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小秀才 > 第二百五十七章 玩命
    刀盾手都把腰刀扔向敌军,接下来岂不是一边倒的屠杀、追杀,富承祚当然没这么傻,他的确使了个障眼法。

    刀盾兵们扔出去的是斧子,每个人的右手臂上都绑了一截刀型的竹片,上了漆猛一看还真发觉不了。

    徐育贤就着了富承祚的道,等前面的刀盾兵们发觉不对劲举盾遮蔽,雨点般的飞斧从天而降,有的劈开小盾牌直接砍到刀盾兵脸上、有的从空隙从飞入砍中大腿、小腿甚至脚面,还有的飞入刚刚上前的大枪兵枪阵。

    大枪兵立足未稳几乎都是在各自躲避,没有形成统一的摇晃遮蔽法子,结果飞来的斧子半数都见到了血,一时间明军对面的敌军阵型有些散乱。

    投掷斧子、投枪并不是富承祚发明的,早有军队使用这种招术,鞑子还有骑军投掷飞斧的,借住战马的速度和冲击力飞向敌阵,令人望而生畏、不知不觉就胆寒了。

    不过各军都有应对的法子,举盾的高度、角度都不同,尽可能遮蔽战场减少己方的伤亡,也有反击的法子应对。

    把斧子当腰刀投掷出去是富承祚的本事,打得就是那一瞬间的时间差,令敌军根本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

    明军投掷完毕抬手用牙齿咬住捆绑的活结轻轻一扯,竹片掉落在地顺手抽出腰刀扑上去,中间脚步几乎没什么停顿,但是,叛军首排的大盾手依旧完好无损,成为阻碍明军乘胜追击的障碍。

    富承祚没有什么法宝能让儿郎们如同水银泻地般一冲而过,他用上了最原始的招术:用人命填。

    打前的战兵胡乱向前砸掉手中的盾牌半蹲身扑在大盾上,后面的战兵一个接一个从他肩上、背上踏过,一脚踩住大盾的顶端凌空扑击,你捅我肚子老子砍你的脑袋,以命换命。

    打前两排充任人肉梯子的战兵肩背处都塞了牛皮增加保护,不然即便侥幸躲过敌军的刺杀,也会被同伴踩踏得血肉模糊。

    最悲催的就是这些扑在大盾上的战兵,弟兄们若不能及时得手,眨眼间从大盾间缝隙处捅出来的腰刀会把他刺得浑身窟窿,有的战兵被敌军刺中肋间肝部,疼得整个人缩成一团,连哭喊声都叫不出来。

    打了徐育贤部一个措手不及,刀盾兵们一个冲锋就突了进去,当然,最先跳进敌阵的战兵几乎伤亡了一半。

    明军没有趁机扩大突破口,后面的团练兵跟在刀盾兵身后潮水般往前冲,嘴巴齐整地呼喊:杀。杀。杀。

    冲击路上不断有明军被斜刺里捅出来的大枪扎中倒地,那些伤员仗着身穿双甲受伤不重翻滚着缠上去劈砍捅刺,一副同归于尽的架势根本不管自己的死活。

    贴身战,大枪兵根本不是刀盾兵的对手。

    有的伤兵距离稍远还没贴近就被几杆大枪同时刺中,瞬间毙命,有的伤员一直滚到对方阵中,刀一抡能砍伤两三个敌军的腿脚,令其失去战斗力。

    打前活着的刀盾兵不管不顾,一个劲朝徐育贤将旗所在的方向冲击,沿途遇神杀神、遇魔杀魔。

    杀穿大枪阵追上弓箭队,再次砍杀,这会儿明军比叛军人少,徐育贤没法下令弓箭队无差别散射,只得让他们退避,下令亲卫队顶上去,无论如何得挡住。

    此时徐育贤明白情况紧急,但他不敢变阵让左右两翼往中路包抄,把冲上前的明军一股脑儿包围在阵中,因为,后面还有明军的八百骑军在那压阵,只要徐育贤露出破绽,铁骑冲击之下一盏茶功夫就能击溃他的战阵。

