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就好,要不就……”吴迪想了一会,也是想不出该如何称呼,不由揉了揉眉头,哑然失笑道:“算了,随你吧,我现在去水泊里面看看,你要不要跟着我去,想你在北国生长,却是没见过这南面的景致。”
严采萍一声欢呼雀跃起来,她老远看见吴迪出来,就是想跟着他出去。
这庄子里她一个人也不识得,当真是闷坏了!严采萍想了想,福身娇笑施礼:“谢侯爷恩赐!”
九月天的京西路是艳阳高照,可四百里之外的汴京城天色确实阴郁得很。
惜菱在自己房内,一丝儿也放松不下来,面对着窗户临危襟坐。
在她对面站了一个人,一身白衣怀中抱着一把宝剑,头上戴着一个纱笼,模模糊糊的可以瞧见面容。
“你是吴迪所说的白衣!”惜菱声音清冷无比。
灵青仔细的端详惜菱,良久方才答道:“吴迪回来了,你知不知道?”
惜菱捂嘴轻笑道:“这件事情应该整个大宋的百姓都是知道的,尊驾似乎有些孤陋寡闻?”
眼角眉梢有着说不出的风情。
“我不光知道他回来了,还知道九月二十三,他要赶到汴京来,这个只怕你是不知道的?”
两个女子有些斗气般的针锋相对起来!
“知道又怎样?不知道又怎样?我又不会想去伤害他,倒是你,几次三番的来我这到底有何贵干?”惜菱讥笑道。
灵青脸上罩着面纱,也不知道是喜是怒,语气依然冷冰冰的:“我来寻你自然是有事的,只是前几日我自己还未弄清,现在清楚了所以再来找你。”
房内的空气有些僵硬,惜菱端正着身子静静坐着,面对着灵青闭口不语。
灵青停了一会,语气稍稍和缓了一些:“我有事情需要告知吴迪,可是我最近脱不开身前去济州。又等不及他来汴京的时候,我现在有事情会离开汴京一些时日,所以便来寻你,希望你能把我要说的话转告于他。”
惜菱微微有些惊讶,面前这个永远都是冷冰冰的女人,会有什么样的事情,是需要自己来转告的?
“除此之外,我还有件事情想你去做,不过想必此事你自己也是愿意的。”
惜菱轻笑:“这可未必,你有事情便直说罢,也无须再躲躲藏藏的,难道你还会怕了我这个弱女子不成?”
“等我说完你自然会明白,”灵青似乎在思考,想着如何说才算妥当。
惜菱不发一言,只是静静坐着,等待她把话说完。
“不要等吴迪到汴京了,你务必第一时间派人去找到他,你只须告诉他,朝中有人在算计他,要在大军北伐之前调他去防御西夏,他自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啊!”惜菱惊呼一声,“又要打仗了?吴迪不是刚从辽国回来么?怎的又要他去西面?这大宋朝廷就没人了,总要他去出生入死?”
灵青也是苦笑,声音中显出无比的落寞:“这些你不需问我,还不如去问吴迪自己。你按照我的话直说就是,他自然心里明白,如何处理便看他自己了。”
惜菱愣了愣神,看着灵青的眼神亲切了许多,起身施了一礼:“多谢姑娘厚爱,奴家代吴迪感激不尽。”
不想灵青却是有些恼怒,侧身不受此礼冷冷说道:“要谢我也该是吴迪亲来,怕也轮不到你来代吧!你帮我办事,我自然是有礼物酬谢你的。”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低了过去,惜菱接过一看,却是一张曲谱。
灵青微微带着丝欢愉说道:“这是我从辽国返回的时候,吴迪赠我的一曲:出塞曲。等他赴京进城的时候,你便在路上唱给他听。唱完之后,此曲谱就归你了,当做我的谢礼吧!”
惜菱手中拿着曲谱,按照上面的音调哼了几声,眼波一转,掠过灵青的面纱,窃窃笑道:“原来姑娘也是吴迪的红颜知己,怪不得如此紧张他。”
灵青脸上一红,幸好蒙着面纱也不虞被人发觉:“我和他不过朋友之谊,在辽国之时得了他不少的照顾,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江湖儿女可不像你们这般,整日里就知道情情爱爱的。”
惜菱笑声不止,并不接她的话。
灵青已是被她笑得站不住脚了,语气竟然带出了些许的慌张:“话我已说完,就先告辞了!”话音还未落,便穿出窗户,径自走了!
