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无敌武将升级系统 > 第一百五十九章:不能散
    吴迪在怀仁之时,反反复复的考虑着今后三国的局势,越发的对萧修贤不放心起来。

    秦王一旦上位,辽国上下立刻便是萧修贤的天下,这点事毫不需要质疑的。

    按照萧修贤败家的本领,估计还不要一两年,辽国上上下下就能给他败得一干二净!如果是这样的话,绝不是吴迪愿意看见的事实。

    辽国现在虽然风雨飘摇,覆灭也是迟早的事情。可毕竟能拖得一日便是一日,辽国强一些正好可以多削弱一些女直人的实力。

    于是吴迪便留下一封书信,托怀仁县令转交给耶律大石,将此事清清楚楚的阐述了一遍,并说明义勇军此次东进便是要去燕京,与萧修贤合谋将辽主子嗣除秦王之外全部除去,让他自己决定该如何办理!

    在得到义勇军顺利突围的消息之后,其余三面大营的萧干等人都已经猜到一些内幕了。

    耶律大石看完吴迪留书后,整日未出房门一步,苦苦思索着该如何做才是最好。

    结果思来想去,还是唯有按照吴迪的建议才算最佳!立耶律和泽为帝、耶律博涛为太子,团结宗室力量铲除萧修贤等人的势力,对金人稳扎稳打徐徐图之!

    耶律大石想不通,吴迪这么做到底是想干什么?作为宋人为什么要给自己出主意稳定局势,难道真的是怕金兵灭辽南下?

    不过,就算他想不通吴迪的意图是什么,也必须要按照这个计划去做。

    不然正如这封信的主人所说,一旦秦王现在登基,萧修贤必定独揽大权,依着萧修贤那嫉贤妒能任人唯亲的性格,首当其冲容不下的就是与他有仇的耶律宏放,要逼走了耶律宏放,就等于失去了上京中京道!

    然后,他与萧干的权利也将慢慢摇被夺去,要真的被这种无能之辈掌握了大权,大辽的国祚是留不住两年了。

    明知道旁人是在利用你,你还不得不按照他所说的去做,这就叫做阳谋!

    耶律大石把吴迪的书信起码看过几十遍之后,长叹一声久久无语!然后小心翼翼的将书信折好,贴身放置起来。

    这种阳谋避无可避,除非他要拿着大辽的国祚去和吴迪赌气,否则必须是要按着吴迪的计划行事。

    被自己的仇人牵着鼻子走,还要心甘情愿的走,这种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为何他是宋人?为何不是我辽人!耶律大石心里反反复复的就是这一句!

    感慨半日之后,该做的还是要做。耶律大石一面带人不紧不慢的东去南京道,一面差人送出几封书信,秦晋国王耶律和泽,四军大王萧干和东路都统耶律宏放各自一封。

    等到耶律大石带兵赶到南京道,详细的打探清楚宫中发生的事情之后,却是意外的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金国东京道复州府,到大宋京东东路的登州,两座港口正好是在渤海的两个突出的半岛尖上,海路不过两百余里。

    顺风的话一夜就可到达,现在是秋天,也不过一夜加上半日。

    正好在第二日的早晨,太阳刚冉冉在东方升起之时,吴迪看见了那一抹浓浓的地平线!

    近乡情怯,吴迪现在便有一些。

    两个月前,他带着三千儿郎满怀着对前路的担忧和迷惘,走进了艰难的疯牛岭。

    现在,他的身旁只剩下五百男儿,在北国险死还生,即将登上大宋的国土。

    这个时刻,没有人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只能看见他的眼角有泪水滴落。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罢了。

    朝阳还只是露了半个头,天色半黑半亮,却已经染红了整座大海,就像鲜血一样,映衬着所有能看见的一切。

    庞大的船队越来越靠近海岸,已经能够慢慢看清岸上的房屋。义勇军的将士们都涌出船舱,站在船头任由海风吹拂着自己火热的胸膛,看着岸上密密麻麻的人们。

    登州港的码头上,早已经站满了前来欢迎义勇军归国的百姓。

    在人群的最前方,义勇军的几个头领赫然在列,他们早早便来到了码头,站在此处已经等了两个时辰了。

    在上万人的欢呼声中,海船队渐渐的靠近了岸边!

