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梁山终结者 > 四百九十 对峙
    北风萧瑟,大地苍茫。

    大雪一过,入眼全是白色。

    此时,黄河已经封冻,数千军兵拿着铁镐,在河面上凿冰开洞。

    明军又不打算冬天的时候进兵,自然要做些准备,给西夏人设置障碍。

    一块块厚厚的冰层被取出,复又放在冰面上。

    片刻功夫,平整的冰面遍布障碍。

    从热火朝天的河面上收回目光,方天定看向对面。

    河面上倒是没什么动静,岸上的堡垒里,倒是有人头攒动。

    西夏也怕明军强渡黄河,因此沿岸修了许多堡垒。

    方天定笑道“如此多堡垒,也不知道消耗了党项人多少人力物力。”

    杨沂中道“西夏人又无水泥,修建堡垒只能开采巨石,消耗不是一般的大。”

    邵俊缩了缩脖子,道“对面消息,西夏境内斗米价值一只羊,经济已经崩溃了。

    其中修建堡垒,绝对是重要原因之一。”

    这个年头,要想修出何用的城堡来,必须用糯米、蛋清等物调制出粘合剂,保证砖石紧密。

    三里一堡,总数一千有余,西夏本不充裕的粮食,又被浪费了许多。

    加之倾尽全力聚集了十五万大军,西夏国内的经济已经崩溃了。

    “其实不需要我等进攻,拖也能拖垮党项人了。”说着话,邵俊忍不住搓了搓脸。

    这鬼天气,滴水成冰,把人冻成的瑟瑟发抖。

    邵俊已经把自己裹成了大粽子,还是觉得不够。

    若他这般模样上了战场,十有一个照面就凉了。

    只是没办法,确实太冷了。

    杨沂中道“西夏国内经济如此紧张,肯定不会拖延太久,我觉得年前可能就会开战。”

    “冬季作战,倒是对我军不利。”方天定道。

    “陛下。”卫忠道“其实不必悲观,我等将士大多不耐苦寒,只是生活环境不同罢了。

    然而,我等人人衣物不缺,饭食油水丰足,肯定比西夏人好过许多。”

    “卫将军所言极是。”杨沂中微微颌首。

    卫忠领兵绕道千里,一下子打没了赵宋的粮草,方有萧关之战的结果。

    亲自实践过的,自然更有发言权。

    方天定道“十一月中旬,我军齐聚,党项人并无动静,想来也是等待我军松懈,驻军需要多加防范。”

    “对峙已经半月有余,照目前情况,可能还要许多天。

    臣意,最多元宵前后,西夏人定然动兵。”杨沂中道。

    “哦?”方天定示意他详细说来。

    杨沂中道“一,西夏人粮草不济,拖的越久越弱。

    二,此时入冬不久,其战马尚未饿瘦,若等到开春,战马膘已经掉完,会弱上许多……”

    方天定微微颌首,表示赞同。

    若说四国联军对明军有什么优势的话,骑兵肯定是最大的优势。

    易地考虑,方天定肯定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此时马有余膘,力气尚足,且雪地不深,马匹速度不减,正是用兵的好时候。

    邵俊咂咂嘴,道“可惜,耳目尽被屏蔽,无法得知对面虚实。”

    “无妨,以不变应万变,敌不动我不动,给党项人一个后手便是。”方天定道。

    杨沂中笑道“我军已经准备就绪,只要耐心等待便好。”

    孙子有言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双方各二十万大军,算上调用的民夫,怕是总数不少于六十万。

    这么多人,真正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不能轻举妄动。

    否则出现一处漏洞,肯定要被对手逮着往死里打。

    这也是大规模战争,都会迁延日久的原因。

    而且,方明耗得起,对面四国耗不起,战略上的优势在明国。

    看了一阵,众人回城。

    为了更好地控制河套地区,方明在黄河边修了一座城,名曰镇西城。

    镇西城不大,方圆只有两里,然而城墙高六丈。

    尚未进城,可见一队队军兵着甲戴盔,拿着各色兵器,在绕城跑步。

    闲着是不可能的,肯定要训练。

    不然这群精壮的汉子们无处发泄,怕是要搞出不少事情来。

    进了城,只见来往兵丁无数。

    小小一座城,聚集了十万人马,已经略显拥挤。

    一路上,见到的士卒都是精神饱满,士气高昂。

    厚实的棉甲,皮帽皮手套,可以确保士兵不会被冻死冻伤。

    裸露在外的皮肤抹上厚厚的防冻油,也不用担心冻疮。

    校场上,呼喝震天。

    十万大军,有三万新丁,紧急训练十多天便派了过来,此时自然要把训练补上。

    当然,新丁们的任务只是防守城池堡垒,进攻野战还是得看老鸟的。

    进了指挥部,立刻有暖气扑来。

    麟州的煤矿已经大量开采,大部分运来了北地,供应大军取暖。

    镇西城内的房子下,都铺设了火龙,不是一般的暖和。

    邵俊三两下扒掉外套,摇着折扇,满足地叹道“还是屋里爽啊!”

    看他惫懒的模样,众人都笑。

    对峙不过半个月,一时半会还打不起来,众人都比较轻松。

    谈笑间,叶贵领着人,提着锅炉端着锅走了进来。

    “香,正香!”

    抽着鼻子,邵俊打开了食盒。

    切成薄片的牛羊肉,红中带白,晶莹剔透。

    白中带黄的豆芽,白嫩嫩地豆腐,还有白菜、萝卜,十分丰盛。

    “可惜了,没有狗肉,否则快活似神仙啊!”縻抽着鼻子说道。

    天寒地冻,还有什么比火锅更好的呢。

    不一刻,锅底沸腾起来。

    方天定招呼一声,众人纷纷开动起来。

    花椒和生姜提起来的辣,让人欲罢不能。

    突然,縻停下筷子,摸着下巴沉思起来。

    袁朗拍了他一下,道“好端端地,如何就魔怔了。”

    “哎~”縻叹了口气,道“全军将士,每五天可吃一顿火锅,若是西夏人知道此间情况,是否会按耐不住,立刻进攻?”

    “妙妙妙……”邵俊赞叹一阵,道“却不想,你这个粗人也能想出好计谋来。”

    袁朗不明所以,连忙询问究竟。

    縻解释道“我等能吃上火锅,乃是因为物资充沛,同时证明我等有恃无恐。

    若是西夏人得知,不得不放弃耗一耗的心思,肯定要来打。”

    唰~鲁智深把锅里的肉全部捞进碗里,才说道“请李乾顺吃一顿火锅,如何?”

    邓元觉道“怕是他不敢吃。”

    “没事,礼尚往来嘛,李乾顺肯定要派使者回访的,只要让他看到就行。”袁朗补充道。

    于是,四个粗汉子,你一言我一语,居然把刺激李乾顺的计划弄了出来。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