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觉越到下面,越是黑洞洞,时而还有阴风吹拂,他不由得汗毛竖立。
武龙暗想:“不好了,不知掉进了一个什么样的天坑地缝,自己万万是活不成了。且不论最终会不会被摔死,就算摔不死,这么深得洞穴,困也得困死自己。”
武龙一落地,心内没来由的一阵胆怯。洞里伸手不见五指,摸索着徐徐前行。
忽忽悠悠也不知走了多久,黑暗之中,突然出现了些许亮光,武龙也不管前面有什么危险,沿着光亮前行,如此走了里许,却好似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就像已经从洞口钻了出去。
这个世界上有青天云日,下有地土树木,忽然间云遮雾拥,好似陰雨天空一般,却也明亮。武龙心中大喜,暗道:“太神奇了,不知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也不知道这个世界通向何处?”
回头一看,发现出来的地方,位于一座高山脚下。洞口两旁虽无人家田地,却也花枝灼灼,松柏青青,好似仙家住所。居中一条砖砌街道,武龙从此路曲曲弯弯行去。
正行之间,忽听得后面大叫:“武龙!你回转头来看看。我与你有海底冤仇,三世未清,今被九天玄女娘娘锁住,难以脱身。幸好你来了,快快放我投凡,从此我们恩怨两清。”
武龙回头一看,只见西南方向,有一根擎天大石柱,柱上蟠一条青龙,有九根链条锁着。
武龙走将过来,执起青虹剑,把九条链条尽皆扯断,对青龙说道:“你走吧!”
青龙摆尾一啸,一阵大风望东北角腾空而去。回头对武龙一看,把眼一闭,头一低,竟然凭空消失了。
武龙虽感惊异,但也不停留,回身又走,只见前面有座凉亭,走到亭内,有一座灶头,好不奇异。灶门口又不烧,又没有火,灶上三架蒸笼,笼头罩着,虽不烧却也气冒冲天。
武龙从晚上掉进地穴,不停不歇的行了数里,肚中饥了,见了热腾腾三架蒸笼,寻思一定是蒸吃的东西,便将笼头除下。
只见一条白面做的龙,盘在里边,他拿起来揉做两团,做两口吃了下去。
又端开底下一层,有两只老虎,也是面做的,他又拿在手中捏做一团,吞了下肚。
又端开第三架,一看是九条面做的牛,立在蒸内,也拿起来捏拢了,做四五口吃在腹中。
此时已饱,便将蒸仍架在灶上,走出亭子,身上暴躁起来,肌肤皮肉扎扎收紧,不觉满身难过。行不上半里,见一个大池,池水澄清,武龙暗想:“且下去洗个浴罢。”便将衣服和战袍脱下来,放在池塘上,然后走入池中,只觉满身爽快,身子轻了许多。
忽听后面有人叫道:“武龙,娘娘有法旨,命你前去,快随我来。”
武龙连忙穿好衣服,回头一看,见一青衣童子,面如满月,顶挽双髻,一路叫来。
武龙惊疑的问道:“请问这是哪里?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哪个娘娘传我?”
那童子道:“此地乃仙界之处。我奉九天玄女娘娘法旨,说西渝来了一员名将,名唤武龙,保驾征东,快领来见我,有旨降他。所以叫你名字。”
武龙听说,万分奇异,道:“这世上还有这样的事情?”连忙随了童子一路行去。
影影见一座大殿,从远处就能听到鼓乐之声,武龙来至殿前,童子先进内禀过九天玄女娘娘,然后带着武龙走到里边。
只见一尊女菩萨坐在一个八角蒲墩上。武龙倒身下拜道:“玄女大圣在上,凡俗武龙叩头,未知大圣有何法旨?”
玄女娘娘道:“武龙,你乃西渝栋梁之才,但此去平定契丹,关关有狠将,寨寨有能人,故我冲开地穴,等你下来。有面食三架,被你吃下腹内,乃上界仙食。你如今又增一龙二虎九牛之力,本事高强,骁勇不过,不上三年就可以征服。咳,但是你千不是,万不是,不该把这条青龙放去。若这龙降下凡尘,就要搅扰江山,干戈不能宁静,所以我锁在石柱上。如今被你放走,它会在大夏作乱,即使你有一龙二虎九牛之力,也难制服得青龙,便怎么处?”
武龙也不知是真是假,大叫道:“娘娘!我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怎知菩萨处天庭之事,所以放走了青龙。他若在大夏作乱,搅扰社稷,我愿兴兵平定大夏,救大夏子民于水火。望大圣娘娘赐弟子调兵遣将的法宝,举大军平定大夏。愿娘娘圣寿无疆。”
玄女娘娘道:“若要平定契丹和大夏,非三年五载不能完成。除非过了十有余年,西渝才能一统天下,干戈宁静。我这里有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你拿去仔细专研,十年之后,便可平定天下,给天下一个太平日子。”
说完,娘娘叫童子拿出《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递给武龙。
那青衣童子道:“领娘娘法旨。”
连忙走进内室,取出递与武龙。
武龙问娘娘道:“此书何用?”
娘娘道:“此书乃是异宝,这书只可你一人知道,不可被人看见。”
武龙点头应是。
娘娘继续道:“这书分为两步,上部为《孙子兵法》,专讲行军打仗之事,共分十三篇分别阐述。
分别是《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