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相念 > 第二十一章 商队
    七天后,兴庆府城东一家客栈。

    这是在兴庆府城外非常有名的一家客栈,有名的原因之一是这家客栈的后台是西夏的两位宁令,背景深厚,树大根深,官府也没人敢招惹;二是这里可以进行私市交易,特别是一些违禁品可以在这里交易。

    这里交易的商品有西夏的马、牛、羊、玉、毡毯、甘草、蜜蜡、麝脐、毛褐、羚角、柴胡、苁蓉、红花、翎毛、池盐、枸杞、大黄、西夏刀剑;大宋的缯帛、罗绮、香药、瓷器、漆器、姜、桂、茶叶、粮食、丝帛、金银铜锡等金属制品、纸、墨;大食的香药、宝石、珍珠、象牙、犀角、珍珠、珊瑚、龙脑、骆驼、骆驼毛绒、琉璃;高昌回鹘的珠玉、兜罗锦、毛叠、戎锦、熟绫、斜褐、乳香、安息、宾铁刀、乌金银器,几乎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在这家客栈里你尽可以放心交易,不用担心任何人找你的麻烦,你可以以货易货,也可以使用交易双方都认可的货币,商税也比其它地方少了将近一半。这些还只是表象,只有极少数真正了解内幕的人才知道,大夏的许多豪门显贵包括皇族在这里都有商队或者在生意里面占有股份,理所当然的是这地方肯定不是谁想来交易就可以来参与其中的,所有在这里交易的商队都跟大夏的豪门显贵甚至包括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全部都是最少打过十年以上交道的熟面孔。在这里交易的商队有大宋的,也有大夏、回鹘甚至是大食的,其中很多商队都是几个国家的商人混编的。

    在客栈三楼最北面一间上房,房间是里外套间,外间站着四个身穿黑袍的西夏护卫,两个人站在外间门口,两个人站在紧闭的里间门外,神情冷肃,身材魁梧,精悍异常。

    里间靠窗的桌旁坐着两个人,上首一个是身穿白袍的西夏老者,头发灰白,面容瘦削,其貌不扬,长相穿着看起来平凡普通,只有那一双眼睛最是让人印象深刻。那一双眼睛,全没有半点上了年纪的人惯有的浑浊,清澈的像一汪春水,一道流泉,眼神里泛着勃勃的生机,就连眼角的皱纹也仿佛在眼光的映衬下鲜活了好多。下首是一个身穿交领灰袍的中年汉人,面色黝黑,皮肤粗糙,风尘仆仆,一看就是常年在外,饱经风吹日晒,但全身上下却没有一点粗犷的气息,反倒时时透着一股子沉稳干练和精明豁达。老者身后站着一个二十八九岁面容沉静的年轻人,中年汉人身旁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面色黝黑,体型匀称,相貌清秀,胖嘟嘟的圆脸上一双眼睛乌黑明亮,双眼皮上镶了一圈浓密的长睫毛,眨动之间,透着一股子聪明伶俐劲儿。

    中年汉子和老者彼此热络地寒暄了几句,侧脸看了身旁的小伙子一眼,小伙子点了点头,转身自墙角的木柜中取出两个包裹,放在屋子中央的圆桌上,解开外面的包皮,露出里面两件精致的楠木箱子,然后退开几步站在一旁。

    中年汉子笑着站起身,微微弯腰伸手相请:“大管事,您这边请!这是我这趟委托一位大食的豪商搜寻回来的两个摆件,是专门献给老大人的,您先给掌掌眼。”

    “哦,好,好!”老者眼睛一亮,急忙放下茶盏,起身来到桌前。

    中年汉子轻轻打开盒盖,笑着向大管事介绍道:“这是一件象牙摆件,这是一件红珊瑚摆件,您老见多识广,您给看看,这两件玩意可还能入了您老的法眼。”

    大管事伏下腰认真端详着这两个摆件,稍顷又小心翼翼地从箱中取出来,拿在手里反复观看,爱不释手,良久才意犹未尽的将两个摆件放回箱中,轻轻合上箱盖。

    回身重新在茶桌旁坐下,端起茶盏向中年汉子一举,笑着说道:“刘掌柜,我借你的茶,代我家中书大人,谢谢你的盛情,你有心啦!”

    刘掌柜急忙起身施礼:“大管事言重了!”

    “诶,你这是干什么,快坐快坐!这两件物件材质上乘,雕工精湛,构思巧妙,妙夺天工,绝非凡品,我家大人一定喜欢的不得了,我是真心诚意的代我家大人谢谢刘老弟你啊。”

    “大管事,千万不要这么说。这些年多蒙老大人抬爱照拂,我家老爷感激不尽,一直想表达谢意,多次嘱咐我搜寻几件可心的礼物向中书大人表表心意,这次机缘巧合,终于找到这么两件能拿的出手的礼物,只要老大人能看得上眼,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何谈感谢?”

