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东大帅徐达所率十万兵马进军至山东境内,一路烧杀抢掠,无论年龄,男女,所到之处,镇不成镇,村不将村。尸横遍野,哭声震天。徐达也为此夜不能寐,几天就已头生白发。这日大军来到了桓城下属的段家庄。
在段家庄中又一户德高望重的人家,本姓段氏。乃本地久住之民,这段家庄中这家多年累积,世代为官。只是近三代因厌恶朝中争斗,不在步入仕途。段家家传武功深不可测,又因家财万贯,在村中以至镇上都时小有名气,段家老爷,为人正直,乐善好施;因而德高望重。可惜膝下无子,知道中年才喜的双子。村中都说这是上天看到了段老爷的为人。感动的给了他双胞胎。也为此段老爷给他们取名凌、辉二字。意在此二子又凌云之志,光祖耀宗。今天正值这两个孩子的满月。全村人闻讯都来道喜,大家你看看我,我说说你,有说有笑,甚是欢喜。男人们去大堂里给段老爷道喜,女人们去夫人房里看两个小公子。在这里谈东说西的很是高兴。到了正午时分,大家都入座准备开席时。突然,有个仆人匆忙的跑来,大声说:“不好了,不好了,好像有一支大军正朝我们这里来了。”段老爷有些不解连忙问道:“是什么人?”只见家仆气喘吁吁的说:“小人在土丘上只隐隐约约的在大军前面看到有衣面大旗,上写着一个‘徐’字。”段老爷连忙站起说“徐字?难道是徐达的大军,此人可是如今大明朝的开国功臣呀!他来这里有何贵干呀?”
这时村长说“不管他们来干什么,毕竟时朝廷的人,而且此人还位居公爵。我们的去恭迎一下”
“村长,此人率军前来,此地又无叛军,战乱;恐怕来者不善呀!还是不去为好。”段老爷谨慎的说。村长又道“徐达是朝廷重臣,位居公爵。他竟然来到了我们村,哪能又不去恭迎的道理呀?段老爷,不必多虑。”段老爷并没有说什么,点头默许。于是村中男女老少,放过下碗筷,走到村头,村长带着村中有名望的人站于两侧,恭迎徐达大军。
大军距离村口越来越近,村长等人分立两旁。等大军来到近前。村长上前道:“不知何事,让魏国公亲临本村。真是我村之荣幸呀。”徐达心想“唉,你们还不知顷刻之间此村将化为人间地狱呀。不要怪我,圣命难违呀。”慢慢的从袖中拿出太祖圣旨,众人一看不知那是圣旨,还沉浸在迎接的喜悦之中。徐达一说这是圣旨,村长和众人大吃一惊,连忙跪倒磕头。徐达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命魏国公徐达为征东大帅,点兵十万。即日启程。到达山东不论男女老少,杀无赦!不得有误,钦此!”众人一听连忙脸色发白,浑身打颤。徐达又说道:“今奉圣命到此,向你们宣读圣旨。不要怪我手下无情。来人!杀!”
村长站起刚要理论,可还没等村长开口。就让徐达参军拔出腰中佩剑,一剑将其尸首分离。然后先锋营两千大军前去血洗段家庄。大街小巷,顿时从欢笑之中坠入了万丈深渊。男人们尽力保护家眷;女人们尽量保护小孩;小孩们哭声震天;霎时村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这是他们来到了段府,看见大门上贴着喜字,而且大门紧闭,心想这家一定还有人,于是就想破门而入。谁料想他们还没有靠前大门就开了,门中又一位中年人,看相貌大概是四十到五十岁之间。气宇轩昂,手中拿着一杆盆龙枪站在此处。手中之枪,通身银白,烈日下照的人睁不开眼。枪上又一龙盘其全身龙头支出口吐枪头,真不亚于三国时期赵子龙之枪,也不逊于大宋朝岳武穆之枪。此人又看了看四周全是本村人的尸首,心里又痛又很;再看看那些当兵的,心里怒火奋然而上。
带头的是士兵大喊进院,此人见事不妙,于是抡枪便朝着那个当兵的头儿刺去,那个人刚要反应,谁料枪以入喉,倒地身亡。众士兵见势不好,本想一起上抓住此人。可曾想此人使了一招神龙摆尾就把他们撂倒在地了,疼的嗷嗷直叫。此人并无杀心,大喝道:“快滚!”只见那几个士兵,像落汤鸡一样,慌乱的向村头跑去。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