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晚时分,正值日落,天上一片片的火烧云烧的赤红,宛如一条橙红色的面纱遮在太阳的脸上,正是关外独有的风光。笼罩在黄昏微光下的是五座首尾相连大山,占地方圆三百余里地。五座大山形龙蛇之势,首尾相衔环聚于此,连绵起伏气势磅礴好不壮观,名为五龙山。山上鸟兽繁多,草木茂盛,正值秋季树叶泛黄,在夕阳余晖之下泛出金色,像五条金色巨龙盘踞于此蛰伏休憩,五龙山首尾相连,中间环绕着一片天然湖水,名为五龙湖。这五龙山是多国交界,五龙山东面是车宇国,西面是金乌国和楼兰国。五龙山向西南方向行五十里,便是驰名天下雄伟壮丽的震北关,进入震北关便是当今正值盛世被称为皇道乐土的平康国领土,而五龙山往北便是邱迪国。说起这震北关便要提一提天龙峡,关于这两个名字的故事在坊间流传至今,颇有意思。
从前,震北关还只是一个小关隘,而天龙峡也只是一道自然形成的险峻山脉。当时平康国武大帝二十岁继王位,英雄少年雄心壮志,提倡习武强军,军事兴国。武大帝大力提倡国民习武强身,更是在工部,礼部,吏部,刑部,户部,兵部这六大中枢部门之外,亲自设立兴武阁,超出六部管辖,直接授命于武大帝,兴武阁内除武大帝执掌大印外,其他主事人员,多是江湖翘楚,武功高强之流。武林中人也以进入兴武阁为无上光荣,那些能够进入兴武阁成为主事者的人,自然是功名在身,名利双收,备受敬仰,他们的门派也是风光无限,万众向往,成为了名门大派。武大帝继位两年后,便下旨兴武阁举办武林大会,诚邀江湖豪杰汇聚于此,不限出身,以武会友,比武选拔,成绩优秀者,便可进入兴武阁深造,然后调入兵部从军建功立业。江湖各个武林门派也是争相出力为国家培养人才,习武之风一时风靡全国。平康武大帝五年,平康国军事能力便已强大空前,武大帝随即下令平康大军出征周边接壤小国,周边接壤的小国虽奋起反抗,无奈无力抵抗平康大军,纷纷投降称臣,放弃抵抗。不愿意投降誓死抵抗的国家,则被武大帝的平康大军武力征服,改朝换代,取而代之,一时间平康大军被誉为无敌之师,成就不少英雄豪杰,却也是死了生灵。而后那些投降的国家则与平康国签署和平条约,和平条约内容大致是藩属国各国保留国号,但各藩属国国王需接受平康国国君册封的王爵封号,尊平康国国君为皇,各藩属国每年按时向平康国进贡一定数额的黄金珍宝,平康国在各藩属国设立行政司,驻扎户部官员宣导平康国统,帮助藩属国发展图强,藩属国境内不设平康国驻军,各藩属国向平康国称臣,如有外敌侵略藩属国,平康国需出兵支援,共攘外敌,如无外敌侵略藩属国,平康大军不得进入藩属国境内。和平条约的签订避免了战事扩大生灵涂炭的结果。武大帝十年,除了隔着五龙山的邱迪国,其他接壤国无不臣服,平康武大帝继位十年间便征服周围十多个小国,平康国版图空前强大,武大帝用十年时间征服了邻国,也打下了丰功伟绩名留千史。而后武大帝雄才伟略,治国有方,继续稳固平康国军事实力,对藩属国则是恩威并治,大开经贸之道,让藩属国重商轻武,削减其军事能力,巩固平康国的统治力,天下百姓却也是一片安居乐业。邱迪国国内物产资源不如平康国丰富,国力相比于平康国自是不敌,但却也是人口众多,邱迪国王效仿武大帝强武行军,彰显大国底蕴,与平康国隔山对峙。平康武大帝雄心壮志,对邱迪国虎视眈眈,然而邱迪国与平康国一南一北相隔于五龙山,五龙山东面是车宇国,再向东便是东海,五龙山西面是金乌国和楼兰国,再往西便是西海。平康国与邱迪国之间隔着车宇国,金乌国,楼兰国和五龙山。有和平条约的约束,平康大军不能进入车宇国,金乌国,楼兰国境内,想要攻打邱迪国,只能越过五龙山。五龙山地势险要,山中毒虫野兽繁多,强行越山,劳民伤财,十年征战意义上虽是扩大了版图,征收了很多资源,但国家上下还需整合稳固,武大帝虽有雄心壮志一举攻下邱迪国,也只能放缓脚步忍忍代发。在武大帝十五年时,武大帝派使节出访邱迪国,意图招安其成为平康国附属国,邱迪国王不甘称臣怒斩来使,平康国武大帝震怒,当即下令派重兵驻扎五龙山南部,并连续多次出兵征讨,意图越过五龙山攻入邱迪国境内。但由于五龙山北部地势险要,平康大军多次进攻均未能越过五龙山北部天险攻入邱迪国。平康武大帝碍于五龙山地势险要,强行出兵损失巨大,下旨大军驻扎待命,停止出兵征讨。而邱迪国也仰仗五龙山北部天险地势修建天龙峡巩固国防,至此天龙峡更为易守难攻。