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和圣修的实验数据可曾经过检索和归纳?”代维翻看手中的资料,看似随意地冲毋刚问话。
“有的。”毋刚当即点头,就着已经早作准备的措辞开始为代维进行讲解,“普通人的实验之中,我们择选了人一生中的主要几个阶段进行实验,分别为婴儿时期,孩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壮年时期,老年时期,以及垂暮时期。
“除此之外,我们还按照个人身体状况、性别、肥胖美丑等进行了分别性的实验数据采集。
“通过巨大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我们从中得出了这样一些实验结果:婴儿时期时,个人与水的亲和度基本上要大于少年人,少年人则大于青年人,青年人则大于壮年人,壮年人大于老年人,老年人则大于垂暮者。
“并且,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婴儿时期的个人与水之间的亲和度,处于这一时期的个人当皮肤接触水后,水会在皮肤上粘连更多,停留更久,甚至是当水滴与地面呈现上下方位关系时,这些水滴都不会从皮肤上掉落下来。
“而老者和垂暮者则与婴儿个体的实验结果完全相反,尤其是垂暮者,其与水的亲和度达到了清晰可以被察觉到的地步,当水落到他们的皮肤上时,水滴的粘连数量少,停留时间段。
“而且在实验之中,其中一个个体的皮肤出现了与水几无粘连的情况,也就是代院长您说的与水的亲和度近乎为零。
“当发现这一结果的时候,我们立马就对这个实验素材进行了全方位的看护,果然,在两天后,这个实验素材就失去了生命气息。”
“有没有对病恙实验素材进行样本统计?”代维继续问道。
“有的,”毋刚依旧还是点了点头,“病恙的实验数据在往下再翻四页。”
他探头看了一眼代维手中的实验记载,提示了代维病恙数据所在的位置,而后继续对代维提出的问题进了新一轮的介绍。
“病恙数据与实验计划目的数据接近一致,当个体患病时,其与水的亲和度会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具体表现为皮肤上粘连的水滴会变小,粘连的时间会变短,但奇怪的实验素材在病恙时期与水的亲和表现与未患病时是极为接近的。代圣师,你可以看这里的图样记载。”
毋刚凑到代维近前,将代维手中的资料往后翻阅了几页,指着其中两幅比对图给代维进行讲解。
从比对图中,代维发现了一个与自己认知和预期具有着巨大偏差的实验结果。
在实验提出和建设的期间,代维以为实验素材在患病期间与水的亲和度会呈现极度下降的趋势,甚至会出现皮肤无法粘连水的情况,但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到,事实并非如此。
当个体呈现病恙状态时,与水的亲和度确实会下降,但具体表现形式却并非代维曾以为的那般无法粘连水珠,而是呈大小比例性缩减,而非多少比例缩减。
也就是说如果实验素材个体在非病恙时期皮肤与水接触后可以粘连十滴水,那么在病恙期间,实验个体与水接触后依旧可以粘连十滴水,只是这十滴水相对非病恙时期要更小,粘连度要更低。
如健康时期需要在洗手后需要用力甩动手才可以将手上的大部分水甩掉,但是在病恙期间,花费比之寻常更小的力气就可以将水甩掉。
粘连度变小可以理解,但水滴变小这样的实验结果对于代维而言显然是不合理的,水的粘度一定的情况下,地心引力一定的情况下,不管水珠处于什么地方和什么东西上面,按照道理来讲应该都是同等大小才对。
代维思考一下其中的缘由,又向毋刚和熊吉几番确认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后,代维心中得出了一个猜测:
这方世界具备着圣力和灵能,具备着一些无法用曾经的科学进行理解的东西,若是强行套用以前的认知和世界观,很有可能会出现巨大的错误。
而且代维曾经也听说过一句话:当所有可选项中具备正确答案的时候,如果排除了所有错误的答案,那么剩下的那个答案就绝对是正确答案,即便那个答案再怎么不符合逻辑和常理。
现在这种情况与这句话具备着一定的逻辑相似性,虽然呈现的实验数据看似不可能,但却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实验助手请记录,”代维将手中的资料递到了熊吉的面前,“实验数据分析猜想:实验素材处于病恙时期,其生命遭受了巨大的威胁,这一时期的个人处于寿命随时会被外力断绝的情况,因而个人与水之间的亲和度处于一种奇妙的状态。”
代维思考了片刻,整理了一些措辞才继续道:“因为伤病可能导致个人死亡,因此病恙时期的个人寿命与个人寿数出现矛盾性反向。如果个人能度过伤病期,则寿数已经具备参考性,若个人无法度过伤病期,则寿数会呈现巨大的波动,只能提供暂时的短期参考性,不再具备长期参考性。
“并且,个人的伤病可以会导致寿数的上限出现缩减,具体数值未知,视伤病眼中程度和个人对伤病的应对措施而定——阐述完毕!”
代维将最新生出的猜想让熊吉完整记录,而后又接过资料认真地检索了一遍。
从毋刚和熊吉的阐述之中,以及手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分析,代维基本上可以确认寿数与个人和水之间的亲和的基本关系。
基于这样的前提之下,下一步的实验便需要进行展开了,在接下来的实验之中,代维需要推敲出最适合检测寿数的水源,以及个人与水之间的亲和度检测方法。
普通的水源具备参考价值但却并不准确,而且也并不具备玄奇玄妙和令人仰视敬畏的特性,就算可以准确地检索出个人的寿数,但对于圣修而言,这样的仪式会显得简陋粗糙,不被人所重视和珍视,甚至还会被人所不屑。
继而,提出寿数理论和提出测寿之法的代维也不会因为测寿之法得到巨大的神圣光环印象。
所以,要想依靠测寿之法为自己奠定一个特别的尊崇地位,那么在仪式上和选材上就需要好生的斟酌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