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是姐弟。”
一阵手足无措后,楚芸刻意板起脸来,一副严肃认真的表情。
“不是亲的。”
楚弘不高兴了,也不管什么保命,楚芸连忙左右看看,心中砰砰直跳,不管继续下去,连忙转化话题:“今天文官又过来,可有为难你?”
失落是有的,楚弘很快恢复了平静,想起此事,多少有些幸灾乐祸,“百姓都剪了短发,那些读书人,便找到了我这儿……”
她刚还没事人一样,确定楚弘没事后,便逃一般的离开。
钢铁练成之后,他开始组织铁匠们,打造新式兵器、铠甲,一堆事陆续安排下,铁匠继续忙碌起来。
……
夏季来临,仿佛在一瞬间,天气变得燥热起来。
今天山寨中百姓,如这天气一般,变得热闹,似乎有什么有趣话题,一直议论个不停,通过百姓的嘴,一则消息,由禁军传到太子耳中。
原来是,今天北卫军将士,护送一批读书人,特意前来投奔。
这几位书生之中,也并不排除,有反贼安排的探子,孙嗥不是没考虑过,但军中都是大字不识的糙汉,和读书人无话可说。
他有信心,只要大军放下不被攻破,谁也无法危及山寨,所以几名书生来后,一刻不留,直接派人送他们进山。
一旦进了山寨,就是与世隔绝状态,有什么消息,也甭想传到外面去。
孙嗥大局观很强,人已经来了,而且受尽千辛万苦,总不能不让他们进山,那样的话,会绝了山外有志之士投奔,令天下读书人心寒的,失去士子阶层的支持。
那样的话,大周复古,会缺少一大助力。
楚弘这一边,得知有书生前来投奔,这些人是为大周而来,作为大周的储君,楚弘怎么说,都得去见一下他们。
楚芸同时得知此事,赶了过来,这几位读书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之人,她催促楚弘过去。
说实话,楚弘并不讨厌读书人,反而很尊重他们,数十年寒窗苦读不易,能识文断字的书生,正是他所欠缺的人才,真正令他厌烦的,是那些沦为利益俘虏,拿儒家言论束缚思想的腐儒。
此刻,政事堂正争论不休。
这些读书人,来投奔的事大周朝,只有储君才能代表朝廷,他们自然第一时间,要求拜见太子殿下,而政事堂的相公们,认为太子离经叛道,并没有这个必要,连太子都没通知。
明知道,大周已走向灭亡,他们还义无反顾来投,所求的并不是权力,并非那所谓的官位,是真想为大周做些事。
所以,他们和朝廷官员的观念,有种本质的差别,所以发生了很大分歧。
楚弘刚到衙门外,便听到里面争吵声,“诸位大人的说法,学生不敢苟同。头发并不能代表什么,剪发之事,全凭个人意愿,短头发学生也见了,确实比较方便,太子也是为百姓好,因此和太子交恶,实属不智……”
年轻人的思想,比较新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太子殿下尚且年幼,行差踏错在所难免,我等身为臣子,应该进谏,引领殿下回归正途,而不是对庭抗争……学生说句不该说的,诸公这么做,实在有违为臣之道。”
“竖子!你知道什么!休要一派胡言!信口雌黄……你怎知老夫没有劝谏?”脾气暴躁的韩明,直接跳起来,指着他的鼻子叱问。
“即便如此,也不应与太子作对,君臣不合,将天下至之何地?”那书生也是认死理的,面对上官的喝斥,半点没有低头意思。
当然,百官们的说辞,只会偏向自己一方,对于他们放弃百姓,注重个人利益,并没有表达出来。
听完太子的所作所为,来投的书生,分为两个阵营。
有思想新进,能接受新鲜事物的,认可太子做法的。也有固执保守,坚决捍卫儒家的,作为儒家门生,坚持认为,只有儒术才能救过,才是治世之道,对太子抛弃儒术,觉得不妥,不尊儒术,那他们还有何用。
政事堂外,楚弘被门房小厮拦下,不让他进去,“怎么?这政事堂是何要地,孤都进不得吗?”
楚弘这一声怒喝,惊动了屋内的人,刷刷刷……几道目光,集中在那门外小厮上。
百官脸上难看起来,太子从未来来过这儿,接待书生之前,叮嘱过,任何人不许进内,没想到,他把太子拦下来了。
书生中一个激进的人,直接质问:“诸位大人这是何意?原来当今朝堂,是几位大人把持,太子连政事堂都不进?尔等此乃恶奴欺主!欺我主年幼乎?”
“巴冠正,你不要信口雌黄!本官看你有几分才华,才以礼相待,你不要得寸进尺!”韩明听不下去了,与之辩驳。
“好了,别说了!我等一起迎接太子。”
田祖进制止二人,在外人面前,对太子保持足够尊重,众人一起向门外而去。
“修德,你什么也不知,怎可乱言?定是你误会了,诸位大人岂会是那种人。”巴冠正字修德,所来几名书生之中,也有持不同观点的,认为巴冠正话太过了。
“吾何有言错?太子是君,我们是臣,怎能这样对待君上?哪还没有半点臣子样,他们能做的,我就说不的了吗?”
……
“恭迎太子殿下。”
“诸位请起。”
“方才怠慢殿下了,此乃微臣之过,政事堂正在商议要事,没成想唐突了殿下,请殿下责罚。”
“无妨。”楚弘不是小气之人。
“殿下您里面请。”
百官自觉让出道,田祖进邀请楚弘进去,楚弘直奔主题:“孤听闻,今日有几位志士,今日来投奔朝廷,是哪几位有志之士?可愿出来与孤一见。”
“学生(小臣)见过太子殿下。”。
他们都有功名在身,只不过,有的已经初涉朝堂,有的还没有职位。
七位面色白净书生,走出人群,皆一身儒袍,其中贵贱一眼区分,有两位儒袍破旧,其他则一尘不染。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