邱迪国物产资源匮乏,修建天龙峡后国库亏空无力主动出兵攻打平康国,只能派重兵驻守以御外敌,两国按重兵不出,以五龙湖为界形成对峙之势相持不下。由于地势原因,五龙山南部地势过低,修建不出如天龙峡那般易守难攻的要塞,常期驻兵消耗巨大,强行攻打,即使胜利,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朝内群臣进谏,主张议和退兵以避免过多损失,平康武大帝只能做退兵打算。而久战之下的邱迪国也是苦不堪言,于是在武大帝二十年时两国议和,商定以五龙湖为界,各自退兵,互不侵犯。至此,长达五年的消耗战结束,天龙峡因为成功抵御了被称为无敌之师的平康大军而盛名天下。
邱迪国由于修建天龙峡国库亏空,邱迪国王虽有心进军平康富足之地,但也没有经济支撑,因此只能按兵不出。邱迪国人口众多,民风彪悍,但资源贫乏,而平康国安居富足,因此时常有邱迪人越过五龙山来到平康国境内行强盗之事,夺人钱财,强掳民女,霍乱治安。而此时在天龙峡驻军的邱迪国将领名为宫天蝉,此人年龄五十岁有余,生性狡黠,更是借此机会授意手下亲信暗中组织起这些散兵游勇,命他转兵为匪,带领劫匪抢劫作案,此人名为熊烈。熊烈本来就是戎马出身,加上宫天蝉给他提供武器资源和庇护,很快就将这些人组织起来,抢的东西越来越多,每每掠夺成功,宫天蝉便将抢夺来的东西分为三份,一部分发给手下劫匪,一部分上缴邱迪朝廷,剩下那一部分则纳入自己囊中。久而久之平康国五龙山下鱼龙混杂,成为乱民之地,除了邱迪人外,更有各地作奸犯科匪盗之流加入,奸淫掳掠,杀人劫财,聚帮结党自称天龙帮,以熊烈为匪首。在宫天蝉的辟护下,天龙帮配以军备日益壮大,平康国五龙山下一时乱象丛生,百姓哀声哉道。震北关总兵马大权出兵剿匪,天龙帮便遁入山林,甚至藏匿于天龙峡,震北关总兵马大权兵力不足,剿匪总不成,百姓生活战战兢兢委屈至极。短短两年内,天龙帮规模日益壮大,贼心昭昭,在武大帝二十五年时,熊烈不知哪里得来消息,竟然胆大妄为带领天龙帮抢劫了车宇国进贡给平康国的三百万两黄金。平康国武大帝大怒,降罪于押运贡金的相关人员,将其全部问斩,同时命兴武阁出身的老将林天青为镇边将军,领兵四万出兵震北关,命马大权为镇边副将军,统领守军一万配合林天青攻破天龙峡。五万人马征讨天龙峡,来势汹汹,一时杀个天昏地暗,双方死伤无数。宫天蝉凭借天龙峡天险拒敌于天龙峡外,浴血奋战,苦苦支撑数月。平康大军再度被堵于天龙峡外,却也无法攻破天龙峡,山中环境恶劣毒物偏多,稍有不慎,士兵便中毒丢了性命,兵力损失惨重,余力不足,林天青见攻城不下,回到朝中必受责罚,然而强攻毕竟损失惨重,一时僵持不下。于是林天青写了一封请罪书派快马呈给武大帝,武大帝看了请罪书后,知晓其中厉害,心知天龙峡之险要,多年前也是久攻不下,僵持下去毕竟损失惨重,于是命林天青与邱迪国交涉,让邱迪国主动归还三百万两贡金并且交出作乱贼人熊烈等一干匪徒押送回京斩首,以示平康国国威,如此方可停战,如若不从,平康大军不惜代价也要攻破天龙峡,杀入邱迪国国境内,势要荡平邱迪国。林天青秘书一封,将武大帝想法写给邱迪国王,邱迪国王自知此事伤了平康国的国体颜面,如若没个结果交代,以武大帝的雄心魄力,真的会不惜两败俱伤杀入国内,大局之下邱迪国王只能同意,于是命宫天蝉在前线督办此事,一切按武大帝意思做。之后,两军约定于五龙湖,宫天蝉如约交出熊烈等千余人,却未见三百万两黄金,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封密信,宫天蝉言此信中内容,只可平康国武大帝一人知晓,里面关乎三百万两黄金去处。林天青派快马将信送至武大帝,林天青与宫天蝉则各自率部于五龙湖看押熊烈等贼匪,武大帝看过密信之后命林天青将天龙帮熊烈等千余人押至震北关暂时看押,待日后处置。随后武大帝派工部官员前往震北关,武大帝为了抚慰受贼匪欺凌的百姓,彰显平康大国国威,不惜财力人力在原来基础上兴修震北关。三个月后,一座与天龙峡天险隔五龙山对峙而立的雄关,雄伟壮丽威严的天下第一关震北关修成竣工。震北关高十丈有余,城墙坚实无比,关隘武器精良,投石,油桶,落石,巨弩一应俱全,实乃人造天险,能守能攻很是厉害。竣工当日林天青奉旨在震北关门口设立行邢台,将熊烈等千余劫匪问斩行刑,震北关百姓全都出城围观,敲锣打鼓,上下欢庆,人人叫好。次日林天青命人在处决贼匪的行刑台旁边,修建一座大石碑,上面写着斩寇台三个大字,落款处为平康武大帝二十五年林天青奉皇命书,笔锋遒劲有力,震慑外敌,鼓舞人心,振奋士气。至此平康国五龙山下再无天龙帮,震北关镇守平康国北部边界,威慑邱迪国,保一方百姓平安,盛名天下。
