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凯看了一下,这间菜馆门前根本没有匾额什么的。只是在半圆形的大门后天井里有一块石屏风,上面有棣书“四海一家”四个大字,整个环境看起来还像似一回事,古色古香竹林掩映,不到近前,根本不会知道这里还藏有玄机。

    陆凯二人刚刚走进天井,眼前迎来一位美女,齐耳短发,眼神看似朦胧却掩不住睿智的光芒,配上剪裁合体的套装,正是刘晓晴!

    郑海玲接了刘晓晴的电话后一时失言把陆凯带了进去,陆凯虽然不愿但还是陪着郑海玲到了“四海一家”私房菜馆,他也想看看这位“海归”美女到底是何方神圣,搞得神神秘秘的,进了医院都闲不住。

    两人进到院落见刘晓晴已经特意在天井之中等自己。陆凯脑子一转,这白领还算不矫情,知道感谢别人起码得有个礼数,对刘晓晴上次不辞而别在自己心中造成的恶劣印象稍稍有些改观。陆凯特意向刘晓晴的手指看去,已经没有那枚戒指。

    郑海玲看到陆凯和刘晓晴两人相互打量,正待给二人做个正式介绍,不料刘晓晴突然整了一句话:“原来是你,我想起来了,我在车站坐的车就是你骑的吧!”

    刘晓晴至今对陆凯在市区路上摆了自己一道印象很深,看到陆凯走到近前,一细看竟然是他!

    看到两人早在风景区以前有过接触,郑海玲已经到了嘴边的话憋得很难受,硬生生的的整出一句:“我说嘛,我们三人缘分还是不错的喔,陆凯也不讲讲!”

    这本来只是一句锦上添花的话,被接下来陆凯一句话给秒到十里远处表错了情。

    本来三人距离就很近,经刘晓晴这一说,陆凯总算是想起来这位是那天车站搭自己电摩的美女。

    记得她上次穿的好像是一件波西米亚上装,腰包斜跨,整个一个混搭风格,感觉充满跃动的活力,再看一眼现在的正装,气质明显一变啊,看来女人是活动的衣服架子一点也不错。

    “谢谢你还能记得我,记忆力好的让人羡慕哈。”陆凯说出了自己都觉得奇怪的一句话,引得旁边对他有些了解的郑海玲侧目而视,这男人见了美女说话都不一样了哈,难道他喜欢干练的女性,还得是短发的!

    “没什么,救命之恩怎能忘记,只是名字忘了问,郑海玲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机会告诉我!”

    刘晓晴对摩的师傅的印象还算是不错。起码不粗俗,贵在有自知之明,问起陆凯的名字。

    “陆凯。以后直接喊我的名字或者是小陆都可以的。”陆凯难得正式向一位美女介绍自己的姓名,整的文绉绉的。虽然他的脑子里想法不是这样回答,看来确实是少了和女人的接触不无关系?

    郑海玲补上一句:“两位还是到屋里说吧,今天看看我这位老同学拿什么招待我。”

    三人相视一笑,步进一间雅间落座。

    雅间设置并没有想象中的富丽堂皇,从陈设中看出偏向于淡雅柔和,简洁明快,雅俗共赏。在陆凯看来也不排斥这种布局,可见“四海一家”老板的功底够深。

    刘晓晴和两人闲扯两句,问吃什么菜,除了国家明令禁止的菜品,其余的只要是符合时节差不多都能吃到,什么鱼翅燕窝更是常年准备。刘晓晴说的话因为工作原因总是带有痕迹很重的“套话”味道,用以应对各种所需要的关系。

    但她没有想到郑海玲两人表现出的品味绝非庸俗,特别是陆凯的外表与想法根本不符合,完全不“科学”哈。

    郑海玲道:“鱼翅燕窝就免了吧,除了贵的要死,其他一无是处,整点家常菜吧,越是平常菜想要做好吃越是困难,就看这里的大厨功力如何了。”

    郑海玲是搞技术研究的,涉猎颇多,对于所谓的鱼翅燕窝的本质是清楚的,吃这些东西纯属烧钱的节奏。

    坐在对面的陆凯不假思索的道:“厨房里有预备的炖鸡汤吧,先上一盆,营养丰富易消化,晚上吃可以补充睡眠;再上个鸳鸯鱼火锅,整两个时令小菜足以!”

