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狐影迷踪 > 04:论案
    “那后来呢?”刚说到这当口,想是沙正堡渴了,端起茶碗慢悠悠的抿了两口茶,却把沙崭急坏了。

    案发时沙崭尚年幼,虽好奇,只是当时正在风口上谁也不会跟他这个乳臭未干孩子的多提一句,慢慢的他自己也就淡了。

    等他进了宫门听差办事后才知道,因那案子所累被罢官免职的官员不在少数。

    若不是沙家在捕快行里的声望,加之在此之前叔父屡破大案、奇案,多次受过褒奖只怕也难逃那一劫。而何麻何二爷也是因叔父才得以留下的。

    那案子一拖就是三载,一连换了几茬官员,最后连锦衣卫都出动了,却仍是毫无进展,加之几年战乱下来案子也再无人过问。

    此后,各府官员对此案一直是讳莫如深,而所有曾经接触过案子内情的人也都是三缄其口。

    可身为捕头的沙崭对这些个悬案,奇案又是特别感兴趣,只是沙正堡不愿多提,他也无可奈何。

    今日好不容易能亲耳听到叔父讲述案情,自是上心的紧。

    沙正堡与何麻相视一笑,道:“后面的事就该你何六爷说了。”

    “六爷,那验尸的结果如何?”沙崭急切道。

    何麻:“经勘验,西巷内所有死者死亡的时间的间隔都在半刻钟左右。”

    邢云一疑:“这么说凶手不止二三十人?!”

    何麻点头道:“从案发现场看来应是如此。”

    “这么多人进出城门,难道就真的没有人发现过异常吗?”叶少华疑惑。

    “倒也不是!”沙正堡道。

    “哦,是什么?!”沙崭喜道,叶少华与邢云也精神。

    沙正堡道:“那夜听了你何六爷的验尸结果,当时的王大人也想到了叶公子所说的,遂将那日所有守城门的兵卒都叫了过去,一一询问三日内城门进出的情况。

    这时,东城门和南城门几个白天当班的小卒想起,那日正午有两个戏班子分别从两门进了城一个叫‘景云班’,另一个叫‘裕祥班’。

    两个戏班的人众都颇多,一个戏班子就近八、九十人,可那俩戏班的名字都有些耳生,都不是那些早已成名的大班子,兵卒便稍作了盘问。

    两个班主都承认自己的班子是新组的,一人说是城南庆玉堂堂主请唱堂会的,一人说是城东飘香阁东家请来的。

    王大人遂命老夫和几个差役去两处查探,飘香阁的佘老东家却说自己根本就没请过戏班子,而庆玉堂的傅堂主说他是请了戏班子了,可并非‘景云’,‘裕祥’而是‘宏泰戏班’。

    老夫便向宏泰戏班班主询问那两个戏班的情况,可宏泰班主却道:‘没听说过这戏行里有这么两班子。’这时老夫就认定那两戏班必有问题,可这么多人进城必要有落脚之处,遂命随行差役在城东、城南内客栈寻找。”

    “可有结果?!”叶少华道。

    沙正堡和何麻却都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没有!”这回答让三人颇感诧异。

    沙正堡道:“不光城南、城东的各家客栈内没有,而是城中所有客栈都不曾留住过那样的两个班子。”

    “那,他们会住在哪里?!”叶少华困惑道。

    “不知道!”何麻无奈一笑:“当时我们在这城中里里外外搜了三遍,愣是没查到半点蛛丝马迹。就好像他们不曾来过一样,可那几名小卒都是说有。

    为防小卒记错,天一亮我们便向两城门门口的几个店铺掌柜、小二询问,大多数店家的掌柜、小儿都没什么印象,不过他们曾其中有两家小食摊里用过午饭,两家食摊的掌柜的倒是记得清清楚楚。”

    沙正堡道:“而且分别照他们各自口述那俩戏班班主的摸样画出的人像,倒是相差不多。可我们拿着画像在城中转了好几圈,除那几人外再无人认得。就像是凭空来的,又凭空去了般!”

