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萧兴安宁愿等待部族骑士聚合成军,也不愿意领着乡兵南下勤王。
其实就奉圣州到涿鹿山的短短路程,就算部族军马到的迟,也不至于晚间才能抵达。
之所以这么晚到,是因为萧兴安还存了另外一个心思,据辽主御帐亲军的逃兵言讲,这支宋军骁勇异常,只三千多人对阵五千御前宫帐,竟然大获全胜!辽主亲军只有几百人逃出,这个战绩实在骇人听闻。
要知道这可不是投机取巧的战果,是硬碰硬打出来的!萧兴安心中衡量一下,就靠着现在自己征召来一两千的部族骑士,对上那支队伍只怕是送死的料,是故他也暗暗的拖延着时间,希望自己赶到的时候,宋军已经远遁而去。
天色昏暗之时,他终于忐忑不安的赶到涿鹿山,幸运的是宋军果然已经离去。
既然宋军已去,天色又黑了下来,萧兴安便在已被烧毁的营旁安扎了下来。
奉圣州军马扎营之时,又一支军马赶到了涿鹿山,这支正是四军太师萧干率领的三千奚族骑军!
萧干今日大早得了阳中战报,心急火燎的带领昨日才南下析津府的奚骑飞速赶往阳中。
大军人不离鞍、马不停蹄过了六安山行至燕赵古长城时,正好撞见了败退下来的亥兴言。
亥兴言和萧干虽然都不同是姓萧,也并不是一路。亥兴言是契丹亥氏大族,萧干则是奚人,本名奚回离保,一名翰,奚王忒邻之后。
这萧干不过是辽主赐姓为萧以后,改称萧干。
萧干身为奚六部大王,兼总知东路兵马事,与亥兴言这北枢密使虽是旧识,却没什么过往。
概因萧干自身胆气过人、趫捷而勇,这官职都是自己一路拼上来的。而亥兴言此人,虽也有些勇武,却是靠奉承辽主、巧言令色从而得来的高官显爵。
是以萧干向来瞧不起亥兴言与萧修贤之辈,自然和他们不会有过多的往来。
亥兴言带着数百人亲眼见到辽主耶律延禧被擒,匆匆忙遁走要去燕京城求援。
不曾想慌忙之中出错,被义勇军稍稍追赶,一头闯进了西梁山。等到出了山再南下寻到大路,这已是浪费了几个时辰,这才阴差阳错的在长城边上撞见了萧干。
两人相遇之时已是下午,萧干得亥兴言哭诉,获知辽主及一应大臣被宋军俘获,直若云里雾里一般。
他如何也无法想像,这五千御帐亲军,怎会被羸弱的宋人硬生生击败,竟然连陛下都折在里面去了。难道五千人马不是宫帐军而是百姓?怎么会挡不住三千宋军,陛下连逃都逃不出?
亥兴言也无颜应对萧干质问,只能闭口不言,不断催促萧干北上涿鹿山。待萧干大军开拔之后,他自己却并不随行,而是领着数百残兵先行退回析津府征调大军。
萧干一路北上,心急如焚,也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管怎样他都无法彻底相信亥兴言的话。一路上都在思索,是不是亥兴言心生异心,或是女直人南下了?
直至他再次遇见萧修贤,这才算是完完全全的信了此事。萧修贤和他碰面也是猝不及防,刚刚带了几个自己亲信离开宋军南下,还走得不到几十里,就遇见了萧干的大军。
萧修贤见萧干所带均是奚族精锐骑军,心里反是有些着急。现在宋军人少且久战疲师,怕未必是萧干的敌手。
这个时候他正是用到宋军之时,怎么能让这萧干坏了自己的大计?
萧修贤手持辽主耶律延禧的圣旨,下命萧干一路缓行,只可远远吊住宋军,切不可无端惹起是非,以防宋人无路可走之下,行不义之事伤害天子。
这圣旨一下,萧干满心不愿,但也只有唯唯听命。萧修贤想想还是有些不放心,生怕萧干阳奉阴违,留下一个亲信在军中看着,这才继续南下。
在萧修贤亲信严格监督下,这剩下的几十里路程,奚军足足走了有三个时辰才算赶到。赶到之时,营地已经化为一片灰烬,只有另一支前来救驾的队伍在边上宿营。
南京析津府,是辽朝最繁华的城市。
燕京城的夜晚不像大宋汴京城,到了依然也是笙歌不断,欢声笑语,晚上亥时之后,大街上已经宵禁,看不到一个行人,唯有偶尔路过的巡城士兵“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响和准点报时的清脆梆子声。
今天夜里的析津府却连续迎来了两批不速之客叩门而入,惹起无数深宅大院的骚乱。
三更时分,本该是春梦正酣,可是皇城大殿中,身在燕京的辽国众臣悉数到场,个个临危襟坐,面容严肃。
亥兴言已经回来了,连夜入了燕京城,带回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辽主为宋军所掳!