    刘晓晴用眼神示意郑海玲还有什么补充没有,见郑海玲同意陆凯的意见后喊来门口的服务员,按照陆凯所点的菜品一一呈上来,心里面已经对二人高看几分。

    刘晓晴知道郑海玲出身干部家庭,能保持一种实用主义很是赞赏,对陆凯感觉已经是大变,这人虽然看起来有点微胖,还是眯眯眼,看来智商一般,没想到对吃倒是有研究。

    她根本不知道,陆凯以前和工友们对厂里的大食堂深恶痛绝,闲暇时总想着自己做什么好吃的,虽然环境和时间不允许,但不妨碍陆凯已经进化成为一枚真正的吃货,对什么是真正的营养又可口的食物可是成竹在胸。

    刘晓晴也对陆凯安排鸳鸯鱼火锅表示满意,清淡和重口依据个人口味自理又吃的高兴。

    不知道什么原因,三人都没有提到有关酒类的词语,这事也就在菜品上齐以后被自动忽略掉。

    陆凯看到鸡汤上来也不客气,先用汤勺舀了两勺倒进碗里喝掉,说了一句让两位美女哭笑不得的话:口干了,喝点鸡汤先。

    敢情这家伙是早有预谋的,把鸡汤当做有营养的茶水?一下子活跃了雅间里的气氛。

    刘晓晴借着气氛活跃的时机再次感谢了郑海玲和陆凯的救命之恩,说早就该请两人单独聚一聚,奈何公司有事情一直不能如愿。

    郑海玲和陆凯纷纷表示这事情没有什么,换了是其他人也会相救的。为了不使本来已经活跃的气氛再次陷入尴尬。郑海玲试着问起了关于刘思琪的事情。问刘晓晴要去的地方和刘思琪的能源所是否有关系。

    刘晓晴对于郑海玲的问题回答得很直接了当,对两人道:“刘思琪也是我的同学,这次到能源研究所确实与她从事的研究有关系,但不是主要的,公司需要的是接触研究所高层,评估研究所以后的发展潜力,如果有发展后劲,作为公司独立的调研员我会写报告上去让研究所参与一些项目。”

    刘晓晴看到陆凯两人的表情后知道自己的解释并不令人满意,大略一想就知道了其中原因,解释道:“上次看到的戒指只是一个通讯工具,是一次性的,定点传输我的情况到公司,让他们来接我,xr是拼音简写,就是星锐公司。放心,我不是间谍,只是一个科技调查员,为一间跨国公司服务。由于公司专业性很强,少有人知道。”

    刘晓晴终于说出了让陆凯和郑海玲真正感兴趣的话!一定程度上将自己从“商业间谍”这种标签里拉了出来。

    陆凯三人在私房菜馆一直吃到十点多才结账离去,相约有空常联系。

    刘晓晴自有去处,陆凯却一直把郑海玲送到小区门口才回去。郑海玲在大门前半开玩笑的说让陆凯再“整”一块储能水晶给自己,自己买一辆电自配上。

    陆凯考虑到现在不是张扬的时候,只是说现在只有两块,一块在刘思琪手里,一块在老刘手里,没有多的,以后一定给,不会食言。

    郑海玲回到家里还在想陆凯是不是真的会送自己储能水晶?想到有了它自己一天可以骑车几百公里,又不费油,感觉一定很棒吧。

    别人要是知道她的想法只会说:人类移动的梦想从不停息!

    自从刘思琪回到能源所已经好多天过去了,时间已经进入盛夏却没有多少消息。陆凯挨不过还是干回了老本行,去跑摩的,毕竟混个饭钱什么的。

    期间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接了两次师妹王冬苳的电话,打了一次回家。老刘让自己陪他到解放水库钓鱼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去成,直说下次再不去就不喊陆凯了。让陆凯好一顿解释。

    陆凯预料的仇家如金老板没有动静,就像从来没有和他接触过一样。

    至于“黑网”杀手组织也没有动静,因为几个杀手根本不知道陆凯的真面目!后来陆凯问过郑海玲,那天晚上,根本没有其他人上到三楼,陆凯被蒙在t恤下的面相杀手不会知道。

    陆凯也理不清杀手为什么不上三楼这其中的道理,难道那个“罡气”真的有用。自然是加强对紫色能量的变形变异化练习,以应对不时之需。

    陆凯找遍各种书籍,并不认同自己对离体能量团的使用看作是“罡气”,想不明白后将它搁置一边,认真的鼓捣起水晶。

    陆凯将剩下的四块白水晶全部用紫色闪电能量蚀刻出储能三维空间通道,都是最简单的十九层结构,与送到能源所的那一块一样,都是半成品。

    经过陆凯几天连续实验,在电池组满电的情况下基本固定在充电时间为三十分钟,费电五度,里程一百五十公里。这进一步坚定了陆凯把水晶用于商业实用的信心,就等能源所的消息了。

