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朱魔头在城池营造上着实肯耗费粮饷,两京加上西安府,这三座雄城在当时不是兵马所能攻克的。
事实上,无论是声势浩大的李闯大军还是彪悍狠辣的鞑子骑军,都是靠着软骨头内应才诈开城门杀进去的,想硬攻基本上没门,尽管那时的明军已经不堪一击。
西安城是个准京师标准算是特例,其他几个年长王子所在的太原府、济南府、开封府为大明朝第二等城池,城高且坚厚,历经三百年令多少兵将折戟城下、望城兴叹。
第三等乃是各省会城池以及帝国的一些战略重镇,如武昌府、杭州府、南昌府、广州府以及襄阳府、赣州府、归德府等等。
第四类当然是那些普通的府县城池,如苏州府、松江府、真定府、平阳府、兖州府、淮安府等等,在大明朝三百年统治期间虽说各地都有修缮、扩建之举,但总体格局差别不大。
第五类有些特殊。
那是明太祖独创的卫所,根据分布地域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沿海卫所、内地卫所以及九边边防卫所,这里面最为特殊的当然是九边卫所。
从最小的建制单位边墩和火路墩到镇堡再到卫所最后是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三关、榆林、宁夏、固原、甘肃共九个边防重镇,倾大明朝半数精锐军力严加防备蒙古人以及女真人。
作为防备大明朝最大敌人的边地城池堡垒自然与内地的城池不同,不说宣府大同那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城,一个小小的大同镇镇口堡就已经让那些游牧民族刺眼、忌惮。
镇口堡周长仅一里三分,但城高达三丈五尺,城墙外包大青砖依地势而建。
三丈五尺大概有十四五米高,要命的是镇口堡还建在一块高地上,地基外挖了两个斜坡、每个斜坡各高一丈,堡外的游牧骑兵若想攻城面对的是一座二十余米高的紧凑型坚城,其难度可想而知。
代县作为山西三关的辅佐城池,规格至少比镇口堡高一个档次,城池高度约二十余米,依山体而建自然也挖掘的斜坡增加敌军攻城的难度。
由于城池就在水量丰沛的滹沱河边上,代县是九边边城中位数不多的拥有深深护城河的城池,令得敌军的攻城难度又上了一个档次。
如今明军北伐势如破竹因而城内军民士气高昂、众志成城,济尔哈朗大军远道而来急切之间想一鼓作气攻克代县,可面对阵战经验丰富的主将高一功,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次是那些被胁迫攻城的降兵降将。
谁也不愿意做炮灰,尤其是在鞑子日落西山的时候,济尔哈朗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平阳府的时候就把姜瓖、董学礼等人的兵权给剥夺了,把他们的部下打散了让鞑子、二鞑子统带。
董学礼这厮在徐州吃了刘亘的大亏几乎全军覆没仅以身免,不过这厮也有些能耐要不然坐不上花马盐池的副将。
他带着百余亲卫一路北逃一头扎进了冀南地区,趁着兵荒马乱一路收拢溃兵、流民拉起了一千多人的乌合之众在乡村流窜搜粮秣,等到李闯大军溃败趁机杀进城池举起了大旗。
李闯逃进潼关之后多铎忙着率军赶去决战顾不上身后,董学礼在短短一个月之内竟然收拢了四五千人马,后来听到李闯从商洛南逃的消息这厮主动派人与多铎联络,当上了邯郸府的参将。
多尔衮在夺取大江以北之后把对待降兵降将方面的策略作了微调,接纳明军降将而对各部流寇余孽采取斩草除根的做法。
多尔衮并不是自大到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实在是手中的粮秣有限根本供应不了那么多乌合之众,就拿董学礼的六七千人马来说吧,他的这个邯郸参将多尔衮只给了三千兵额,其余的全部遣散。
这可是真正的遣散老弱只留下精锐,那会儿鞑子势大谁也不敢阳奉阴违,况且营中还有鞑子二鞑子监军在一旁监督,降将们谁也不敢僭越造次。
不要以为姜瓖、董学礼等降将被收去了兵权就不能指挥部下,那些带兵的总旗、百户全都是铁杆老卒和心腹,一个个都是人精只要让身边的亲卫给他们几句话,儿郎们就明白这仗该怎么打。
即便鞑子督战队举着刀斧跟在身后,可是十分搏命的战斗力只拿出来八九分,其中一半放在了表演、躲避城头箭雨、礌石上面,任你找不出半点借口。
济尔哈朗心狠手辣可不是好糊弄的,他与麾下军将看了两天知道那些降兵降将的用意,第三天直接下令勇往直前,后退着一律斩首示众。
这厮要是一上来就采取如此狠招逼城上城下死磕,那些老兵油子上天无梯入地无门只得与明军拼命,可是有了前两天的铺垫,他们早就与城头的旧识眉来眼去勾搭上了。
第三天试探性进攻之后,炮灰们被济尔哈朗下令全线压上发起总攻,可是战事的发展却让在后面督战的鞑子大小军将气得暴跳如雷。
城头的明军不知道搭错了脑筋还是吃错了药,他们竟然不顾云梯上攀爬的战兵,只把手里的弓箭和石块朝后面的鞑子督战队招呼,全然不顾涌上来的战兵,远程打击的投石机和火炮直愣愣轰击后面的鞑子预备队,切断前军与后方的联系。
济尔哈朗等人在烟雾缭绕的空隙处赫然见到那些开始攀爬云梯的降兵降将竟然扔掉了手里的兵器,赤手空拳往城头爬去,双脚踩上城垛的那一刻人人高举双手向明军投降。
“射…………射死那些软骨头的奴才。”济尔哈朗气急败坏叫喊道。
助攻的鞑子弓箭队随即改变目标朝降兵降将身后招呼,一时间的确射翻了一些云梯上的战兵,可是总的来说效果不大,他们本就被城头的明军压着,冒出头开弓射箭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干掉降兵的同时自己也出现了不必要的伤亡。
高一功难道不怕降兵降将诈降突然暴起夺城吗?
当然怕,只是经过两天的的拉锯战双方已经有了默契,经过旧识穿针引线城头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就等着对方投降了。
并不是所有的云梯明军都会放过一马,只有那些把云梯架在明军指点城垛口的降兵降将才能逃过一劫被城头接应上去,其余事先没有沟通随意架设的全部遭到城头毁灭性打击。
高一功事先令民夫在指定城垛口两侧垒筑矮墙,明军大枪兵站在矮墙上监视爬上来的战兵一个一个通过城头,随后爬下架设在城内的云梯,有下面的民军接手看押和甄别。
降兵降将们乖乖通过刀枪如林的通道没有一个人想反抗的,有些老兵油子还朝两侧的明军讨好地笑着,看到对方毫无反应也不尴尬,众人如坐过山车一般从城外跑到了城内。
鞑子士气低落、军心不稳,济尔哈朗只得下令鸣金收兵回音再作打算,高一功和李来亨轻轻松松熬过了第三天。喜欢明末小秀才请大家收藏:(bxwx66.com)明末小秀才笔趣阁更新速度最快。