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正在客套,话声不大,但却清清楚楚的传到了吴迪的耳朵里。
“几位就不必再送了,答应观主的事情,我自会办妥的”这是史文恭的声音。
“好,史公子既然如此说,我等就拭目以待,我们多宝观庞观主不日还有书信送到,到时候史公子依照行事就可”
史文恭道:“一定照办,好了告辞了”
“不远送……”
几人送到院门口,史文恭抱拳离去,剩余的黑衣人也自回房而去,院子里瞬间就空了,吴迪这才钻了出来,心下暗讨:“史文恭怎么和明教的人来往了,刚才说什么多宝观,庞观主,那不是就是庞万春吗?眼下明教大势已去,庞万春还在京城活动什么呢,是否有什么图谋?”
响起安道全临走之时,交代吴迪密切注意庞万春的动向,吴迪决定看看庞万春到底要干什么?冷哼了一声,暗道:“史文恭竟然和邪教的人勾勾搭搭的,这是谋逆的大罪啊!真是找死,看来老天爷给我的机会是一个又一个,史文恭你小子,本来不想这么快就收拾你的,现在你送上门来,我还跟你客气什么?”
史文恭坐在轿子中,没来由的就打了个喷嚏,揉了揉鼻子,又挠了挠头发,不知所以,他那知道有人在念叨他,准备拿他开刀了。
鉴于对此处一大片房舍地形不熟,吴迪直接跃出墙外,来到门前,看了看门牌,上写:酸枣门西大街酸枣路甲子九号,吴迪想了想,这里一片房舍好像是大太监杨戬的外宅啊,看来不简单啊!
吴迪没有贸然行动,将门牌记住之后,出街叫了一辆牛车,报了悦来客栈的地址,“吱吱扭扭”的坐着牛车离去了……第二天一早,悦来客栈闯进来几个黄门内侍,到处寻找一个眉毛发红的年轻人,客栈内一片慌乱。
“宣杭州府萧保义,西殿前司接旨!”黄门内侍喊道。
顾小六速去禀报吴迪:“肖总!大概是找您的”
原来宋徽宗昨晚回去之后,对吴迪的计策又思索良久,第二天早朝,大辽国催贡使萧仲恭上殿,声称,今年的岁贡就按照大宋拟定的方式,二十万绢不变,冲抵岁银加岁绢10万,另委托大宋收杂绢二十万,押银以货物冲抵,交由汴梁城南北牙行璞官,良民薛炳昌中间接洽。
宋徽宗暗道:“真是好机会啊!看来吴迪所言不虚,”随即允诺。
萧仲恭大喜,没想到事情能进行的如此顺利,原打算要在大宋逗留几个月的时间,事情这样顺利解决,使命已经完成,到可以快些回去了,随即向徽宗请辞回国。
宋徽宗赐酒帛及御用瓷器给他,表示宋辽两国世代交好,愿催贡使回去后,在加强两国边贸互市方面做出贡献云云。
萧仲恭退出后,徽宗立即拟旨宣召吴迪。
吴迪赶到西殿前司领旨,徽宗任命吴迪为北署宣徽使,全权组织规划实施,大宋于辽金两国的民间贸易,责成组建北地贸易实务局,挑选主事,一应节制听调……
这个北地贸易实务局,乃被后人称为“北贸局”大宋国制,“局”都是民间机构,而“司”才是官方机构。不管怎么说吧,吴迪现在也算是大宋朝的从四品的高官了!不仅如此,吴迪从此名字也被官方称为:“吴迪”。
皇帝御赐扭绞金章,和能出使外国的符节和国书,算是对他身份的官方认可,但北贸局的身份却不被官方承认,一应事情的处理,自决!
说起来这就像是一个玩笑,虽然吴迪的官职也算在吏部花名备案了,但却没有官袍服带,啥叫:北署宣徽使?莫名其妙的官职,但吴迪根本不在意,成立北贸局才是他的目的。
领旨之后就速去寻找薛炳昌,任命他为北贸局的主事,迅速召集人手准备日昌隆二十万杂绢的北销,薛炳昌也接到朝廷敕令,委为辽使接洽,双方办事迅速,薛炳昌也没料到,一觉醒来,自己得了个半官方的身份:“辽使接洽!”