惜菱看着灵青的白衣在窗外三两下的消失,笑容渐渐褪去,唯有一丝幽怨慢慢浮出。
一声叹息之后,坐在案几旁寂寥的拨弄起琴弦来。
……
吴迪这几日可是忙得很,花了几天的功夫,把水泊里面大大小小的岛屿行了个遍。这八百里的梁山水泊,当真是个藏兵的好地方。
繁华的水道都是靠着南面,大些可以藏人的岛屿却都在北面,清净得很,除了一些打渔割蒲的本地渔民之外,再无人会到这等僻静之处。
其实这些北边的岛屿原本都是些山峰,百年前黄河决堤,河水灌入山脚便成了岛。这百年来黄河又决堤了几次,梁山水泊的面积倒是越来越大了,说是八百里实际已经有些不止了。
水泊群岛之中,最大的还属梁山。梁山由六座山峰组成,其中藏个七八千兵士是绰绰有余的。除了梁山之外,还有几座能藏二三千人的岛屿,至于其他那数十座分别放置数百上千人也是不成问题。只要把北面的水域控制好了,在水泊中藏上两三万人当真是神鬼不知。
现在各个岛屿上,该建的房舍都已经基本建好,兵营仓库操场一应俱全,还都是藏在岛中茂密的树林或者山峰下,不是近观万万难以察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算算日子,现在也已经九月半了,距离方腊起事已经迫在眉睫!吴迪把义勇军将士除开后勤水军之外五千余人,全部打乱再次重新组编。因为在此次北上之行中,他也发现了自己原本建军方略中一个很致命的大问题。
这就是兵制的问题,和游牧民族作战,只有靠骑兵才能获胜。此次在辽国几次大胜,都是义勇军的步军建功,可是这些都是些特例。
主要是自己一方步步领先,逼得辽军不得不主动进攻。要是哪天敌人并不需进攻自己,只要派出骑兵远远牵制,断我粮草,步军必败无疑。
这事情太简单不过,步军没有速度,对上骑军打也打不着,连跑都跑不了。此次在辽国的胜利,义勇军就是占尽了速度的便宜。这也亏得他们是人少马多,不然就靠着并不算娴熟的马术,哪能有一兵一卒能脱困生还?
从前义勇军士缺马,现在暂时是不缺了,前前后后现在归拢起来,义勇军的战马已经有一万五千多匹,按照眼前的人手,一人三马都是有余。可是从长远来看,仍旧是缺的,因为要扩编!
吴迪的计划是利用此次南下平乱的机会,起码要带回五万人口,起码要两万男丁!这样就可以把义勇军扩大到二万人!同时还要组建起一支后备的民兵队伍,这就要看到时候吴家庄能有多少壮丁了。
这支民兵队伍忙时务农,闲时操演。过得几年也算是训练有素的队伍。
要是这样的人数来计算的话,起码要配备二万五千匹战马才勉强够。
那么还会有一万匹战马的缺额,这个缺额已是没有其他的法子,只有去慢慢采买。
要是从前,买这么多的战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现在好了些,自去了辽东一趟,他有了个主意,那便是去辽东买马!辽东地广民稀,马匹却是不少。
每次数百匹的采买,慢慢累积的话,万匹战马一两年内就能置办齐全。而且从辽东可以水路直达京东,无需经过人多繁华处,一次也只是数百匹,这样还不会招人瞩目。
全军建成骑军!这就是吴迪的计划!
骑军难建,没个一两年的功夫,是绝建不出一支合格的骑军出来的,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现在就要开始搭建了。
至于步军倒是简单得多,只要有个三五月,至多半年基本就能成型。这也就是他准备设一支民兵的原因,一支间断训练了四五年的民兵,足够胜任步军的责任了。
平淡的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着激情。
经受过激情的人,又渴望着能够享受平静的生活。吴迪现在就很享受眼前的生活,虽然依旧很忙碌,但是很充实,很宁静,很踏实,很快乐。
真正整日幻想着鲜血和杀戮的人,不是没有,只是极少。像吴迪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还是愿意过着这样波澜不惊的日子。
只可惜,这种日子很短,短到屈指可数。再过得几日,他又要赴汴京一行了。
义勇军从北面带回的辽主亲眷们,早在登州便交付给了禁军,由他们先行押往东京汴梁。官家对他很体贴,或者是想弥补些什么吧,特准吴迪可以先回家休息半月才前往京城。微信搜索公众号:wmdy66,你寂寞,小姐姐用电影温暖你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