    海船刚刚止住,还没放下锚索,便有不少的平底小船从岸上争相划来,这是来接应人手物资的货船。

    吴迪第一个登上小舟踏上岸边,还未及站稳,便被迎过来的虎飞驰一把抱住。

    再往后面看依次站着丁德泽、宋亮、于永贞、常青等人,义勇军的头领们这次是倾巢而出,一个不拉的站在他的面前。

    码头上人多眼杂,也不好细谈,大家都是压抑住自己的激动,略略的寒暄几句,而后便等候着海船上的物资搬运下来,运抵岸边。

    丁德泽等人等待着在码头上,要清点此次带回的物资,吴迪还有他事。在码头正中,登州府的知州大人也已经等候多时了,他怎能不上去应酬几句。

    由于登州到汴京路途不近,吴迪也无法告知具体的回归日期,故朝廷并未专门派人来登州守候,只有发下圣旨,委派本地知州代表朝廷迎接回国的英雄们。

    还不等吴迪靠近,登州知州便上前过来见礼:“徽猷阁待制、署理登州知州张叔夜拜见济宁侯!”

    张叔夜!吴迪惊奇万分!

    这张叔夜也算历史上的有名人物,更巧的是,正史之中,就是他擒住了宋江,获功加直学士,徙济南府。

    这人现在不是该知海州的吗?怎么到了这登州?至于济宁侯的称呼,吴迪前几日早便知道了,他在辽阳驻下后派过使者往来大宋,算是了解了本朝内发生的种种事宜。

    吴迪也来不及细想,急忙回礼道:“久闻张嵇仲的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张叔夜对吴迪此人极感兴趣,眼前这位年轻人现在年方弱冠却是名震天下。

    现在一见果然相貌堂堂,端的是人中龙凤。

    虽说张叔夜本是礼部侍郎,就是为蔡京所忌,是以徽猷阁待制再知登州,算是被发配出来,赶出了朝堂。

    吴迪和蔡京走得极近,但这济宁侯的显爵得来是靠真刀真枪的战功杀回来的,朝野上下无人会非议半句。

    张叔夜最恨蔡京一党,可对于吴迪伐辽的武功也是佩服得很。大宋立朝百年最难的就是辽事,想当年,张叔夜也是出使过辽国的宋使,也见过不可一世的大辽天子,也算是受过不少窝囊气。

    吴迪的所作所为,给所有支持北伐之人吃了一个定心丸,更是动摇了不少老成持重者的心思。

    现在朝廷上下,甚至民间都满是兴兵北伐收复失地的言论,似乎在所有人的眼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故土之事,不过弹指之间的事情。

    吴迪和张叔夜相互客套几句,张叔夜便开始宣喻官家的旨意。这份圣旨全篇都是褒扬文字,最后加封济宁侯吴迪为保定军节度使、义勇军统制。

    义勇军编制也有所扩增,由五千加为八千,享配上三军饷,隶属三衙统管。并着令吴迪呈报此次北上有功将士名单于兵部,抵达登州半月后赴京接受朝廷的正式封赏。

    此次扩编事宜,倒是意外得来的收获。童贯本想趁着吴迪生死未卜之际,吞下义勇军的残部,归拢到自己帐下以备将来伐辽之用。

    不想反是被丁德泽给将了一军,丁德泽自行上表言称义勇军将士均是济州主户百姓,不愿屈身禁军,宁可自撤旗号转复为民!

    童贯顿时骑虎难下,这等刚立大功的军队,就因为不满自己的收编而解散。别说百姓非议,官员弹劾,就是官家也是万万不能准的。

    可是义勇军偏生不是朝廷的军队,只是百姓主户自发组建的民军,真要解散的话,不论是谁还当真没有办法!

    要是义勇军真的散了,童贯的压力就大了,上到皇帝下到黎民对他都会不满。

    这义勇军的表章里说得明明白白,因不愿舍家弃室赴汴京而散,这些缘由直指童贯!

    之后还是灵青,为了此事单骑走济州和义勇军众人协商。正巧此时吴迪的信使到达,便急忙转述此事报予他来定夺。

    这占了先机自然要提出条件,才有今日圣旨上的扩军配饷,仍驻济州的优厚待遇。

    张叔夜宣完圣旨,吴迪叩谢过了天恩,两人再客套了几句,便散了去。毕竟张叔夜与吴迪不是一路,就算是再欣赏也走不到一处去。

    吴迪此次回来所带的物资主要也就是战马了,义勇军血战辽阳之后,也剩下千余匹马,后完颜依尔将所缴获的五千余匹战马悉数拨与了吴迪。

    除了战马之外,还有在南京皇宫中洗劫而来大批的黄金珠宝等物,只可惜这其中在辽国之内,萧干追袭的路上抛洒小半。

    另外的就是映蝶兄妹和完颜依尔送的一些辽东珍稀之物,皮草人参等等。

    上百艘平底的货船往来不息,一千多民夫搬运之下,也就一个多时辰就搬运的差不多了。

    再说丁德泽等人前来迎接之时,也是带了千余的将士,这许多人一起动手,到得上午时分,义勇军就已经整备齐全。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