    “这样看来,他们中定有人会那易容之术,且这城中必有接应他们之人,藏身之处!”邢云笃定道。

    “不错。”沙正堡点头道:“只是老夫当时的反应可没邢公子你这般快,案发后两日方才想到,便命人将这城中各处的地保唤来,询问这几日内在他们所辖之地可曾来过借居的陌生人。

    城西北角的一地保说;‘这几日倒没有,不过听说两月前刘秀才倒是曾将城中西北处一处别院租给一外乡人。’闻言,老夫便赶往了刘府。

    说起那刘秀才,祖上四代商贾,就出了他这么一位读书人。这刘府原也是这沧州城里的大户,只是他不善经营,那时已是家道中落。只是祖产到还有些,靠着收租、租房度日。

    据刘秀才说,租住在那院落是一个三十来岁新寡的妇人,带着一个八、九岁病怏怏的男孩。看着也是大户出身,大箱、小箱的,管家、仆役、婢女女的好几十人。

    妇人说她丈夫死于瘟症,携丈夫的骨灰本欲赶回家中发丧,不想儿子在路上又病了,虽一路不断药,可想是过于奔波,这病倒是一日重似一日,所以想租下他家那间别院为孩子养病。

    刘秀才见那孤儿寡母的也着实可怜,没多想便把别院租给了她。自古这寡妇门前是非多,自院子租出去后,刘举人就不怎么过去。

    那妇人八月初就走了,只是走时说她家总管在这还有些个事要办,所以租期就延到八月十七,但银钱是妇人走时就给足了的。

    老夫向刘秀才询问那妇人的长相,刘秀才说:‘一来那个妇人一直蒙着面纱;再则,他也不好盯着一寡妇细瞧,所以他也说不好。

    只说那妇人有些云贵的口音。’老夫后来又到西北角那别院细细察看一番,可惜人家打扫着那叫一干净,什么都没留下。”说罢沙正堡无奈苦笑了笑。

    “这么说,那案子真就一点线索都没有了。”叶少华嗒丧道,失落之情在脸上一览无遗。

    邢云也不觉皱起了俊眉,露出了少有的忧色。而这一切却令沙崭愈发感到蹊跷。

    两个出道不久的少侠,对些个久悬不破的陈年旧案感兴趣本不稀奇。若机缘巧合下他们破了此案,便可名扬江湖。

    毕竟行走江湖的总希望能出人头地,也无可厚非。可看二人对那案子那样子,似乎并不止是好奇这么简单,眉宇中的关切之情让沙崭既看不明白也读不懂。

    而更让沙崭诧异的是叔父和何六爷对这事的态度,对二人所提的问题他们是不惊不诧,似早已料到一般。

    可是什么让初次相见的他们有这般默契?对于西巷血案,叔父素来不喜多提,可又为何会对二人如此开诚布公?正寻思着,沙正堡道:“那,倒也不尽然。”

    闻言,叶少华、邢云二人心头乍亮,沙崭也从自己的思绪中抽身而出。

    叶少华忙道:“沙二爷,还有什么线索?!”

    “老伙计,你说的是忻州府的案子?!”何麻似也想到。沙正堡点点头。

    “忻州?哪的忻州?是什么案子啊?”沙崭也来了精神。

    沙正堡道:“山西地界上的,两桩灭门的血案。只是当时没什么线索,加之那年七月圣上又靖难起兵,乱哄哄的,慢慢的也没几人记得到了。”

    “唉,叔父,那您是怎么知道啊?”沙崭越发好奇。

    沙正堡笑着道:“这事,就得问你何六爷了。”三人不觉将目光都转向了何麻。

    沙崭笑道:“六爷,这事是您告诉我叔父的?您又是怎么知道啊?!”

    何麻一笑:“不知道吧,老夫原来可是忻州府的仵作。老夫十三岁拜入师门,二十岁便随我师父去了忻州,在那一待就是二十七年,说来那也算是老夫的第二个故里了。

    后来为就近照顾我大姑,那年五月中旬此才回沧州的。恰好,这府里的仵作过世了,一时没寻到人,你叔父就力荐老夫就做了这的仵作。”

    “忻州府的那两桩灭门血案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与这的案子又有何关系?难道他们也是镖行,可没听说忻州府有镖行的啊!?”叶少华疑道。

    何麻叹道:“不是镖行的,是两家富户。与西巷血案是同一年,也是己卯年间的。不过忻州那两桩案子发案是在年初,大正月里的事。可惜凶手出手太利落,根本就没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草草的就结案。”

    “唉,六爷,那您倒是跟我们细细说说,那到底怎样的两桩案子啊!”沙崭道。

    何麻长长一叹,方才细细道出……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