    “好,好,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两件东西我收下了。”

    “太好了,太好了!我回去也终于能给我家老爷一个交代了!”

    “好,咱们先说正事吧!我身份敏感,不能久留,咱们长话短说。这次我们准备了一个商队,和你们一块去趟秦州。我身后的这位是我的一个侄孙,他负责押送货物随商队一块去秦州,拜托老弟路上多照拂。”

    “您老这是说哪里话呀!您老但放宽心,包在我身上。哦,对了,这次的货物,大致还需要一两天处理完,款项结算出来后,我马上派人送到府上去。”

    “不必了,款项你全交给他,到时给我看看账目就行,我还准备在大宋采买些东西,你到时也帮忙把把关,讲讲价。”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路上通关的事你不用管,我侄孙自会处理妥帖。最后,我家大人托我告诉你一句话,这趟去大宋,早去早回,稍晚,路上不太平。”

    刘掌柜闻言一愣,面色稍变,稍顷躬身深施一礼,郑重说道:“多谢,多谢老大人!”

    大管事摆摆手,将毡帽帽檐压低,凑到刘掌柜耳边,低低说了一句:“自己知道,切莫外传!”说罢,带着人急匆匆走了……

    第二天,圆脸的年轻人跟掌柜请了假,步行离开客栈,中午时分在兴庆府城南的一个小村庄叩开了一家住户的家门。

    “哎呀,杨兄弟,是你啊,快进快进,什么时候到的?”一个中年汉人又惊又喜地大声说道。

    “韩大哥,最近可好啊?怎么不见大嫂和孩子呀?”

    “你嫂子和孩子去城里了,来快坐,我给你倒水。”

    “韩大哥,别客气了。我上回回去,把你捎的东西送到大娘家了,你娘和你爹看了你的信,可高兴了,这回来之前还专门托人写了信,让我给你捎来。”

    “是吗,太好了,多谢你啊。我爹娘身体还好吗?你见到我姐和我哥了吗?他们怎么样呀?”

    “韩大哥,你别激动,我都看见了,他们都好,都好!大叔大娘一个劲跟我说,让你抽空带嫂子和孩子回家看看。”

    姓韩的中年汉子转过头抹了一把眼泪,转过身一把将年轻人摁在椅子上说道:“兄弟你先坐,我去给咱整几个菜,咱兄弟俩好好喝几杯。”说罢转身匆匆去了厨房。

    只一会功夫,老韩就端来了四盘菜,又拿来了两坛酒,两个人边吃边喝,聊得异常热络。谝着谝着,话题不知不觉得就转到了城门口贴着的画影图形上了。

    姓韩的中年汉人叫韩煜,是兴庆府一家医馆的医生,在兴庆府城已经生活了十几年,医术高超,为人仗义,交游广阔,开朗健谈,西夏官府和军队中都有关系和熟人,四年前机缘巧合让两个人得以认识,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前两年也给商队帮过几次忙,与刘掌柜也非常熟悉。

    韩煜前几天刚好给皇城司的一位熟识的军官治过刀伤,详细的打问过,对事情的始末非常了解,通过韩煜的讲述,十几天前在兴庆府城闹出偌大动静的一幕幕故事生动的呈现在了杨帆的面前,让他惊叹不已。

    一方面确实是故事精彩,一方面听众又是自己的好兄弟,老韩酒喝得也快,故事讲得也上瘾,越说越是精彩,什么夜探国相府,避难承天寺,乔装出南门,袭杀追踪者,夜奔祁连山,神射震险峰,血战无名谷,带伤斗承旨,说到最后老韩已有了六七分醉意,尤其是讲到最后重伤跳崖一段,说到动情处,老韩面颊潮红,双眼湿润,声音微微有些发颤,端起酒碗仰头一口喝下,双手不停摩挲着桌面感慨唏嘘不已。

    缓了好一会,两人又接着聊了一些兴庆府城最近的趣事,一直到将两坛酒全部喝完,才算尽兴。杨帆搀着喝多了的老韩在里间的床上躺下,拉过被子给老韩盖好,等老韩睡着后才悄悄退到屋外,回身轻轻关上屋门,向院外走去。

    杨帆来到屋外的时候才知道这一会的功夫已开始下雨了,他将院门关好,冒雨向城西的客栈走去。

    雨势越来越大,杨帆不知为什么却没有加快脚步,还是缓缓地向前走着,雨水打在脸上,滑过额头、脸颊,在下巴处断隔了去路,一滴一滴的滴落下去,落在湿透的胸前,落在泥泞的路上,不见了踪迹……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