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经过书斋的时候,何先生跟两个孩子显然也听到了那一声兽吼,不安地四处张望。
看见辛未和子夜,他三人连忙凑了过来,何先生皱眉问道:“那是什么声音?”
辛未摇摇头,并不停步,让他和两个孩子跟着自己一起回村。
村民们也被刚才那一声打断了手里的活,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对着山谷一圈的环壁指指点点。
谈论的内容没什么意义,大家都不知道那是个什么。
大都猜是虎,也有猜赤豹或猿的,没人猜狼,那明显不是狼能发出来的声音。
谷中的村落被峭壁围合,又有险山峻林做屏障,这么多年就从没有过什么野兽之类的东西进村。
不过山林里总有禽兽,人们也能分别出一些兽吼。
一代一代口口相传,长辈听见狼嚎,就告诉孩子那是狼,听见虎啸,就告诉孩子那是虎。
所以人们只闻其声,至于狼和虎到底长什么样子却是不清楚的。
刚才那声吼叫,对于谷民来说非常陌生,没人听过,老人们也纷纷摇头。
大家便来找谷主。
谷主家门口聚了好些人,正要选出一个代表进去请耶耶,耶耶就缓着步子,古道仙风地飘然走出。
在朴素的农家小院里显得有些违和,但又清新古朴,超然脱尘。
叽叽喳喳的谷民们瞬间安静下来,静静地望着他,等他开口。
“方才那声,”耶耶摸摸长须,“诸位都听见了吧?”
大家点点头,辛未和子夜此时也回到这里,站在人群外围观望。
“可有人知道那是何兽?”
耶耶说着,看向村里的猎人,几个青壮男子。
他们经常结伴进山,但也只是设下笼套和陷阱,猎捕一些啮齿小兽。
一般就是射射兔子野猪,最大的猎物是鹿,这些人并没有和尖齿利爪的猛兽正面接触过。
他们互相看看,摇了摇头。
“是虎吧?”有个人喊问,“我先父说过,虎啸林震,禽鸟惊飞,瞧这动静,也只有虎才能发出。”
另一人反对道:“震是震了,可我总觉得……那又不像是虎,虎是嗷呜呜,这是嗷呼呼。”
他说着,学着那两种叫声嚎了几嗓子,嗷呜嗷呼的。
一圈人皱眉盯着他,觉得这人被什么东西上身了,慢慢站得离他远一点。
“是熊!”
众人闻声望去,喊话的是竹武。
他拨开人群挤了进去,回头望了一眼外面的子夜,她还和辛未站在一起。
竹武轻哼一身,不再看他们,转而面向耶耶说道:“耶耶,师父说他幼时亲眼见过熊,竹武以前随他老人家进山时曾听到过类似的声音,我记得,这一定是熊吼。”
竹武的师父是个教他捕猎技艺的老人,也是谷里猎人共同的师父。
教男孩们做网下套,追踪动物脚印和粪便,还有射弓和剥皮,前几年去世了。
而他这一番话,引起了其他年轻猎人对师父的怀念,默默地也就跟着点头,同意他的说法,人群也议论起来。
“还是竹武见识广,我们就没想到是熊。”
“那当然了,竹武哥哥是个厉害的猎人嘛。”
“师父在世时,最看重的就是他了。”
“小武有本事哩,我的护膝就是他捕来的獾子做的。”
竹武听了,朝子夜望去一眼,她也浅笑着看来,心里便有些得意。
再去看看那个辛未,他弯着腰在草地里捡什么东西,没在意这边的动静,竹武心里冷笑一声,不再看他。
“嗯……熊……”耶耶又捋了一把胡须,想了想:“《山经》有载,可到底是何种模样?”
“很大,”竹武挥手比划了一下,“只有大兽才能发出大吼。”
他说得很对,谷民们纷纷点头,但谁也不知道“很大”到底是多大。
连猎人们之前拖回来的鹿,他们就觉得已经很大了。
“那是罴。”
人群后面传来一道冷静的声音,子夜有点惊讶地看向身边人。
辛未抱臂靠在树上,嚼着一根稻草,漫不经心地喊了一声。
竹武抽了下眉毛,“熊”尚且听过,“罴”是何物却闻所未闻。
大家齐刷刷地转过头来,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耶耶眯起眼睛,又饶有兴致地等着他说下去。
“你们不知道?”辛未奇怪道,“就是罴啊,巨熊,棕熊。”
竹武皱眉喊问:“那不还是熊吗?”
“没说不是。”
有人问他:“棕熊是什么熊?‘棕’是何意?”
辛未挠挠脸,拿下嘴里的稻草,满脸无语道:“棕就是棕色啊,喏,”他指指身后的树干,“大概就是这种。”
竹武摇摇头:“你怎么知道?你见过?”
辛未想了想:“《释兽》上写过,罴如熊,黄白文,哦,那应该还要比棕色再浅一点,颜色发黄吧。”
耶耶凝眉想了一会儿,又舒眉笑了笑,冲着辛未慢慢点头。
“释兽又是什么?”一个孩子问。
“嗯……就是解释兽名的一卷书,什么麋啊鹿啊,狸子、犀、兕,狒狒猩猩的,记了些简单的特征,而且嘛,我好像见过这个罴。”
周围顿时无人出声,虽然都知他来自谷外,也许有些见识,但也并不觉得他会是个能和猛兽面对面的猎人。
相比之下,猎人体魄更壮硕,皮肤也更黑。
这个辛未,身形修长匀称,也还算结实,但与普通武夫猎人仍然有些差距。
这样体格的人,如果真的遇上了那什么巨熊,估计也是活不了的。
所以大部分人都觉得他在吹牛。
竹武脸色很差,不管辛未是不是吹牛,光说是从什么书上看来的,就已经成功抢走了人们的注意力。
“你近前来。”耶耶朝辛未招了一下手。
他就把稻草扔掉,穿过人群,来到耶耶身边,子夜也跟着他过去。
“你可知此字是何种写法?”耶耶问。
辛未眨了眨眼睛,再周边寻找一圈,找到一根细竹竿。
接着把脚边的泥土踏踏平,然后一笔一划写下一个“罴”字,标准的小篆。
“是你自己造的字吧。”竹武不服道。
“呵,”辛未笑着摇摇头,“维熊维罴,男子之祥,《小雅》有写,一看便知。”
众人面面相觑,都有些愣在当场,他们不知道辛未在说什么。
而耶耶跟何先生,还有一些读了书的人,都知道《诗》里的《小雅》,这句话来自其中的一篇。
与《国风》那种民歌不同,《小雅》里大部分都是贵族文人之乐,多在厅堂宴会中伴奏吟唱,寻常人很少能接触到。
子夜也知道《小雅》,她把书斋里的书都看遍了,对这句话却是没有印象,也许是漏掉了,想不到辛未居然脱口而出。
若不是对这些耳濡目染,又怎会信手拈来?
她悄悄瞄了辛未一眼,眼里多了些钦佩……
……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