不管怎么说吧,吴迪现在已经飞速的成为了一颗大树,一只能让人抱的大腿,薛炳昌干嘛不抱?牙行帮总归是民间组织,自己也想谋个一官半职的,到时候也能光宗耀祖,遂对吴迪言听计从,分外卖力,一应事务的处理井井有条。
苏若才闻听吴迪竟然得了官职,还是个从四品的大官,同时二十万杂绢已被销售,忍不住惊讶万分,心道:“怎么他做事情这样迅速!简直是雷霆万钧,势不可挡,日昌隆靠上他真不知是福是祸”
有几件事情吴迪要办,立刻安排顾小六钱拔光等人,密切监视酸枣门西大街酸枣路甲子九号,邪教一党的动向,同时监视史文恭的动向,史家在京城的住址并不难知道,驸马大街上的一处大宅子,先盯着,吴迪还没想好怎么对付史家,到时候再动手不迟。
另一件事,就是委托苏若才为他找几株上好的菊花名品,想来萧仲恭就要回国了,这个人将来有大用,吴迪自然想尽一切办法先交好他。
萧仲恭这两日很忙,准备行装,四处采购,身上的伤估计都好了,吴迪却被苏若才抓来,一同观看史家送来的合作造船的图册。
“切!这算什么玩意?还在想造明轮,我们要造就造螺旋桨船!”吴迪鄙夷的说道。
苏若才愕然,“怎么这种船船叫明轮吗?外观上倒是很奇特啊!”
史家送来那张海船图,基本上就有一种轮浆自动船,船高六丈有余,长不足三十六丈,船的舷侧或艉部装置了人力桨轮,当人力踩动车轮时,叶片拨水,产生动力,船也随之前行。这种船一直到明朝的时候都有在造,近代工业化以后蒸汽机的使用,也有一段时期这种明轮船大行其道。
这种自动轮浆船本是一种先进的设计,虽然自公元5世纪以来就开始有这种船的雏形,唐代的李皋则于784年成功设计出桨轮船,但这种船非常的耗材料,凡采用人力自动船的设计,都要求此船的结构必需结实才行,所用材料非得是那种坚固耐用的木料。
如要在海里航行,更需加大加厚船体的木料,于是这种船每一艘都很笨重,且转向不灵活,方向的操纵比较费力,而在宋代,这种船则被叫做“车船”
大多数车船,因为抵受不住海浪的冲击而加厚材料船体,但这样成本太大,于是这种船多是出没于内河航道之上。史家在此种明轮车船的基础上,采取了一些创新性的设计,想以此作为海上贸易的用船,也不是没有道理,瓷器这东西还是很怕颠簸,如果使用速度相对较慢,有比较厚重沉稳的“车船”则是比较稳妥的打算。
可这种东西,在吴迪这种现代人面前,无疑是落伍的,该被淘汰的。吴迪告诉苏若才,现在日昌隆已将蒸汽动力的机器设计了出来,但这种东西不是只能简简单单的在用于纺纱织布,将来的完全可以让他来驱动车马船舶,那种动力之下,车船是什么样的速度?岂是这种“车船”能比的?
苏若才被说得一愣一愣的,想想吴迪所讲,确有道理,史家因为建造这样的巨型明轮船却是费用庞大,之所以才想到了日昌隆,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日昌隆发明了蒸汽动力的机器,所以他们找日昌隆的合作,则变得毫无意义。
看来与史家的合作已经没有必要,苏若才决定离开京城返回江宁,但在走之前除了要将这次的京城之行所取得成果,以及和史家合作内容的结果,传书给父亲和墨家高层,同时也要和吴迪商量一下行程。
按照苏若才的计划,那是要和吴迪一同回去的,但吴迪考虑徐州铁矿和太平铁厂的事情还要处理,决定让苏若才跟着自己先回徐州。
手下来报,委托日昌隆东京分号帮忙寻找的店铺已经有了眉目,巧的是这间想要转卖的店铺也在第三甜水巷,几乎挨着日昌隆东京分号。那是一间针线铺,老板姓蔡,生意不好,卖了店铺准备投亲。
吴迪和苏若才一同前往观看,店铺是一个里进三间的的门面,作为顾氏炼坊在京城的分号,略微小了一点,但也勉强够用,这里与日昌隆分号还隔着两家店铺,一家豆腐坊,一家药铺。
苏若才道:“先这样吧,等安顿下来之后,可以高价将豆腐坊也收过来,日昌隆也可以收购药铺,到时候两家就挨着了”说两家就挨着了,苏若才心里面甜丝丝的。
吴迪道:“就按若才说的办,这家蔡老板看着也为难,买下的时候不能亏了人家”
日昌隆分号的掌柜就在旁边,心理面纳闷,“怎么这人对我们大掌柜用吩咐的语气哪?大掌柜好像还挺开心,这是什么世道啊?”
此间事情一了,吴迪也没有理由再赖在京城了,他现在是从四品的文官,可是一没官服,二没衙门办公,只要北贸局开张时自己去看看,有薛炳昌在操作一切,自己完全可以进行遥控,这家在京城的顾氏炼坊分号,就当联络处也好。
顾小六走了进来,向吴迪道:“那房子里的人,分批出来了,老钱让我来问你,还要不要追踪?”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