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明军湖北之战以完胜告终,此后名声大振南直隶的官员士子来九江投奔袁继咸的人很多,外人都以为是他在指挥作战,这搞得麾下只有万余兵马的袁总督很是尴尬。
前来联络者中最有名的要数原弘光朝的阁老姜曰广,姜曰广与史可法、高宏图被东林党人赞为弘光朝前期、马士英掌权前的三贤相。
真有三位贤相辅佐,小福王的名声怎么会搞得那般狼狈、奸臣马士英等人怎么可能掌权祸乱朝纲,朱慈炯一听这就来气,加之对弘光朝、东林党没什么好感,说了句姜曰广等人在应天府碌碌无为,袁继咸得知后装傻充愣不做回复。
姜曰广明白江西官场有些人对自己有很大的看法,只得蹲在家中种菜养花打发时日。
但朱慈炯亲自接见了一位江西省颇有名望的东林党、中书舍人、秀才李邦美。
一看中书舍人的头衔就知道李邦美出身官宦世家,他是崇祯朝最后一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的弟弟。
崇祯十七年顺天府陷落,左都御史李邦华自杀殉国,与大学士范景文成为崇祯朝在职文官之中职位最高的殉国者,然范景文在兵事方面的成就远不能与李邦华相比。
李邦华的才能不在吕大器之下,奈何身位东林党魁首邹元标的学生,时不时陷于党争漩涡,最终崇祯皇帝没有把兵权交给他,让夸夸其谈的李国祯和张缙彦保卫京师,最终城破人亡。
袁继咸禀报李邦美赶来九江府后,朱慈炯召集刘亘等人一起接见他,地点是在九江城外东面的兵营之中,
九江城目前有知府曹渊、总督袁继咸和守将熊兴旺各自管辖一块,大家都觉得城内鱼龙混杂朱慈炯和刘亘进城并不安全,而他俩又不负责九江方面的具体事务,因此一致规劝留在最安全的兵营中。
李邦美因为哥哥的缘由在九江城受到优待,住在总督衙门的客房中,当他被袁继咸带入兵营的时候,看到一处内院里竟然满是戒备森严的锦衣卫顿时变了脸色。
“袁总督。这是何故?”
“有位贵人想见见你,是好事。”
“可这锦衣卫?”
“嘘。”
顺天府陷落后大明朝的锦衣卫烟消云散,据说鲁王和唐王那儿的锦衣卫都是样子货,根本没法与顺天府纪律森严的老锦衣卫相提并论,可是李邦华眼前的锦衣护卫,一个个目光锐利、精气十足,有一股慑人的锐气。
他硬着头皮跟进去,只见到一位少年郎笑嘻嘻走出来与袁继咸打招呼,而袁继咸竟然一本正经向他施礼,李邦华知道这位少年郎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赣南巡抚刘亘。
‘这个刘本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就在李邦美疑惑之际,刘亘抢上一步先行向他施礼,李邦美赶忙躬身还礼,他知道刘亘是顺天府大名鼎鼎的小三元,见刘亘没有半点儿官架子顿时心中对他多了几分好感。
“李舍人。殿下在里面等候,快随我们进去陛见吧。”
“李舍人。定王殿下于崇祯十七年在徐州府登位监国,年号光复。”
“定王殿下!”