震北关兴修之后,武大帝派兵驻守,五龙山地带再无匪患,邱迪国军人也再无滋事,五龙山下一派和谐。几年后,五龙山中还渐渐出现了不少邱迪国的猎户,来往山中采摘打猎,山中虽然毒物野兽繁多,环境凶险,但山中的山珍,兽皮拿到城里的商行里寄售,只需要支付一点税金,很快就会有那些游走于各国之间贩卖交易的商贩来购买,都能卖个好价钱。五龙山地处多国交界,来自各国的小商贩也是常来此地游走倒卖,他们抢着要这些东西,这些山珍,兽皮都是贵族们喜欢的稀罕玩意儿,拿回城里转手卖给城里的富贵人家,就能赚到很多钱。这些东西越来越受欢迎,来往的商贩也是越来越多,猎户和商贩干脆就在五龙山南山脚下偷偷交易,还能省去在城中商号里面交易的税钱。久而久之,位于震北关北方,五龙山南山脚下这一地带渐渐形成了一个小市集。此地处于两国交界,却成了两国执法盲区,成了商贩们走私交易避税的绝佳之地,平康国震北关的百姓也来此交易,物品却是物美价廉。平康国朝廷也心知邱迪国经济匮乏,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赚些小油水维持生活,也免得他们再起匪心徒生麻烦。小市集越发热闹,交易货品越发丰富,许多难买到的货品这里都有,只要有钱,基本想要什么都可以买得到。小市集发展迅速,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小镇子。小镇内还开设了旅店,医馆,酒馆,饭庄,甚至妓院都一应俱全,专门服务于那些商贩和猎户。许多震北关内的富家公子哥也常常偷偷跑出来快活,平康国震北关和邱迪国天龙峡的军人也时常结伴而至,虽偶有摩擦,却也并未出过大冲突。多年来小镇上来往的人隐隐形成了一种默契,和气生财,万事以和为贵。有过来此捣乱生事的刺儿头,据说事后都再也没有在镇子里出现过,也不知是去了何处。久而久之,和气生财变成了这里的规矩,无人在此滋事。小市集变成了小镇子,没有朝廷出来整顿收税已经很奇怪了,小镇上下经营有道,规规矩矩,毫无乱象,却更是让人惊奇,坊间传闻也是五花八门。即便是到了夜晚,这里也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好不热闹,与屹立在镇子南边充满肃杀气息的震北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按照平康国国历的算法,现在已经是平康武大帝五十年,自从震北关建成到现在也有二十五年时间了,而这二十五年里平康国和平无战,一片祥和景象,被称为皇道乐土。平康武大帝如今转变策略,退武强文,主抓民生经济,因此朝廷内武官势微,文官势重。强武之风日渐萧条,军队编制也是削减不少,有些功勋卓越的武官,加封进爵留任朝廷的自然是依旧风光,那些退役将领领了朝廷的抚恤金衣锦还乡,有的回归师门继续清修,有的寻一处安静颐养天年,有的开了镖局做起生意,有的进入乡绅富豪家中当起了武师,有的拿着抚恤金花天酒地挥霍一空之后穷困潦倒,百态尽出。兴武阁依旧辉煌,但在朝中地位却是大不如前,武林中那些小门小派更是不如从前威风,每年的武林大会,也转变成武林中人以武会友,互相切磋的武林盛会,只有少数能够进入朝廷为官,不能进入朝廷的门派弟子也是各寻出路,习武之人前途也不如当年宽广,如最初那样各自营生,投身江湖。
五龙山内山珍鸟兽繁多,灵草灵药,玄铁矿石,奇珍异兽都是值钱之物,奇货可居,也是吸引了不少江湖中人来此发财,却也是抢了不少那些原始猎户的饭碗营生。五龙山荒无人烟,毒虫野兽繁多,寻常人家难以在此生活,就是那经验丰富的老猎户也时常葬身于此。五龙山地处边界近乎无法之地,好不逍遥,因此有些厌倦名利纷争的江湖中人艺高胆大进入山中,来此隐居图个清净,随便找个地界,搭个草房,捕猎而食,好不惬意。或者是藏身山中躲避仇家,隐居不出。原来只有些许猎户出入的五龙山,也渐渐有了少许人气,零零散散洒落于五座大山之中,各自生活,不受外界干扰,却也惬意。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