    星晴天的早上,解放水库岸边。陆凯好不容易钓上来一条鲫鱼,正待向旁边的郑海玲和老刘“炫耀”时,手机响了起来。

    郑海玲自从调回刑侦搞技术工作,没有交警出外勤那样的繁忙,星晴天一般都看做是轮休,老刘相邀钓鱼陆凯就把郑海玲喊到一起。

    多一个女人还是漂亮的那种陆凯当然感觉很养眼。

    老刘看到难得多一个人欣赏自己的钓鱼技术,自顾自的和警花摆谈起钓鱼是个技术活的老话来。

    陆凯接通电话,是能源所某领导借用刘思琪的电话打来的。

    大意是刘思琪带回研究所的水晶能源所已经初步研究了一下,运用各种仪器和设备证实了这块水晶确实能存储电能,仪器探查看到水晶中有一些非原生的细小通道,想让陆凯到能源所签署一个协议,把水晶能存储电能的发明技术转让到自己名下,所得利益三七分成,陆凯三成,研究所七成。

    陆凯将自己愤怒的情绪压下,不让电话那一头听出来。借口这种储能水晶是偶然所得,对于其中有什么技术一无所知,不然也不会送到研究所供人研究。现在看来水晶内含的技术挺复杂的,就放在研究所由刘思琪代为保管,研究所可以一直研究,没有时间限制,不必送回来后挂了电话。

    陆凯这么说其实也是逼不得已。他没有想到研究所虽然已经脱离了国有牌子,还是这样官僚主义,拥有优势资源诸多设备搞不定水晶也就算啦,还无耻的想从自己手里“套”到水晶的秘密,这种想法十分露骨和贪得无厌。

    幸好陆凯早有准备,研究所从刘思琪嘴里只能知道自己有两块水晶,其他情况根本没有,如果现在要回水晶会对刘思琪的工作不利。

    暂时把那块半成品水晶寄放在研究所,由着他们折腾,现在看来以研究所的实力想在短时间有个信服的研究结果很难。

    陆凯看着水面附近的鱼漂被水下的鱼儿带着一动一动,知道这是小鱼在试探,也不起竿。想起了刚才的电话,心里愤怒的情绪由不得爆发了出来。

    尼玛,改革已经很多年了,到了现在国内的研究方面依然有很多的问题,大型科研机构尚且是如此,,学术造假盛行。连一个正常的科学态度都不能坚持!可以想见明间科学(明科)要在中国有所发展有多难!

    陆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证实了一些坊间传言,有某某人搞出了一项新发明,却一直得不到“专家”的认可,说他的所谓发明根本不实用,经不起检验什么的。看来自己和他差不多,都是榆木脑袋。陆凯已经决定了,此路不通自己想办法搞下去。

    陆凯将鱼竿抬起,收回鱼线给鱼钩上了鱼饵,重新放回水中后向老刘和郑海玲讲了能源所的情况。

    老刘和郑海玲也对堂堂研究所搞这些名堂很是气愤,说能源所不行,支持陆凯自己搞,有什么需要的到时候吱一声,有求必应。老刘通过能源所的态度也明白了陆凯早先的谨慎是很正确的,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人讨论起来,话题越来越深入,知道了明间搞研究离不开专业检测监视设备、说白了还不是钱的问题。没有几十上百万的基础投入,想搞个研究根本无从谈起。

    可钱从哪里来?陆凯考虑到将储能水晶有限度的推上市场,可没有想好如何掩护水晶本来面目的办法,将自己的忧虑讲了出来。引起老刘和警花的热烈讨论。

    最后终于统一了思路,关键在于储能水晶没有包装,给它整一个外壳冒充某型“仪器”或者“设备”,看到加了这种“设备”或者“仪器”后确实有用,一般使用者是不会去深究的。以后有了发展基础,还可以搞真正的研究,争取拿一个发明专利什么的,用来注册商标。

    陆凯没有想到钓鱼能整出这样的效果,看来应该和老刘多学习啊!以静制动有时候效果是很神奇的。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