    军阵保持不动,即便中营被明军突破,两翼完好无损,他还有本钱翻本。

    三百亲卫与明军前锋接战的时候,明军第二梯队的九百名战兵已经冲进了军阵,但他们前方的箭头部位已经被徐育贤的亲卫死死挡住,进展缓慢。

    “。徐育贤没了预备队,给老子冲。”将旗下刘元栋红着眼珠子厉声吆喝。

    令旗朝左侧挥动,一名千户随即带领四百骑军兜向敌军的右翼,试图绕过他们从后面冲击徐育贤的将旗。

    到了这份上,徐育贤不得不把将旗移去左翼或者右翼营中,既然明军选择从右翼包抄,为了鼓舞士气他不得不接招,去右营继续指挥作战。

    兜过来的马队赶到叛军军阵的南面,右翼的弓箭队已经持弓在那虎视眈眈,千户并没有莽撞地下令冲击,而是在步弓射程外游动,吸引叛军的注意力、牵制弓箭队。

    徐育贤明白这不会是明军的最后手段,眼睛紧紧盯着前方明军的将旗,果然,呼吸间最后的四百骑军也出动了,刘元栋亲自带队直愣愣扑向右翼叛军的正面。

    徐育贤举令旗示意大盾后面的大枪阵准备。

    大枪兵在带队小旗、总旗官的指令下开始变阵,一个个侧身分腿把枪尾顶在地面,双手紧握大枪呈斜角向前伸出,从第二排站并开始,每个人的左脚正好踩住前面战兵的枪尾,增加大枪的抗击打力。

    刘元栋再狠也不敢驱使马队硬憾枪阵,趁着叛军弓箭队被南面的骑军拖住直接冲到对方军阵前,手中马刀交到左手,抓起插在腰侧的斧子朝军阵扔去。

    骑军马刀换手的瞬间被叛军阵中观察的小旗、总旗发现,当即举旗示意防护,前排的大盾、刀盾兵纷纷举盾遮蔽,大枪兵有些麻烦,他们的大枪此刻正斜插向前高度矮了一截,这大大减少了晃动时的有效遮蔽。

    事实上,明军骑军的斧子就是扔向大枪兵的。

    两百把斧子飞去,半数被晃动的枪尖、枪杆子击落,剩余部分有的直接砍在大枪兵身上、有的掉落在地;那些被击落的斧子,也有部分砸到、砍到了大枪兵的腿脚。

    但是,叛军大枪阵的阵型并不密集,因此军阵并没有散乱,当明军飞驰而过,后面的大枪兵已经开始跑上来替补。

    富承祚一共只有四百把斧子骑军分到了一半,都是从民间和铁匠铺子搜罗、打制的,数量有限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若像鞑子骑军一人腰插三把飞斧,几个轮次下来很可能轰开军阵。

    兜了一圈第二轮冲过来时开始举弓射箭,射箭没什么隐蔽性这举动早被对方觉察到,于是前五排之后的大枪收起变成直立晃动,绝大部分飞来的箭支被磕飞掉落地面。

    此时南面和东面处于僵持状态,谁料想冲进叛军军阵的明军第二梯队突然变向,杀入军阵三十余步竟然拐向南面,扔下第一梯队试图围攻右翼叛军。

    喊杀声暴起的那一刻,第一梯队开始收拢军阵摆出防御姿态,并逐步向第二梯队尾部方位靠拢,后面跟进的第三梯队快速向突破口靠近,徐育贤不用看也知道,这是用来牵制自己左翼兵马的。

    生死决战骤然打响。

    是明军的突击速度快,还是左翼叛军这支毫发无损的生力军能凭借数量上的优势淹没拦截的明军?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