪行走中军,看着路旁喧闹围观送行的人群,直皱眉头。这个声势的确是大,可是义勇军怎能承受得起?这么大的声势,只要辽人不疯不傻,早该知道了,几千的军马这样大张旗鼓的北上,不是送死又是什么?

    更何况,吴迪捏了捏怀中官家钦赐的锦囊,心里更是发苦,他千算万算,把徽宗陛下自以为是的心思给算漏了,现在发下北行线路和阵法,到底照不照办?

    吴迪眼角余光扫了扫在他身侧不远正享受着百姓欢呼的随军宣赞舍人李纲,肠子都悔青了,要没有这个人跟着,怎么做还不是自己说了算,现在自己算是把自己给绑死了。

    要是真按照徽宗的谕令行进,吴迪不用去想也知道自己的下场,那么,只有找机会和李纲商量一下了。

    大军行进很快,小半个时辰就从南到北过了汴京城,这还是沿途围观人众太多的缘故,不然战马飞驰,哪里需要这么多的时间。

    大军绕过了城池,又拐回了大道上,中军刚过陈桥门不久,前军有人来报:“启禀首领,前面郓王殿下在路边等候。”

    吴迪一听,知道定是赵楷带着福金前来送行了,一催战马向前驰去。与他远隔着七八个马位之处,李纲一脸狐疑的看着他远去的背影,郓王?

    吴迪纵马前驱,片刻越过中军,远远的看见前面路旁一座驿亭之内,一高一矮两人矗立,亭子周围十余小厮仆役丫鬟环绕着。

    吴迪双腿一夹,踏雪会意加速过去到了近前。吴迪甩蹬下马,把缰绳交给后面紧跟过来的亲兵,迎着二人走进亭中。

    赵楷看着吴迪迎面走来,心里也是感慨万分。眼前这个二十岁的斯斯文文的年轻人,现在竟然要去做先锋北伐辽国,成为整个大宋最为瞩目的人物。

    这要是在此之前,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信的,现在看见吴迪,他更是多了三分佩服,还有七分的惋惜。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吴迪此去恐怕是回不来了。

    赵楷看着吴迪过来正想上前说话,他身侧的福金抢先一步迈了出去。

    福金心中无比的悔恨,恨自己当时的犹豫不决,要是当时她果敢一点,早些向官家说明自己与吴迪之事,也不会弄得现在的光景。

    福金自看见吴迪的身影出现,泪水便没有断过,吴迪刚刚上了台阶,她就冲了过去,直直扑进他的怀里,嘤嘤低泣。

    吴迪心中也是酸楚,自前天夜里到了汴京,他便一直想和福金一聚,可惜一直忙碌着也寻不到时间。

    以茂德帝姬的身份更不可能去营中寻他,两人除了再开封府衙草草见了一面,直到这离别之时才算真的契阔相逢。

    这临别之时,无数的话语涌到嘴边,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吴迪搂着福金的肩膀,只有不停温柔的安慰着。

    数千双眼睛看着长亭中的这一对即将分别的男女,心中各有凄凄。行进中的将士们都自觉减缓了速度,希望让自己的首领能停留一会,能多一些时间和自己的爱人话别。

    大队人马中的李纲更是目瞪口呆注视着这一切,这一刻,他心中好几个谜题得到了解答,怪不得朝中有人盛传郓王和吴迪来往密切,怪不得茂德帝姬会坚辞了陛下要她尚宣和殿待制蔡鞗之意,原来这便是一切的原委。

    李纲正凝视着亭中的二人,忽然发觉视线受阻,本来行在最边上的他,外侧又出现了一队兵士,正好挡在了他与吴迪之间,这队人走得不紧不慢,恰恰是压着他的步调行进,将他的视线挡得严严实实。

    李纲心头一怒,知道是义勇军士不想让他再去吴迪之事,故而有意过来阻挡。

    可是心里再有火气他也无法对着几个兵士发作,这队人最大的也只是个队正,李纲身为朝廷进士出身的殿中侍御史,自然拉不下脸面去训斥几个粗蛮兵丁。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气量狭小之辈,倒也没有什么记进心里秋后算账的心思。

    吴迪抚慰了好一阵,福金才算是止住了悲声。赵楷都已经是急得团团直转了,可是又不敢上前劝解。这半月来,他已经被福金冷落依旧,就因为他阻止了福金去父皇那禀明实情。

    可赵楷心里的苦处谁又能知晓,要是福金对徽宗一五一十全都说了,谁知道官家会迁怒给谁?万一把这事情怪到他的头上,岂不是冤枉死了。

    所以昨日一得吴迪的消息,他便命人去喊福金一同前往开封府,两人关系才算缓和了一些,要是他现在大煞风景的上前,不是自讨没趣?

    义勇中军已经走过,后军都已经走过半数了,福金在吴迪无数甜言蜜语和信誓旦旦的保证下心情才算好了些,这时才发觉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和爱郎拥在一起,急忙退后两步,臊得抬不头起来。

    赵楷这时总算可以接上话了,过来和吴迪惜别几句,命人斟上酒水给他送别。吴迪端起酒杯与他同饮,两人互道了几句珍重,赵楷自觉的走到一旁,再给妹子一些时间,说不定这便是最后一别了。

    福金也顾不上害羞了,自家的情郎就要北上沙场,前途未卜,还有什么放不开。微信搜索公众号:wmdy66,你寂寞,小姐姐用电影温暖你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