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万历尖商 > 第0251章 郑士其闲职
    话说民间如火如荼的准备,甚至几家闽粤地的大势力都被惊动,这些海主纵横海上,一贯看中的是贸易垄断。

    对吕宋汉民被杀没什么关心,对他们来说,吕宋的西班牙人虽然强悍,却未必能奈何他们,只要双方还在做生意,那就不会翻脸。实际上,在亚洲马六甲向东的广大海面上,海上势力最大的就是大明的海主。

    不管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或者荷兰人,他们也要缴纳平安航行的“水费”,挂着海主们的旗子。

    要不然也是寸步难行,对他们来说,最体面的处境就是和大明的海主井水不犯河水,而闽南郑氏家族就是最大的海主,东南水域海面上最大的霸主。

    郑七其排行老二兄弟五人,老三的第四个孩子就是郑士国,到了郑士国这一代,郑氏男丁有十六个。

    郑士国排行老九,族内称呼九哥或九弟,外族的称为“九爷”。

    郑士国的父亲胆小怕事,在族内地位不高,而郑士国则相反,走南闯北,豪爽义气,结交了无数各界朋友,文武双全。

    郑氏海主们虽然称雄海上,可也是知道天津卫进出的船队得罪不起,现在他们也有意的避开松江这边进出的船队。那是因为原松江府知府喻均调任广州经济特区,担任巡抚以后,在楚箫的授意下,筹建了东海及南海水师。

    广州府经济特区这个新鲜事物不仅震动朝野,对郑氏家族的触动也非常巨大,他们在观察,在看。最好不要和喻均的水师发生冲突。得罪了朝廷总是不好的。万一来个釜底抽薪。朝廷降罪,多大的海上势力都兜不住。

    暂且不说他们自己的船只想要进出松江府贸易赚钱,他们害怕巡抚喻均现在是不是希望他们抢个船做个案子,然后喻均就可以大举扫荡,捉拿治罪。

    所以,不少人或者明着,或者暗着的,都看过停在松江码头上的那些炮舰,看的时候都觉得眼皮直跳,这玩意有一艘在海上还能放火船应对。

    要是艘一起拉出来,海上那还有别人混的余地。而且这喻均不是就这个大炮舰,他的外围是郑士其的船队,你有心靠上去厮杀都不是对手,跳帮动刀子,难道那帮人就怕了吗?

    明确了不敢触碰松江府的船只这个立场,然后大家就把这心思放在一起发财上了,想要发财,对松江府和江南各处的消息关注的就多,有什么风吹草动的都会及时传递知会。

    江南豪强富贵都在谈去南洋发财,很多人家都已经行动了起来,他们往往和海上不熟,自然就先和海主们联系。海主们知道了消息之后都有个权衡,海主名字好听,说白了就是海盗头子。

    猖獗的时候他们也领着手下在大明的沿海烧杀抢掠,现在收敛了许多而已。大明的汉民性命、吕宋的汉民性命,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也不会有什么仇恨或者是惋惜。

    不过这次去是为了发财的。江南豪强富贵大多是为海主们提供货物,势大的则是提供私港,像是南京城的勋贵,和江南的高官眷属,甚至有为海主们提供官面上的庇护。双方里外一体。

    既然这一干人找上来,海主们也不能敷衍,而且话说回来,江南掀起的这股求富风潮对他们来说也是颇为触动,原来财可以而这样发。

    西班牙人盘踞着吕宋,在那里做生意还要被他们过一道手,吕宋岛上的金银和特产海主们都沾不太到,如果开了吕宋,大家在那里抢上一把……,更有人想的深远,想要做大坐稳,想要长久下去,怎么也要有自己的港口和基地。

    要不然不是被其他人吞并打散,就是被官府剿灭,当年五峰船主不就是占住了倭国的平户,这才一步步发展起来。看看郑氏家族,不就是依仗泉州海港,一步步的膨胀了起来。

    更不要说,那位喻均了,这个人在海上才起来,有了皇上和朝廷的支持,成为最大号的海主,指日可待。

    如今大明沿海这一块已经被郑士其挤压的厉害,原本这一伙人的中心在天津卫,这还好说,现在重心偏向松江府,逐渐的向南边来了,更没有大家吃饭的空间了,眼下这就是个机会,向南洋腾挪求空间的好机会。海主们的力量再大,毕竟是有限。

    他们没有办法持续的获得人口和财力的补充,甚至连兵器上都是瓶颈,不过有了江南这些富贵人物做后盾,倒是可以琢磨琢磨这些事了,做些盘算。

    有手腕,有远见的郑士其对这次的南洋热潮反倒是没怎么关注,大家都是纳闷,他莫非真是要修身养性了,说起来郑士其的两个姬妾都有了身孕,这眼看着也是到了生产的时候,或许也有这个原因在其中。据说他为了游玩和散心,还专门安排人在舟山群岛的东边找了一个小岛。

    略加整修之后,就安排人在上面修建宅邸和各项设施,说是取个幽静,闲暇时过去看看,也是散散心。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癖好,且不提这宅子和各项设施的材料都要用船运过去,修建的工匠也要如此,而且许多人不愿意出海,想要请人的话,还要专门工钱加倍。

    当然了,对郑士其这样的身家地位来说,这也是不看在眼里的钱财,可你身份这般贵重,又是妻儿双全,也要讲究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什么的。乘船出海,又是去偏僻海岛,虽然是护卫重重,但海上风大浪大,万一有个什么不测,那不就是大祸了吗?这个事情许多人看在眼中,南京城内几个身份够的勋贵和太监甚至还出于礼节相劝,怎么也要点到。

    免得日后上面大人物怪罪下来。礼尚往来,郑士其也是客气的回信答复,说自己一定注意,出海的时候一定多带护卫船只,小心谨慎云云。劝的和回答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自从戚继光这个总兵成为闲职以后,郑士其便也从戚家军的副指挥使任上退了下来,专心经营家族海上事务。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