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府遭此变故,举镇震惊,无不痛心疾首。若不是童府,童镇不会有今天这般可以比拟任何大城市的规模;若不是童府,商人不会有童镇这般良好的经商场所;若不是童府,这里的商人就会跟别的城市的商人一样,成为各方势力的附属品;若不是童府,商人不可能在童镇如鱼得水,生意做得风声水起......
如今,未来已不复存在。是谁敢冒着得罪三大家族的风险火烧童家?是谁胆敢与全镇的人为敌?护城队都在干嘛?敌人混进城来,灭了童家,烧了童府,最后连敌人的背影都没看到。护城队明摆着是帮凶!
人们气势汹汹涌去质问护城队。护城队不敢怠慢,把所有兵力集中到东门,挡住人流。
“昨晚在童府发生大火之前,镇上东南西北四个角落都有火情,我们护城队分散兵力去救火,控制住火情才陆陆续续集结到童府外街,清空街上的,就是怕有人对童府下手。你们是知道的,没有童府的允许,我们护城队是不能进入童府的。我们的人去敲过门,童府看门的隔着门报了平安,我们只好守在门外。我们并没听到里边有什么不平常的动静,直到里边燃起大火,才发觉不对劲,才派人进去。可已经晚了,整个童府都淹没在火中。没见到敌人,也没见到童府的人,看样子童府的人跟敌人同归于尽,一起葬身火海。童府的遭遇,我跟你们一样,万分痛心,我们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冷静,寻找证据,找到杀人凶手,替童家报仇。若像你们这般闹下去,凶手不仅顺利销毁证据,还能轻松逃走,到时你们怎么面对童家,又怎么替童家报仇!”骑在马上的罗家护城队长扬了扬手中的长枪,大声喊道。
看那架式,明显有威胁的意味。人们可不买账。
“护城不力还想甩锅我们,门都没有。”
“对,我们每年花那么多钱养你们,都白养的吗?养你们还不如养头猪,养头猪都还有肉吃。养你们我看是养虎为患。”
“他们明显是帮凶,这么大个童府,几十号人,怎么可能没有动静。他们清了外街,明显是怕我们听到里边的动静。”
“我看他们就是主谋,罗家又不是没打过我们童镇的主意。当年罗家为了吞掉我们童镇,几乎倾巢而出,围着我们打了两个月都没打下来,若不是叶家和韩家也来捡便宜,他们罗家葬身于此也不是不可能。鉴于当时的形势,童老爷子才自废武功,放弃军队,由他们三大家族来护城,年年向他们三大家族进贡,这才有了几十年的太平。如今歹心又起,监守自盗,趁机灭掉童家,要吞掉童镇。你们才是杀人凶手!”
“说得没错,他们就是杀人凶手,兄弟姐妹们,一起冲过去杀了他们,为童家报仇!”
......
人们越说越激动,最后终于爆发了,潮水般涌过去。但他们只是普通百姓,而且大多是商人,根本谈不上战斗力。罗家的护城队可是军队,训练有素,其中不乏武林人士。两相交手,护城队根本没多少损伤,这边却倒下了不少。但百姓并没有并没有退缩,各式武器齐上阵。护城队也没真要大开杀戒,毕竟对方那么多人,城外还有叶家和韩家的护城队,若大开杀戒,他们吃不了兜着走。他们以城墙为起点,门口为圆点,围成半圆,盾牌挡在前边,一步步向后撤,退出城去。
此时叶家和韩家的护城队收到消息,已经赶了过来。如果三大家族的护城队合力,是可以把童镇控制住,但他们明显是各怀鬼胎,而且都不想和镇上的商人有冲突,毕竟童镇每年向三大家族进贡的数目可不小,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见些情景,叶家和韩家心照不宣退出城去。罗家很快也退了出来。城门被关上。童镇商会的元老们组织了一批年轻力壮的人去守城门。三大家族的护城队退到东城门外,一字排开扎营,快马回报各族家主,以图后计。
三家护城队长也开过几次会,讨论童家灭门的事,但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叶家和韩家心知此事跟罗家脱不了关系,可是没有证据,而且也不想因此事跟罗家起冲突。童家虽然覆灭,但童镇还在这里,利益还在这里,就看怎么分的问题。所以童家灭了就灭了,他们不会在意,但若能找到证据,就相当于多个筹码,就有可能分多点好处,所以也是值得费精力。
要说这三大家族,可以说是三个土皇帝,在此之前,有大大小小很多势力,三大家族只是其中之三,相互征伐吞并,最后只剩下三大家族,别的势力不是归降就是被灭掉。三大家族中,以罗家势力最大,但也没有强大到能独自灭掉另外两个家族,这就形成了鼎足之势。
鼎足之势虽成,但他们都不甘心,都想把另外两家吞掉,大规模冲突暂时不会发生,但小规模冲突却是时常发生,各自明里暗里无时不在扩展势力范围。童镇是唯一一个没有被他们任何一家吞并的城市,这是他们三家相互制约牵制的结果,但镇上的人明白,这种太平不会久,当制约牵制失衡之时,就是童镇被吞并的时候,也是童家覆灭的时候。
童威料到会有这一天,镇上的人也料到有这一天。如今,这一天已经到来,偏偏这一天是罗家护城队在城里护城,罗家又是三家是实力最强的一家,而且以前还攻打过童镇,所以童家的灭门肯定跟罗家脱不了关系。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