大殿之内人头攒动,最上首坐的辽主文妃萧瑟瑟、元妃萧贵哥,身在燕京的诸王,晋王、秦王、梁王、许王也在座旁听。
自秦晋国王以下文武依次排开,大殿之上纷纷乱乱,众人各抒己见,每每议论不同争吵成了一团。
殿中上百的大臣分作几派吵吵嚷嚷,争执不休,已经过了一两个时辰了,还不能达成一致。
汉臣以南府宰相让文石为首一派,则是称辽主已经被俘,能否生还不得而知,现在首要的是另立新帝,以便号令全国,不让女直人和南朝有可趁之机。
让文石的建议得大部辽臣的同意,可是在立谁为新主之事上,这些大臣又分作三派,晋王派最多,秦王派其次,还有几个大臣坚决要立梁王的,原因就是辽主耶律延禧曾说过要立梁王为太子。
而亥兴言为首的辽主亲近大臣,则合前面几排都不同,要立刻发兵营救辽主,不该在此罔议废立之事。
朝中众臣之首,秦晋国王耶律和泽则一言不发,随他们去争吵不休,自己靠在椅背似乎睡着了,只做壁上观。
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也是站在一旁不置一言,他乃是辽国宗室,自是不希望这个时候还要因为废立之事再起内乱,这四派人马争得面红耳赤,各说各的道理。
不过让文石一派却是渐渐占了上风,晋王年长聪慧甚是得朝野人心,他这派势力也是慢慢扩大,其余各派已经渐渐没了声息。
看着朝中大臣慢慢都靠向晋王一派,其他本是观望着的也开始转变风向,支持晋王登上皇位,抢这从龙之功。
正在这关键之时,有宫使来报:枢密使萧修贤大人回来了!
闻得萧修贤回到燕京,大殿中刹那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不禁转身看着亥兴言,不是说萧修贤也被宋军俘虏了吗?怎么他能回来,难道事情并非是亥兴言所说那般?元妃萧贵哥更是激动,萧修贤是他的亲哥哥!
亥兴言也是茫然,他亲眼所见辽主和众位大臣都被宋军俘获,怎么萧修贤能回得来?
在一片安静之中,萧修贤大步走进弘政殿。见到辽主后宫亲王以及众位大臣都在,萧修贤弯腰环礼,然后直起身大声宣道:“圣旨!”
殿中之人一阵惊慌纷纷跪倒接旨。
萧修贤扫视一周,大声宣读辽主旨意,这圣旨中耶律延禧言明,由兰陵郡王萧修贤暂管本朝军事,秦晋国王辖南府众臣署理民事,二人各自节制朝中文武大臣。
萧修贤读完圣旨,四顾而视盯着众朝臣阴测测说道:“此乃陛下圣旨,本王启程之时,陛下有口谕,若有不从者均为叛逆,人人得而诛之!”
此言一出,弘政殿上死寂一片,众臣面面相觑,这等杀意盎然的话语背后,想必是陛下已经猜到会有人会妄自轻言废立新君之事。
谁又能知道,这话只是萧修贤杜撰出来的。
早在萧修贤进宫之前,他就事先寻到自己的宫中的心腹,以探听朝中之事,在得知已有过半朝臣都支持要立晋王为帝之后,萧修贤当即匆匆闯进宫来,拿出耶律延禧的圣旨,阻止此事。
为刹住这废立之言,特意杜撰出辽帝话语,以便自己总揽大权以行后事。
秦晋国王耶律和泽率先拜倒,口称遵旨,然后耶律大石等中立一派也是跪下接旨,愿听兰陵郡王的调遣。
亥兴言本就不肯立什么新帝,一门心思想救回辽主,虽然他和萧修贤有些龌龉,可也是同事,事关家族利益,就算再大的心结也要先放到一旁去。
现在他也是放下心中的愤懑,跪倒听令。
朝中大臣见这些手握实权的亲王宗室都已经接旨,知道大势已去,让文石心中苦叹,萧修贤一回,除非立秦王为帝还有商酌,否则唯有听命一途了。
萧修贤忽然携辽主圣旨回来,立时扭转朝中的局势。
他脸上面上虽不改色,心中却大呼惊险,要不是方才当机立断和吴迪合作,只怕晚到一步,明日晋王就要登基,大事休矣!
?一声令下,千军万马如潮水一般冲进了辽军大营。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