“正是。”
“这这这…………”李邦美直愣愣盯着他俩看了会喏喏着哽咽起来。
朱慈炯召见的过程,刘亘和袁继咸、李国祯又是陪着掉眼泪,说到李邦华自杀殉国朱慈炯也开始激动了,一时间感动得泣不成声。
朱慈炯是真心喜欢李家,他想把李邦美留在身边听用,但李邦美说自己一直在大哥邦华身边,直到十六年才返回吉水侍奉老母,期间跟着大哥学练兵、用兵,做过一些中营幕僚事务,如今天下板荡希望能带领兵马为殿下征伐鞑子、逆贼。
李国祯的护卫兵马正在扩军,不过看李邦美的架势显然想去第一线征战,因此朱慈炯和袁继咸听了不约而同看向刘亘。
“大军中营正缺人手,李舍人若不嫌弃就来助本官一臂之力。”
中书舍人是虚七品,看着李邦华的面子刘亘给了李邦美一个正六品的都事,江西明军中的都事可是掌有实权的职位,哪知道李邦美并不买账,表示希望直接领兵打仗。
虽说如今兵权为重,但文官领兵的多得是,诗书传家的李邦华的弟弟去当丘八领兵打仗,传出去外人怎么看都是江西明军在戏弄李家。
朱慈炯也不想李邦美去当军将,毕竟他那级别的军将根本接触不到阁老、监国这个层次,当文官就不一样,哪天混个御史能把阁老挑落下马。
他对李国祯和袁继咸看了一眼,两人会意在一旁劝说、陈说厉害,李邦美是真的想去带兵打仗为大哥报仇、血洗国耻,但考虑到这事的影响李邦美勉勉强强答应了。
这件事过后,朱慈炯专门召集刘亘和袁继咸商议前来投奔光复朝的官员士子的接纳情况,他的原则是忠臣烈士之家要妥善安置,北逃官员以及弘光、鲁王、唐王那边的角色,一律仔细甄别。
这个脾气与崇祯皇帝几乎如出一辙,刘亘还有些糊里糊涂,袁继咸听了一脸苦笑。
他那口气几乎要断了后面那些人的投奔之路,刘亘和袁继咸知道他心中的恨意不好当面辩驳,出来后两人商议了一番,发文给所有阁老一起商议,结果路振飞、吕大器。钱谦益、杨庭麟和高斗枢纷纷上书劝谏。
“孤知道父皇为什么要大发雷霆了。”朱慈炯有一次不经意间对李国祯和胡雁南说。
“殿下。为了光复大业许多事情得包容一二,待到收复两京殿下亲政,那时再励精图治也不迟。”
“殿下。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些道理孤都明白,要是没有刘阁老、路阁老、吕阁老他们兢兢业业为国事操劳,这局势或许已经无法挽回,孤是不会做狡兔死走狗烹的无情无义之事的。”
“殿下英明。”
李国祯的劝谏中规中矩,胡雁南的说法好像朱慈炯受了莫大的委屈似的,这角色眼看着李国祯麾下的护卫兵马一再扩军,可是两百锦衣卫想扩大规模,却遭到所有阁老的一直反对,心中的怨气可想而知。
小凤到九江后呆了三天就赶往潜龙坡,去赵姨娘那儿一起居住,护送的船只停靠在南昌府码头的时候,祁前程出现了。
他麾下的军将把小凤的一举一动搭上军报禀报给白沙关的祁前程,看得那角色心猿意马,最后在隗翰林的怂恿下两人一起赶到南昌府碰面,明面上的说法是隗翰林要搭船去上犹县。
刘凤是刘亘的族侄女,隗翰林送上了整套的峒族银首饰以及服饰,小凤见双儿穿过很是喜欢,但与隗翰林素昧平生不好意思收取陌生人的礼物。
“上犹县的刘嫣姑娘和双儿姑娘都有这样的首饰、服饰,这事峒族父老对三元公家眷的一点敬意。”隗翰林在舱门外唱喏道。
原来双儿姑娘的那些首饰、服饰就是这位隗将军赠送的,既然刘嫣也有,自己勉为其难收下吧。
“小凤姑娘。南下若有什么不便之处、需要添置什么物事尽管吩咐,末将会令护卫好生办理。”听小凤声音清脆好像心情不错,祁前程凑上前搭话。
“双儿姑娘都准备好了,不劳祁帅将费心。”小凤听了冷冷道。
“这…………”
这该如何搭话,祁前程挠挠头皮看向隗翰林,隗翰林扭过头装作什么也没听见的样子暗笑不止。喜欢明末小秀才请大家收藏:(bxwx66.com)明末小秀才笔趣阁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